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021-12-08赵香云

花卉 2021年18期
关键词:储备树种国家

赵香云

(会泽县野马林场,云南 会泽 654200)

国家储备林是指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的需要,旨在保护生态或增加木材储备,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培育措施进而获得的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加强储备林建设,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帮助地区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但目前国家储备林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其所发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远不够明显。因此,本文针对国家储备林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1 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问题

1.1 国民建设国家储备林的意愿不强

国家储备林的建设,需要国民参与,但由于国内引入国家储备林项目的时间比较晚,发展速度比较慢,使国民缺乏较强的储备意识。特别是社会公众无法全面了解储备林建设的重要意义,致使公众不重视储备林建设,部分公众甚至存在抵触情节。有的地区缺乏有力监管,相关项目数据资料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导致国家储备林项目进程缓慢,运营管理也存在较多问题。

1.2 储备林建设管理制度单一

近年来,随着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对储备林建设的要求变得更高,急需加强管理机制的创新变革。此外,在很多地区的储备林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过于注重经济特性,而导致其生态性被忽视,如此一来,储备林建设也就无法有力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同时,由于国家缺乏相关政策性文件,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加之所采取的管理方式比较陈旧,日常运营管理力度不足,使储备林建设及运营的问题重重[1]。

1.3 资金缺口大

目前,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由林业部门直接负责监管,相应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支持与政府间接财政补贴。对储备林建设而言,具有建设规模庞大、资金回笼慢、建设周期长的特点,这也就需要投入大量流动资金,使储备林建设与运营得以稳定运行。因为政府并无足够的资金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直接影响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全面推广,资金投入进去后,也难以快速取得收益,导致储备林建设面临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迟滞了储备林的发展进程[2]。

1.4 林业资源严重不足

虽然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但林业结构不合理,如成熟林生长量少,真正能采伐的用材林总量不足,且以小径材居多,需要从国外进口木材来弥补不足。正是看到林业资源缺失日益严重,木材供需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唐守正等院士联名向国务院总理提出进行国家储备林建设。通过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为了缓解国家木材资源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国家储备林发展速度较慢,无法及时填补巨大的木材缺口,这对国家储备林而言是个比较严峻的挑战。

2 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国民对储备林了解程度

发展国家储备林项目,能够有效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满意度,使我国对于外国资源的依存度下降。结合国家当前经济、生态及社会现状,制定并完善国家储备林制度意义深远,但就目前而言,广大民众对于国家储备林的认识不到位,为此,就要求新闻媒体密切配合,及时更新项目信息与政府政策文件,增强国民意识。特别是新建的项目基地,就需要工作人员全面落实宣传工作,帮助当地群众充分认识储备林建设所能产生的效益。此外,还要面向公众加强法律宣传,杜绝出现破坏森林、盗砍盗伐树木的现象[3]。依托大数据网络技术优势,使储备林建设工作经验能够实现实时共享,并及时更新数据库内容。

2.2 构建完善的储备林建设管理制度,注重管理方式创新

一直以来,进行国家储备林建设,政府都是具体的管理者,全权负责国家储备林建设的事务。但由政府部门负责却存在诸多弊端,如内部层级多、工作效率较低、决策速度慢,正因为如此,才使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比较长。对PPP 模式而言,其关键在于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民营化,政府将特定项目交由建设项目公司负责,使项目公司、当地政府、民营资本有机协调,并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进而实现总效益最大化的目标。采用PPP 模式,政府就不再是管理者了,而转变为监督者,能够从繁重的工作事务中解放出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进而发现并解决问题。储备林建设管理也逐步由政府管理改为“政府+企业”共同管理,企业的管理经验往往更先进,有利于政府转变陈旧的管理方式,政府部门主要负责提供政策支持,发挥彼此的优势,实现长期互利。对PPP 模式而言,其核心优势在于利用市场机制运作,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进而逐渐使国家储备林项目市场化,使社会资本逐步注入公共基础服务融资领域。另外,除了要考虑储备林的经济价值外,还要考虑其生态价值,努力做好林区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确保储备林项目建设落到实处[4]。

2.3 引入PPP 模式融资

2015 年,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做好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在国家储备林建设过程中,运用PPP 模式,更有助于发挥财政资金引领的作用,加快林业供给机制创新。将社会资本引入国家储备林建设过程中,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使储备林建设的质量得到提升。而在以前,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公共服务,都需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所能获取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而项目建设会占用大量资金,影响资金回笼速度,容易造成政府财政紧张。但是引入PPP 模式后,政府就不仅是项目资金的唯一承担对象,而通过授权给出资人代表,就可以吸收一定的社会资本。实行公开招标后,政府就可以选出实力较强的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使政府部门获得资金与技术的支持,这对项目建设、运营及施工的革新是极其有利的。在储备林建设过程中,通过面向社会吸收社会资本,形成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对国家储备林PPP 项目而言,是国家林业基于森林基础,依托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明显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步伐。

2.4 因地制宜科学培育,推进后续工作

科学选择树种,根据地理及气候环境,选择适当的树种。适当的地区,应当选择种植国内珍稀树种与大径材,解决木材的结构性短缺问题。根据国家树种栽种与抚育流程,严格按照国家储备林管理办法,完善储备林工程建设。同时,不断提升技术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快引进培育技术,大力加强技术培训,优选先进示范项目。严格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时将林间可燃物清理干净,确保林区交通便利,消除各种自然灾害隐患。在后续工作过程中,应当加快构建工作责任与绩效考核制度,保证责任与绩效落到实处,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更加积极,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实际工作中[5]。

2.5 完善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

为规范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就必须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加强经验总结,实行系统化管理,并在模型设计的基础上加快构建国家储备林培育标准体系。①选用优良品种,夯实基础。要进行储备林建设,其基础在于树种,选择恰当的树种,才能提升建设质量。选用树种时,应确保树种纯正,树种来源清晰,严格控制树种质量,以便更好地进行国家储备林建设;②选用优秀的抚育方式提升产量。在储备林建设过程中,需要选用优秀的抚育方式,认真分析树种和土体条件,据此进行精确的施肥,还要加强跟踪管理,定期开展土地检测工作;③采用多元化经营模式,不管是现有林改培,还是混交林种植,都必须保证培育模式的正确性,及时进行科学采伐,使林地培育更加自然化。在实施间伐操作的过程中,应伐除影响目标树木生长的树木,及时调整林分密度结构。此外,还要科学选择目标树木,主要是从新生苗木中选择长势优良的树木,使大小树木实现共存,保持循环生长状态。此外,加强造林模式创新,针对生长速度存在差异的树种,采取混交套种的方式,促进短期与长期收入的相互结合,真正实现以短养长的目标[6]。

3 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储备林项目建设,既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能为国家木材供应提供有力保障。当前,在实际进行储备林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国民建设意愿不强、建设管理制度单一、资金缺口大,以及林业资源不足等,为了提高储备林建设水平,就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构建完善的储备林建设管理制度、引入PPP 模式融资、因地制宜实施培育等有利途径,从而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储备树种国家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