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巴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21-12-08胡兰

艺术品鉴 2021年26期
关键词:巴蜀融合时代

胡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5G 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大数据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要思考如何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出现了全程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传统媒体和全新媒体共同结合、发展。在网络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今天,“全媒体”是一个复杂的、全效的、综合的实时更新发展的新媒介。它的传播形式和传播种类丰富,涉及博客、微博、微信、IM 软件、视频网站等自媒体渠道;包含电视、音像、电影、杂志、出版、网络、通讯等多个领域;传播形式通过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五感领域来接受信息的感官。巴蜀文化在全媒体语境下如何传承和发扬,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恰当的传承策略是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它能够促进巴蜀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基因在全媒体时代中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并与现代的气质紧密结合。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在全媒时代树立先进的传播思想和策略,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充分的发展、创新。巴蜀文化只有采用全方位的传播媒介,高效、全面的宣传和弘扬,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才能使历史悠久的巴蜀文化真正地得以传承,与现代文明融合和创新发展。

二、全媒体时代的巴蜀文化

(一)内涵

巴文化与蜀文化在中国至今已走过了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是中国的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它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以及其他的省区的文化共同构建了中国光辉绚烂的古文明,它是中华民族的一处文化大摇篮。巴蜀文化丰富多彩,无论从历史背景、传播载体、表达形式、审美视角等不同角度出发,巴蜀文化都有丰富的内容,包括巴蜀境内各族民众生活的物质文化、民俗文化、语言文化、艺术文化等方面。在全媒体时代下,巴蜀文化展现了更多的可变性、丰富度以及广泛性。巴蜀文化从古发展至今,既有本土地域文化的特色,也有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的痕迹。

(二)特点

1.开放性

从许多历史考古结果来看,巴蜀文明在很早以前就表现出了一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与其他文明有着频繁的交流和融合。巴蜀文化由移民文化为载体而表现的兼容性、多元性,绵长久远。在全媒体时代,巴蜀文化的传承更具有开放性和广泛的传播性,不同地域、不同国界与之碰撞、融合、传承、展现、升华,文化的传播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得到了良好的实践。

2.协调性

在全媒体时代,巴蜀文化的传播更多的关注度放在影视、旅游、传统民俗等文化创意产业上,让融媒体将巴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巴蜀文化通过旅游和文创产业将二城打造成为世界文化名城、网红名城等,让受众了解巴蜀文化,了解川渝地区的风土人情,为传播弘扬巴蜀文化做出了贡献。巴蜀文化是整个中华文化中的有机结合体,包括以巴文化、蜀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各个子系统,具备了十分协调的文化系统,其发展和融合过程都体现了历史痕迹进程。在全媒体时代,巴蜀文化无论从传播内容或者传播手段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巴蜀文化通过多种媒介的综合运用,加快了其形象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将文化快捷形象地传播给民众,传播给世界,对于积极的宣传、传承巴蜀文化和塑造良好的巴蜀形象,都起到了促进和协调作用。

(三)影响及意义

在全媒体传播的大背景下,巴蜀文化可以通过网络、大数据媒介,书籍、报刊、纸质等多种媒介进行传播,形成立体而富有层次的传播效果。媒介之间通过融合和差异性互补,使巴蜀文化迅速走入受众的视野之中,对巴蜀文化的影响意义深远,在一定程度上为巴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此外,巴蜀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多渠道宣传了巴蜀文化,丰富了民众的精神世界,增加了民众对该文化的熟识度和认可度。这在传承繁荣巴蜀文化、服务人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新时期,作为以成渝双城为核心的经济圈也在汲取巴蜀文化的智慧和优秀创业精神,为巴蜀大地良好形象的塑造添砖加瓦,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对巴蜀的固有印象。

三、全媒体时代巴蜀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巴蜀文化整合传媒传播力弱

古代巴蜀文化区是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包括四川省、重庆市以及民族民风与巴蜀基本相同的汉中盆地、黔涪高原、湖北的西南、湘西等区域。由于行政区域的划分,导致巴蜀文化传播存在局限性和不完整性,边缘地带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或欠发展,传播手段薄弱和传播形式都欠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某些文化传播的缺失和传承的断代。

(二)巴蜀文化传播资源碎片化

全媒体时代信息的海量化促使受众层面表达的多元化,媒体的多样化则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渠道,但是,这也造成了垃圾信息漫无止境的泛滥,进一步导致传播效果的不佳和信息的日益碎片化。新媒体的加入更是助长了这种趋势。碎片化的文化资源的传播不利于完整文化内容体系的构建。同时,碎片化资源的传播也不利于传播文化资源的接受度。部分巴蜀文化由于缺乏对传播环境的适应,已经开始逐步退出社会的主流形态或被忽视。

(三)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融合“貌合神离”

传统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地通过全媒体来展现自身的文化特性,具体表现形式为采用网络的叙事手法、注重多种形式的表达、借助网络改善审美的方式,其终极目的在于传播主流文化价值。但是,这种结合往往展现的是“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的关系。例如:时下比较流行的“古风网红文化”,剥除其中的商业利益,呈现给人们的只是一种表征的观感,给人们更多的仅仅是视觉效果的体验。这样会使得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降低。

(四)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审美代沟在加深

网络文化因为其偏向于年轻化,所以与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断裂,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文化的认同上。特别是当前以新生代 95 后和 00 后为代表的“流量文化”崛起,打破了先前由精英和专业人士主导的文化发展格局,使得文化的商业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四、全媒体时代巴蜀文化创创新发展路径

(一)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应该充分利用巴蜀品牌的文化资源,结合区域经济,以点带面,在传承巴蜀文化的基础上宣传和发扬巴蜀文化。对现有的文化资源,一定要大力整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链和文化圈,并最终发展成大规模的集研发、生产、产出、后期为一体的文化品牌产业。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打造巴蜀新型文化创新发展路径。要将创新发展贯穿到成渝文化产业及新时代巴山蜀水大合唱的始终,在全媒体时代结合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巴蜀文化。

(二)推动以全媒体为主导的网络文化体验与传统文化经验的融合

从文化受众体验上讲,网络文化形态多样、传播方式具有创造性,全媒体更是为网络文化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交流和互动平台。例如:抖音和快手目前已经成为新一代年轻人交流互动和展示才艺的首选渠道。因此,如果我们想让巴蜀传统文化重获“生气”,就需要给新一代的文化消费者们带来更加开放和渗透的体验。以此主导网络文化体验与传统的巴蜀文化融合传承。

(三)构建以信息技术革命和科技革命为基础的文化传播媒介的融合

全媒体时代的文化融合实际上是以信息技术革命和科技革命为基础的文化传播媒介的融合,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为两类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在这一进程中,我们的根本任务还是加强文化内容的创新,在文化内容的创新中推动文化融合的进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引领,构建全媒体的文化传播体系,最终推动全媒体时代文化融合发展。发展多样化的巴蜀文化载体。结合地域经济特征,大力以文化、经济产业为载体宣传巴蜀文化、创新巴蜀文化,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产品,如“熊猫”文化产业、巴蜀乡村振兴旅游业,以全媒体的各种形式的载体表现传播,通过这些文化产品的大众传播,潜移默化将巴蜀文化自然会植入大众的精神层面。运用先进的传播理念,选择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发展综合多方面的文化产业,才是扩大巴蜀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必须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表现力,创新文化传播发展模式,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去扩大和表现巴蜀文化的影响力和创造力。

五、结语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巴蜀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对巴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形象塑造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全面发展成渝经济圈的国家政策形势下,多样的传播形式能够促进巴蜀文化在全媒体时代中实现文化的传承,并与现代文化融合创新,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媒体共同努力。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需要充分利用全新的信息技术来构建各种传播平台,采用创新手法传播形式,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实践创新与传承。因此,在全媒体时代,应当善于调整传统文化传播的形式,确保大众在此过程中的接受度,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传承。

猜你喜欢

巴蜀融合时代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融合》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