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分析
2021-12-08郭文川
郭文川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如何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计算机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科目,也是每个小学生喜爱的课程,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很多信息技术的知识点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引入新时期的教学题材,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本文就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理念出发,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方法和策略做几点分析,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计算思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新时期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思维、实际学习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打好学科基础,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毫无疑问,“信息素养”是每个小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必备核心素质,一旦掌握了计算思维,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加开阔,教师的教学方案也能落实到位。
一、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概念和目标
“计算思维”一词最初出现于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慢慢的被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是要指导学生把生涩难懂的知识转换为简单明白的道理,并赋予其不同的定义和价值。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思维,就能合理的转化和迁移信息技术的知识点,而不再是依赖教师和课堂,也不是随便应付学习任务。由于学生从小的学习环境不同,面对信息技术知识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不同学习基础的同学,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制定出分层教学计划,并引导其向着不同的学习目标迈进。下面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目标做几点总结。
(一)实践化——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首要内容
想要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要领,明白基础的理念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计算机运行的规范和流程,让学生学会自己操作。计算思维隶属于思維科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教师要做的就是适当引导,有效鼓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多样化——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原则
在基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打开和关闭”计算机,如何进行桌面图标的更换,如何自定义桌面壁纸等简单的操作。在高难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程序设计语句,让学生对“递归、循环、队列、栈”等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思维化——信息技术课堂的最终教学目标
想要让学生合理运用自身的思维实际,教师就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使学生对计算思维有清晰的认识,学会知识的迁移,在日常活动中合理的运用各种计算思维。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性
“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教学道理。然而,“数理化”不仅仅局限于数学、物理、化学这三门学科,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中,“计算思维”也同等重要。为了让学生回归科学自然,回归到生活课堂,教师就要创造出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技术平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自然而然的爱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并学会自我总结,自我升华。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的必修课,对学生有学分考查。但有的小朋友不喜爱计算机,对电脑一窍不通,在计算机课堂上容易分心,不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会阻碍教师的教学进度,给教师的教学方案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教师必须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学习困惑,推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发展。计算思维的明确提出,不仅是教学的主流趋势,更是每个师生需要重视的问题。信息技术本就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涉及到很多新颖的知识点,如果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只有结合新题材、新内容,才能为学生开启创新发展的大门,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三、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策略分析
(一)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元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元素”是最容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无论是“音乐、图画”还是“视频、动态图”,只要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题材,教师都可以在课堂中做引用,真正提高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一些“休闲娱乐软件”,比如“学习强国”“作业帮”“熊猫博士识字”“百词斩”等,都是小孩子们喜爱的软件,通过这些学习渠道,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想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教师还需要注重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传统教材课本上重复性知识比较多,而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却比较少。
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比如“鼠标和键盘”“显示器和主机”“计算机桌面的设置”等,在计算机活动课上,让学生分组学习,完成自己组内的学习任务,深刻的掌握和理解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教师是实施课堂方案的引导者,要多与其他优秀的教师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起到榜样和带头的作用。每一堂信息技术课的设计,都应该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自觉的去解决问题,遇到难点主动和教师沟通,最大程度地发展自身的个性和学习能力。
(二)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采用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够好。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当的调整教学策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器,给学生播放“ Office 办公软件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等基础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操作流程,再布置相对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机房的电脑上完成。比如“如何在word文档里加入艺术字?如何在Excel表格中合并单元格?如何使用Photoshop软件对图片进行曝光操作?”等,都是适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题活动。虽然都是简单的操作,却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的参与度。对于计算机基础好的同学,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切合时代发展主题的元素,比如“3D打印技术”“机器人大赛”“无人机模型的创设”等,通过和学生交流与讨论,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在实验课堂上,学生遇到问题还能通过QQ、微信等社交工具和老师同学交流,体验信息化的感觉,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但在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平台监测和管理,如果发现学生有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或者做与计算机课堂无关的操作,要严厉的教育和指导,发挥出教师的指导教育作用。特别是一些爱玩游戏的同学,认为计算机课堂无关紧要,只要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就可以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浏览网页,这些都是不正确的。“细节决定成败”,只有让学生重视每节课堂的学习情况,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推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发展进程。
(三)完善信息技术课堂的内容,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
信息技术是小学的一门核心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计算机知识、计算相关的操作技能、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能力,才能解决实际的计算机问题。当学生拥有了计算思维,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方式,并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自觉的感受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比如在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穿越迷宫》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 Scratch 系统,为学生展示一定的程序设计,让学生用计算机自带的“繪图编辑器”进行绘制角色,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参与度。对于角色的设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也可以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探讨,自定义一个完美的角色。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演示讲解示范操作,完成小学信息课所要达到的目标。
计算思维是三类思维的统称,即“实证思维、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每一种思维都是至关重要的,能帮助学生去客观地看待问题,遇到问题不慌不忙,合理应对。特别是计算机相关的操作,只有掌握到了学科知识的本质,才能在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升华自我,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方案。作为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做好每节课的方案设计,利用自定义的形状、图片、声音、视频等元素,吸引学生的学习关注度,加深学生对课堂学科知识点的印象。PPT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渠道,利用幻灯片的构图和布局,能让学生眼前一亮,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我们就可以通过Scratch和App Inventor这两款软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有效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独有的魅力。
“计算思维”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养成的良好学习品质,也是每个小学生需要重视的学习能力。随着各种科技的更新换代,信息技术的课堂也应该有所创新,引入小学生喜爱的文学元素,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换句话说,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元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完善信息技术课堂的内容,从本质上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
【参考文献】
[1]王道波.新农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J].安徽农学学报,2020,(7):12-14.
[2]王颖秀.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3):3-4.
[3]白玉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4):8-12.
[4]曹立超.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及实践应用[J].学周刊,2020,(3):9-10.
[5]周俊.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校外语翻转课堂和直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数码世界,2020,(9):58.
[6]刘曦.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策略[J].文学周刊,2020,(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