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州哈尼族民俗舞蹈
——扇子舞现状分析
2021-12-08赛琳
赛琳
我国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在红河县的周围两地,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哈尼族。哈尼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大多数都是借助歌舞来表达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因此哈尼族的歌舞文化十分丰富。由于哈尼族的支系比较多,每一个支系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所以舞蹈也分为很多的种类。针对于此,笔者对目前哈尼族舞蹈——扇子舞进行分析。
一、哈尼族扇子舞概述
民族民间传统舞蹈具备浓厚的地方色彩以及地域体系,形成了自身的民族特色,产生了属于本民族的民族舞蹈。哈尼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与音乐之间总是紧密结合,其内容也通常都与民族内的古老传说有一定关系。在云南省的红河县流传着四方舞、扇子舞、三弦舞等舞蹈形式,白鹇舞由于其实模仿白鹇鸟,并在舞蹈时双手拿扇,因此民间也称之为扇子舞。由于白鹇舞舞姿曼妙,形式独特,成为了哈尼族最为喜爱的一项舞蹈。扇子舞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是由于白鹇救了一个老人,老人每每想到救命恩人就会拿起两片叶子翩翩起舞,这也是白鹇舞最开始的起源。之后哈尼族人为了纪念鸟类和祖先给予他们的生活,只要老人过世,哈尼族就会模仿鸟的动作,跳“扇子舞”去表达对逝者的缅怀。
扇子舞具备丰富的语言,并且不要求舞姿的统一,但是每一个动作都具备象征性,男性模拟动物或是鸟类,女性手持棕扇模拟白鹇鸟的动作,各自起舞,该舞蹈动作细腻、古朴,鼓声稳重有力,在均匀的鼓点之下显示出了白鹇的生活姿态,该舞姿具备一定的技巧性,多是单腿为重心、空中跳跃为主,整个舞蹈具备较强的完整性和表演性。扇子舞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道具也产生了改变,从最初的树叶变为纸扇再到绸扇,不断变更、不断进步。
二、扇子舞成因
哈尼族扇子舞是薪火相传的艺术。现存的扇子舞有十六套。这十六套的舞蹈名以及一部分的舞蹈内容都是跟传统活动紧密连接,但其中有些舞蹈以及舞蹈词汇又与传统仪式又毫无关系,大部分模仿鸟类,以鸟的优美动作作为扇子舞的代表。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当中哈尼族创造了属于自身的历史文化以及歌舞艺术,而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成了哈尼族舞蹈生存、发展、传承的重要基础。
哈尼族的青年男女在重要的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就是舞蹈环节,并且表演形式复杂多样,是具备一定娱乐性的舞蹈。舞蹈具备一定的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风格,民俗内涵比较丰富,同时也反映出了哈尼族自身的审美情趣。扇子舞是哈尼族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蕴含着本民族的文化,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戛尼尼”的民间舞蹈,常在送葬出殡时用于跳舞。当有人办丧事时,亲朋来到主家守夜,夜里过于寒冷会点燃篝火,抵御寒冷,就会跳动起来,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类活动必跳的舞蹈,舞蹈也随着打击乐器不断扭胯神曲,双手上下甩动。
同尼尼,是扭动身体的意思,同尼尼的动作比较简单,而且多数都是模仿猴子,具备民族特色。跳同尼尼的时候还需要借助酒劲,可双人对舞也可以一人独跳,也可多人共同起舞。舞蹈动作简单,一脚向前,一脚屈膝,舞动时上下前后弹动,双手上下交替,身子随着双手扭转。
扭铓,也是哈尼族在特定期间跳的一种舞蹈,扭铓多为二人吹唢呐歌舞。同时铓分公、母,由两人头缠白布,各执一面。地点较为随意,唢呐哀调响起,舞蹈缓慢沉重,并且一步一回头的变形扣头,其中蕴意颇深。
基本动作为屈膝、送胯,二人对膝、对背,手部以甩手为主,单手或是双手进行。哈尼族的舞蹈种类较多,虽然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已经消失,但是留下来的舞蹈已经成了哈尼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限制扇子舞发展的原因
扇子舞的发展经历了历史的打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本民族的特色,是传承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扇子舞主要是少数民族传承,因此很少有人靠近熟知,对该类舞蹈进行研究。
(一)舞蹈特殊性
哈尼族舞蹈虽然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环节之间较为复杂,加之受众多为本地区的人员,所以政府对于该类民族舞蹈并不会重点保护,保证他的传承。政府也需要考虑到可以长存的民间艺术,对于传播范围广、宣传力度好、具备观赏性的舞蹈大力支持,因此导致人们对于该类舞蹈不是特别关注,在利用、熟悉度以及使用上要相对薄弱。
(二)具备一定局限性
哈尼族扇子舞舞蹈与其他舞蹈不同的是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限定的场合之内才能看到该类舞蹈,因此在探索上也实属不易,其他的民俗活动都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并且十分容易发掘以及学习研究。
(三)师承关系特殊性
由于少数民族所特有的风俗习惯以及收到我国传统思想的限制,扇子舞一直是传男不传女,并且也不是所有的哈尼族男性都可以学习,首先学习扇子舞需要为人正直、善良、品行端以,各个方面都比较优秀的青年男子,这也是导致该文化一直无法大面积传播,发展空间被限制的原因。
(四)舞蹈动作繁杂琐碎
该舞蹈由于动作、套路较多,想要系统的、快速的学习到精髓并不容易,在以前的了解当中,其完整的扇子舞有七十二套甚至更多,但是由于目前时代发展,大部分早已经流失,能传承下来的仅仅十六套。可以看出,如果扇子舞的传承不能得到重视,在未来的发展将会岌岌可危。只有不断去收集、整理、保护、归纳,才能保护扇子舞的传承与发展,如果民族文化缺少了如此重要的环节,那么不仅仅是民族在节目上的损失,而是民族文化的缺陷,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遗憾,因此对于该类问题,有必要进行分析研究,推动更多人保护该文化,推动扇子舞的传承保护。
四、对哈尼族扇子舞保护工作的思考
(一)提高重视程度
民族文化是在漫长的时间当中沉淀出来的,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之下,民族文化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变迁而不断产生变化。因此对于当下的民族文化,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应当积极推动,支持,这样能快速推动传统民俗活动的恢复,使其繁荣昌盛起来。只有维护好本土文化,让民间歌舞能不断发展、传播,才能出现更多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艺人,才能体现出民间文化的精髓。
(二)让民间舞蹈文化回归群众之中
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有当地政府支持,但是政府的支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立以及产生,会影响当地人们对于民间舞蹈的看法,其中包含了价值取向。不得不说的是可以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给予人们更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强感、认同感。但是如果民间舞蹈由于某种身份或是某种价值的突然改变,会不会让其舞蹈本身产生改变,并随着人们以及传承人的审美观念以及价值取向产生变化。并且是否会产生政府借着这些名头,将自身在民间发动组织活动当成工作业绩回报,从而体现出当地文化建设繁荣的虚假现象,开始为了经济大力推行旅游、汇报演出等,让活动成了市场经济的傀儡。在现如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之下,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将重心放在如何挖掘、整理、保护原始居民舞蹈中来,真正将民间舞蹈传递到大众身边,开展真正的原始传承。
(三)推动民族文化全面发展
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具备时代创新精神,在发展当中符合时代走向,站在历史的一边,需要寻根、找头,不能在盲目的状态下失去本真。在当下的很多地方为了能更好地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都会要求民族文化工作队到乡镇进行演出宣传,同时为了让更多人会该地区本民族的舞蹈,也会逐一教学。但是在原始舞蹈与改编舞蹈的双重传播之下,会让人产生疑问,什么才是真正的原貌。
由于扇子舞的套路在逐渐减少,传承人也会加入一些套路,随着不断发展有些原始套路已经找不到来源。传承更多的是保留民间舞蹈完整形态,不能仅仅是对其中一部分进行传承,也不能在传承之后忘了根源,需要通过各方式,进行全面发展,更好地推动起民族舞蹈文化保护传承。
五、结论
不同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习惯。哈尼族有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丰富的舞蹈语汇,带给人新的向往。扇子舞的优美以及内涵给予人艺术上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现如今扇子舞的发展不容乐观,新一代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已经逐渐淡忘,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下,需要新一代人去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让优秀的民间舞蹈绽放在世界,让未来始终能看到属于中国的民族文化,不断强化少数民族的荣誉感以及认同感,推动各民族之间和谐平等、互助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