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历史典故的运用
——以茶典故为例

2021-12-08崔杨露

福建茶叶 2021年9期
关键词:典故思政历史

崔杨露

(西京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3)

中华优秀历史典故中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髓,其时代价值不言而喻。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典”、“用典”逐渐成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道路上的一个鲜明特征。以典释义、以典佐证、以典明理、以典化人,“用典”的时代价值不言而喻。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运用历史典故既有应然性也具有必然性。在本文中,笔者将以茶典故为例,深入探索在高校思政课堂中如何“用典”并发挥出典故的教育作用。

1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典故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扩充思政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思政课堂来说,历史典故的运用将会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扩充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是思政教育活动的核心,教学内容的不完备将会导致教学活动难以发挥作用。历史典故作为教学素材融入进思政课堂中,将会有效扩充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如下:一方面,我国典故数量较大,内容丰富多样,涉及领域广泛,并可轻松查询与了解。以茶典故为例,我国茶相关历史典故数量颇多,“神农尝茶“、“陆羽煎茶”、“以茶代酒”、“陆纳杖侄”等茶典故不仅数量多,其形式较为多样,有民间话本上记载的传说轶事,也有官方史书上记载的正史事件;典故内容经过前人的记载和后人的考究,大多表达明确,故事情节详细。另一方面,典故起源于历史,运用历史典故将会带来大量的史料资源。每一则典故都反映了历史、记录了历史,并且表现出了真实的历史片段,有着厚重的历史基因,这一特性为高校思政课堂带来了大量的史料资源。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历史典故的运用,不仅改变了原本教学内容不足的现象,还有助于借助历史典故激发起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1.2 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历史典故常常以故事的形式流传下来,这些典故中有着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有着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许多历史典故背后都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和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具有充足的哲理性。历史典故渗透进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典故中的故事情节、时代背景、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乃至人物思考的模式,都可能会激发起学生的感悟与体会,从而丰富其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人文素养。不仅如此,历史典故运用进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其中许多优秀的传统思想和道德品质也会一并传达给大学生。大学生在了解历史典故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时,可以感受到典故中传统文化的道德意识观。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引用“饮茶代酒”这个茶典故,可以教育大学生要宽容待人、礼敬师长;“陆纳杖侄”可以教育大学生要“恪勤贞固,始终勿渝”。这些历史典故向大学生们展示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进修阶梯”,同时带领大学生一起领略经典背后的深刻含义,弃除不健康的思想和习气。可见,将优秀的历史典故渗透进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对于培养当代青年的道德品质来说具有显著的效果和深刻的意义。

1.3 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将历史典故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在了解这些典故时,将会体验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以茶典故为例,大量的茶历史典故一方面可供大学生挖掘当时人们的饮茶传统,让大学生感知到历史上茶文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让大学生了解并继承当前的茶文化,比如相关物质类文化有茶书文化、茶画文化、茶具文化等等,相关非物质类文化有茶道、茶艺、茶德、茶故事等等。简言之,历史典故不仅让大学生认识到了传统文化,还可以使其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来说,无疑是具有推动作用的。

2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历史典故的运用路径

2.1 宏观路径

2.1.1 转变教学思维,完善保障机制。开展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学理念的引导,因此要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良好地运用历史典故,就必须理念先行,重视起历史典故的教学价值并形成新的教学理念。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需要认识到思政课应当是“意识教育”为主、“知识教育”为辅,不能仅仅以教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还需要注重教材外知识的拓展。另一方面,转变教学思维仅仅靠教师自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院校以及思政教学分管领导组织教师参与培训活动,以校方硬性要求为手段不断巩固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同时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的历史典故运用能力,让历史典故得以被思政教师良好地运用到课堂之中。在积极转变教学思维的同时,院校也应当尽快建设与之匹配的教学保障机制,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对高校思政课运用历史典故的相关规范、细则、计划等等做好系统性设计,同时还要对思政课堂教学的考核、监管、反馈、激励等多个环节做好制度建设,确保历史典故真正地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2.1.2 积累典故素材,扩充教学资源。在积极转变教学思维的同时,思政教师还需要多积累典故素材。比如说,高校思政教学组可以建立一支教研队伍,针对历史典故的运用持续展开研究,并将收集到的典故素材,编撰成“历史典故教辅书籍”并用于思政课堂教学中。我国历史典故数量较为庞大,仅跟茶相关的历史典故数量就已不少,正因如此,高校相关工作者在择选历史典故素材时,更需要明确选择和应用方向,避免盲目引用典故。比如说,高校思政教研小组可以参考本校一线名师的建议,结合“高校思政教育方针”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核心课程的教学特征,配套性地选择历史典故素材并编撰成历史典故教辅书籍。

2.2 中观路径

2.2.1 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兴趣激发。为了让历史典故更好融入思政课堂,高校思政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顺应学生需求和时代发展特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比如说,教师可以将原本大幅度的文本叙述性授课转变为互动性授课,此外还可以应用生活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动态评价教学法等等,尽量将教学模式脱离传统的“说教”,避免学生产生不良心理而导致历史典故的应用失效。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历史典故相关的动画短片、影视素材等,让学生观看并且自主探讨,这样不仅引起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同时也达到了互动交流的目的。总之,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法将历史典故融入进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转变对思政课堂教学无聊、沉闷的原有观念,使其乐于接受课堂教学,同时也会引导学生带着求知欲主动参与互动交流,达到课堂互动模式的目的。

2.2.2 开展情感教育,注重情境创设。大学生思维活跃且心理敏感,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典故的同时,还要注意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情感教育。没有情感的思政教育难以深入人心,而渗入情感的思政教育可以“由情入心”,使学生既能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也会在情感共鸣中获得思想上的升华。比如说,思政教师可以用历史典故为学生们构建出一个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对典故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进行思考,从而让其感受典故背后的传统文化精神。

2.3 微观路径

2.3.1 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实现穿插式应用。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高校思政教师应当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规划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一方面需要结合本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说,刚刚进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课堂投入度较高,因此教学中可以适当添加课外拓展内容;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既定的课程目标、教材、教学环境等等。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要将配套的历史典故穿插在课堂活动中并做好教学活动的流程设计。比如说,针对某一个章节或者某一个专题,让学生先在课下以小组的形式搜集相关历史典故,并在课堂上派代表进行分享。此项教学活动不仅实现了历史典故的穿插,也让学生自己参与到了历史典故的解读工作中,提升了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2.3.2 强化教学内容总结,实现讨论式应用。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高校思政教师应当注重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利用课堂上提到的历史典故对课堂知识进行再次强调,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此外,在某一个单元或专题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向学生抛出一个相关的历史典故,并将此作为思考题要求学生进行线下讨论与交流,使其自主探索历史典故与本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以此达到巩固课堂内容的重要作用。如此,便实现了历史典故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式应用。最后,教师还应当积极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积极解答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挖掘历史典故背后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从而在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方面获得更为突出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典故思政历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历史
闻鸡起舞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