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2021-12-08杜利平
杜利平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门限石林场,山西 五台 035500)
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也使资源短缺现象与环境恶化现象体现得愈发明显。而落实林业工程建设,则能有效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双重目标。科学应用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抗旱造林技术,不仅能够提升林业工程的建设效率与建设质量,还能确保林业工程的防洪防涝功能,以及抗旱防沙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通过调查统计发现,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直接阻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此,开展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主要作用
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林业工程建设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直接决定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效果,而要确保林业工程建设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符合预期目标,则要保障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得到科学的应用。从本质上而言,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宗旨是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植树造林活动,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与优化,最终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的双重目标。虽然我国具有国土面积辽阔的特点,但是人口众多,加上耕地需求量相对较大,使人们针对生态环境方面的保护意识与保护能力相对较低,这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尤其是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带来明显的阻碍作用。虽然相关部门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尤为重视,同时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是抗旱造林的整体形式仍然十分严峻,所以林业部门与种植人员针对抗旱造林技术均要具科学的认知,由此才能有效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增强抗旱管控工作的整体效果,顺利实现森林资源应用与管理稳步发展的目标;同时还能及时发现与科学处理林业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增强森林资源管理与利用的有效性,科学减轻林业工程从业人员的工作负荷,由此推动林业工程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稳步增长。
2 面临的问题
2.1 树种的选择方面
我国的国土资源辽阔,南北区域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开展抗旱造林工作时,要以结合种植区域实际情况为基础,选择最佳的种植树种,才能确保种植成活率的理想性,由此提升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与优化效果。严禁为了追求效率而忽略质量进行盲目的选择,由此造成资源的严重的浪费。而通过统计调查发现,这一现象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中普遍存在,具体体现在多方面,例如,树种选择前的实地勘察工作未能得到严格有效的落实,未充分考虑因地制宜原则与经济性原则等等,由此必将为抗旱造林技术应用优势的充分发展带来明显的阻碍作用。
2.2 实际应用与管理方面
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成效,但是在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与管理方面也体现出显著的问题,例如未能结合种植区域的特点与现状选择最佳的抗旱造林技术,未能及时落实抗旱造林技术管理措施的构建与完善,使林业资源的破坏率居高不下。这都将影响林业工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复杂性,所以技术人员不仅要对抗旱造林工作具有科学的认知与高度的重视,还要保障相关部门监管工作的及时有效性,才能顺利实现预期效果。但是我国现阶段不管是林业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大众,针对林业工程抗旱造林都缺乏科学的认知,所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仅无法保障抗旱造林具有理想的基础环境,还无法对抗旱造林开展严格的监管与科学的指导,必将降低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效果,影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3 应用措施
3.1 确保准备工作的有效落实
要确保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有效应用,全面落实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是基础和关键。例如,选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时组建勘察团队,落实建造区域地质情况与自然条件的综合勘察分析,由此确保建造区域的土壤酸碱度情况,养分含量情况以及土壤沙化程度等各项参数均得到科学严谨的搜集与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土壤条件的科学调整与改造处理,由此为抗旱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2 保障水资源的有效供给
保障水资源的有效供给,是开展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关键和重点。现阶段我国在抗旱造林工作中常用的水资源供给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利用水资源保水剂的方式,通过应用各类新型高分子树脂材料的模式,保障在现有情况下水资源的有效吸收,当水资源吸收工作处于饱和状态时,再将其利用在抗旱造林工作中,满足各类植物的生长需求。第二种方式是利用覆膜技术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供给。水资源覆膜技术,主要是利用覆膜的方式确保水分的蒸发率得到控制与减少,由此实现降低土地中水分流失的程度,从而给各类植物或苗木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水资源。
3.3 因地制宜的开展树种选择工作
(1)技术人员要落实建造区域地质条件与自然环境特点的实地勘察分析,并结合具体勘察结果开展抗旱树种的选择工作,由此从整体上增强抗旱树种的成活率。以此同时,确保抗旱造林工作具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支持,以树种特性和环境特点统筹考虑的方式开展抗旱造林工作,落实树种选择工作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例如树种的抗旱性、耐寒性、抗病虫害的能力,以及成本因素、肥料因素、生长周期因素以及各项自然条件因素等,在此基础之上制定树种的具体选择标准,从而因地制宜地开展树种选择工作。
(2)严格落实整体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遵循种植区域气候特点与季节特点的相关处理原则,对抗旱造林建造区域的整地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开展,由此保障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应用优势的充分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3.4 科学应用容器造苗技术与覆膜造林技术
3.4.1 容器造苗技术
在抗旱造林技术的具体实践中,容器造苗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应用频率,还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在土地资源相对贫瘠的浅山地区,应用效果更为显著。通过科学利用容器造苗技术,能够确保土地资源贫瘠的地区,如梁峁与沟坡等地区的苗木生长率顺利达到预期标准,在提升苗木生长质量的基础上减少抗旱造林工作的整体成本投入。应用容器造苗技术,能够确保树苗栽种时不会对土地带来破坏,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植物根系的完整性,由此从本质上提升苗木的成活率。
3.4.2 覆膜造林技术
在覆膜造林技术的影响下,抗旱造林区域的土地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处理,一方面能够保障土地的湿度符合种植需求,另一方面还能保障植物根系水分的蒸发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能为苗木的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温度条件。所以在应用覆膜造林技术时,要以结合种植区域实际情况为基础,选择由内向外的方式进行缝隙的预留处理,保障树苗种植位置的合理性,并对树苗种植穴洞的边缘高度与覆盖土的厚度进行合理控制,科学地进行浇水处理,提升植物的实际成活率。
3.5 强化团队建设工作
(1)林业部门与种植单位要对抗旱造林技术团队的人员开展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训工作。以普及抗旱造林技术为基础,提升种植团队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对抗旱造林技术的认知与重视,由此增强整体团队的实践能力。
(2)林业部门和种植企业要为种植团队提供更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确保林业抗旱造林技术的各项要点被技术人员充分理解与掌握。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利用各项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构建抗旱造林技术应用与管理平台,科学引导抗旱造林工作的有序开展,并对抗旱造林各环节的工作进行严格监督,落实细节工作,确保种植人员全面掌握抗旱造林技术的各项应用要点,增强抗旱造林技术的整体应用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保障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提升抗旱造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增强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为此,相关部门要重视抗旱造林工作的有序开展,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应用措施,保障抗旱造林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顺利实现抗旱造林的预期目标,由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