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对比分析
2021-12-08曹爽
曹 爽
(辽宁省葫芦岛市宝石花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
作为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命健康。就目前的治疗方法而言,手术治疗仍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能够最大可能减缓癌症的发展[1-4]。但是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不佳的问题仍旧存在,需要继续改进手术方式和研发新的手术工具,经过近些年来的努力,胃癌的预后较以往有着明显的改善[5-8]。本文选取2017—2020年在我院内一科接受临床治疗的5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胃上部癌、胃中部癌、胃下部癌、全胃癌不同部位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状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内一科接受临床治疗的58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手术且术后的病理检查及随访资料齐全,按照临床分类标准,将累及全胃的癌定为全胃癌,将累及胃上部的癌定为胃上部癌,将累及胃中部的癌定为胃中部癌,将累及胃下部的癌定为胃下部癌。58例患者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为(38.21±2.5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年,平均病程为(4.53±2.03)年;其中全胃癌28例,胃上部癌30例,胃中部癌23例,胃下部癌17例。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癌确诊的标准,无严重精神障碍影响因素,无心脑血管等严重病变危及生命危险,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淋巴结病检取材个数均≥10个,对5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膜转)、生长方式(团块、巢状、弥漫性)、组织分型(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管状腺癌、黏液细胞癌、乳头状癌)、病理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
1.3 观察指标 生长方式参考乔鲁冀标准分为团块状、巢状和弥漫性生长3型。组织学分型按《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分为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管状腺癌、黏液细胞癌、乳头状癌。按照临床分期标准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研究分析中,对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的软件是SPSS18.0,采用χ2对计数的资料进行检验,用t对计量进行检验,数据之间的差异使用P值来分析。
2 结果
胃上部癌20例患者年龄为年龄≤44岁的7例,45~59岁的6例,≥60岁的7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12例,肝转移4例,腹膜转移4例;生长方式:团块状生长4例,巢状生长9例,弥漫性生长7例;组织分型:低分化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1例,管状腺癌6例,黏液细胞癌4例,乳头状腺癌4例;病理分期:Ⅰ期3例,Ⅱ期6例,Ⅲ期9例,Ⅳ期2例。经胃镜检查复发5例。见表1。
胃中部癌13例患者年龄为年龄≤44岁的3例,45~59岁的5例,≥60岁的5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8例;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9例,肝转移1例,腹膜转移3例;生长方式:团块状生长2例,巢状生长5例,弥漫性生长6例;组织分型:低分化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1例,管状腺癌5例,黏液细胞癌2例,乳头状腺癌1例;病理分期:Ⅰ期1例,Ⅱ期4例,Ⅲ期6例,Ⅳ期2例。经胃镜检查复发1例。见表1。
胃下部癌7例患者年龄为年龄≤44岁的2例,45~59岁的3例,≥60岁的2例;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4例;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2例,肝转移1例,腹膜转移4例;生长方式:团块状生长2例,巢状生长1例,弥漫性生长4例;组织分型:低分化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1例,管状腺癌1例,黏液细胞癌2例,乳头状腺癌1例;病理分期: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3例,Ⅳ期1例。经胃镜检查复发4例。见表1。
全胃癌18例患者年龄为年龄≤44岁的5例,45~59岁的4例,≥60岁的9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0例;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12例,肝转移1例,腹膜转移5例;生长方式:团块状生长5例,巢状生长8例,弥漫性生长5例;组织分型:低分化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1例,管状腺癌7例,黏液细胞癌3例,乳头状腺癌2例;病理分期:Ⅰ期2例,Ⅱ期6例,Ⅲ期7例,Ⅳ期3例。经胃镜检查复发1例。
由上述分析发现,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膜转)、生长方式(团块、巢状、弥漫性)、组织分型(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管状腺癌、黏液细胞癌、乳头状癌)、病理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部位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3 讨论
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排行中,胃癌处于前沿,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预后情况模糊不清[9-12]。虽然近几十年来胃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胃癌的诊断和治疗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胃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仍然很低[13-16]。胃癌患者大多在中晚期确诊,大部分的患者在综合治疗后仍有复发和转移,胃癌发生部位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本文分析了上胃癌、中胃癌、下胃癌和全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预后状况,探讨其临床意义的差异,旨在对胃癌的治疗提出规范化治疗建议[17-20]。本研究数据表明,上胃癌、中胃癌、下胃癌和全胃癌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21-24]。但是胃癌在胃上部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其独特的致癌和促癌因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促进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这可能是该部位患者年龄较高的原因[26-29]。肿瘤病理学是肿瘤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学的重要研究基础,反映了某一肿瘤恶性的性质或程度[30-32]。不同时期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显著差异[33-35]。本研究结果可见胃上部癌30例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15例,肝转移6例,腹膜转移9例;生长方式:团块状生长4例,巢状生长12例,弥漫性生长14例;组织分型:低分化腺癌10例,印戒细胞癌1例,管状腺癌9例,黏液细胞癌4例,乳头状腺癌6例;病理分期:Ⅰ期3例,Ⅱ期9例,Ⅲ期13例,Ⅳ期5例。胃中部癌23例患者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12例,肝转移4例,腹膜转移7例;生长方式:团块状生长5例,巢状生长8例,弥漫性生长10例;组织分型:低分化腺癌8例,印戒细胞癌2例,管状腺癌7例,黏液细胞癌3例,乳头状腺癌3例;病理分期:Ⅰ期2例,Ⅱ期7例,Ⅲ期10例,Ⅳ期4例。胃下部癌17例患者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11例,肝转移1例,腹膜转移5例;生长方式:团块状生长3例,巢状生长6例,弥漫性生长8例;组织分型:低分化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1例,管状腺癌5例,黏液细胞癌2例,乳头状腺癌4例;病理分期:Ⅰ期1例,Ⅱ期6例,Ⅲ期8例,Ⅳ期2例[36-38]。全胃癌28例患者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19例,肝转移3例,腹膜转移6例;生长方式:团块状生长8例,巢状生长12例,弥漫性生长8例;组织分型:低分化腺癌7例,印戒细胞癌1例,管状腺癌10例,黏液细胞癌5例,乳头状腺癌5例;病理分期:Ⅰ期3例,Ⅱ期9例,Ⅲ期13例,Ⅳ期3例[39-42]。经胃镜检查复发胃上部癌5例胃中部癌1例,胃下部癌4例,全胃癌1例[43-45]。
综上所述,临床认识不同胃癌部位的临床病理特点,能够指导治疗,从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对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