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城市瓜套棉轻简高效种植技术

2021-12-08付永红李启华刘克钊饶传波黄梅芳闫显会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宜城市棉田整枝

付永红,李启华,刘克钊,饶传波,黄梅芳,闫显会,陈 丹

(1.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7;2.宜城市农技推广中心,湖北 襄阳 441400;3.宜城市流水镇农技推广中心,湖北 襄阳 441400)

瓜套棉模式在湖北省宜城市已发展和推广应用20 多年,是宜城市西瓜主产区的主要套种模式,种植效益好,当地农户种植积极性高。以流水镇为代表的瓜套棉生产,辐射周边板桥、南营等多个乡镇,常年种植面积在10 000 hm2左右,在当前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对稳定当地棉花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经过多年发展,瓜套棉生产逐渐向丘陵坡地发展,多年重茬种植导致田间病虫害严重,再加上灾害性天气频发,导致瓜套棉模式效益下降,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1]。同时西瓜、棉花均属喜温、喜肥作物,需肥量大,生产环节多,技术要求高,投入大,费工多。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和土地流转政策推行等,户均种植面积在2 hm2以上,瓜套棉生产再沿用发展初期精耕细作的方式已不适用。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当地瓜套棉生产特点及瓜农创新进行总结等,在宜城市开展了瓜套棉节本省工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通过提高机械化程度、简化西瓜、棉花田间管理环节,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等措施,较大程度地降低了瓜套棉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实现了瓜套棉轻简高效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

1 瓜套棉轻简高效种植的主要措施

1.1 优化区域种植结构

宜城市西瓜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高,瓜套棉发展初期宜城市就成立了相关协会,实行“协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建立供种、供苗、技术服务和产品收购等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推广一村一品或一镇一个主打品种。如,流水镇近年就以西瓜品种黑美人为主,种植面积达80%以上,既有利于技术服务的开展,也有利于瓜商集中收购,较好地提升了产地品牌形象,“流水西瓜”品牌享誉全国。

1.2 实现西瓜育苗工厂化

西瓜育苗从搭建温棚、钵土配制、催芽、播种、嫁接到苗床管理等,环节多,技术要求高,由于瓜农的育苗技术参差不齐,育出的苗子质量很难保证。现在的智能温控大棚工厂化育苗,改自配钵土为育苗基质,苗床管理和嫁接等技术环节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操作,提高了育苗成苗率和成苗质量,不仅可以减少农户物资、人力等的投入,还可缩短西瓜移栽缓苗期,促进西瓜在大田稳健生长。

1.3 提高种植机械化程度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的实施,农户手中分散、小块的土地基本以租、包的方式流转到种植大户手中。调查发现,流水镇一般种植户的瓜套棉面积在2 hm2左右,大户多达6 hm2以上。当地种植户农机配备均较为齐全,农资搬运、土壤深翻、整地起垄、铺设地膜、棉花中耕等均实现了机械化,西瓜移栽、棉花播种用移栽器和点播器,有效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1.4 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肥用量和施肥次数

西瓜、棉花均为喜肥作物,宜城市瓜套棉生产肥料用量大,施肥次数多,瓜套棉周年肥料用量近2 250 kg/hm2,施肥次数达6~8 次(西瓜苗期、伸蔓期、膨瓜期等要追肥,棉花要追蕾肥、花铃肥、盖顶肥等),肥料利用效率低、用工多,同时化肥的过量施用,导致瓜套棉田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理化性状差、病虫害严重,较大影响了瓜套棉的种植效益。近年宜城市通过“耕地质量三年提升计划”等项目,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还田,较大程度提高了瓜套棉田有机质含量,较好改善了瓜套棉田的土壤生态,同时有机肥和配方肥的应用普及,瓜套棉田化肥施用量减少近1/3,施肥次数减少到2~3 次,西瓜仅施底肥,棉花则仅于收瓜结束后结合拉秧中耕追施一次肥料,周年减少施肥用工30 个/hm2。

1.5 西瓜地膜改白膜为黑膜,具有较好的增温防草功效

与传统的白色地膜相比,除保墒、保温外,黑色地膜具有吸热、遮光的作用,可增加膜内温度,减少膜内杂草,有利西瓜生长发育,提早西瓜生育进程。

1.6 棉花改育苗移栽为瓜田直播

移栽棉多了制钵、育苗、苗床管理、大田移栽等工序,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投入,采用瓜田棉花直播栽培减少了生产工序,减少育苗投入300 元/hm2,减少用工15 个。棉花播种用点播器点播,可较好地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效。

1.7 田间管理由精细到简化

宜城市瓜套棉生产初成规模,户均种植2 hm2以上,劳动力严重不足,过去的精细管理方式已不现实。随着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的发展,各地关于西瓜[2-4]、棉花[5-7]免整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多。宜城市瓜套棉田间简化管理的示范与实践表明,通过西瓜稀植(3 000 株/hm2)实现免整枝,简化压蔓、定瓜等环节,用虫媒授粉替代人工授粉等,可减少人工投入和劳动强度,每公顷可减少人工投入60 多个;通过合理密度、全程化学调控等实现棉花免整枝种植,每公顷可减少整枝、抹赘芽等用工30多个。

2 栽培模式

西瓜于2 月中旬进行工厂化育苗嫁接,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整地起垄覆膜,一般垄中间高10 cm,宽60 cm,垄面呈弧形。西瓜行距2 m,栽植密度2 250~4 500 株/hm2。棉花于4 月下旬在西瓜苗两侧打孔点播,棉花宽窄行种植,宽行1.2~1.3 m,窄行0.6~0.7 m,种植密度24 000~30 000 株/hm2。西瓜在6 月底7 月初收获完毕,二者共生期60 d 左右。

3 瓜套棉轻简高效种植效益

通过瓜套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示范,西瓜、棉花产量与当地传统瓜套棉种植相当,部分示范田产量甚至较传统种植高。一般年份,西瓜产量30 000 kg/hm2,价格1.6 元/kg,每公顷产值4.8 万元,棉花产量3 750 kg/hm2,价格6.4 元/kg,产值2.4 万元,周年产值达7.2万元/hm2。与当地传统种植,瓜套棉种植减少肥料投入1 500元/hm2,减少西瓜、棉花育苗投入750元/hm2,周年合计减少投入2 250 元/hm2;通过西瓜工厂化育苗、棉花直播、机械化普及和大田简化管理等方式的应用,减少人工投入近50%;通过有机肥和配方肥的施用,提高了瓜套棉田有机质含量,改善了瓜套棉田的土壤生态,进而实现了瓜套棉生产的节本、省工、生态等的轻简高效种植,提高了瓜套棉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瓜套棉轻简高效种植技术

4.1 选用良种

西瓜选用适宜套种的早熟、优质、长势好、易坐果、抗病性强和生育期短,对棉花影响小的品种,如京欣、黑美人等;棉花品种选用湖北省及长江流域相似生态区审定的高产优质抗虫棉,如鄂棉系列新品种。

4.2 西瓜育苗

4.2.1 建棚 工厂化育苗一般在1 月开始建育苗棚,农户自育苗一般在立春左右建简易育苗棚。瓜套棉主产乡镇基本都实现了智能温控大棚育苗。像流水镇京瑞通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的智能温控大棚工厂化育苗,年育苗能力达1 000 万株,除满足当地种植外,还外销到襄阳、钟祥、荆门等地。

4.2.2 播种 2 月初开始浸泡砧木种,砧木种子宜选用根系发达、抗逆性好、亲和性强、嫁接后植株生长旺盛、对果实品质无明显影响的葫芦或南瓜种子。工厂化育苗采用恒温箱催芽,农户育苗多采用电热毯催芽。采用60 孔育苗盘培育西瓜苗,用西瓜育苗专用基质育苗。砧木种点盘后,棚温保持在25~30 ℃,一周左右砧木陆续出苗。待砧木子叶展开后开始播种西瓜种子,西瓜种子一般采用细沙培育接穗,一周左右出苗。

4.2.3 嫁接 待砧木真叶展开,西瓜子叶展开即可嫁接,当地多采用顶接方式。西瓜嫁接一般由熟练工进行,嫁接速度快,质量好,成苗率高。

4.2.4 嫁接后的苗床管理 嫁接好的西瓜苗,用地膜平铺覆盖以保水保温,上覆盖拱膜遮光。为了促进接口愈合,嫁接后2~3 d 内,棚室要密封,棚内湿度要达到饱和状态,2~3 d 后逐渐将小拱棚开口,湿度达到90%~95%。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8~30 ℃,夜间15~18 ℃。1 周后嫁接苗基本愈合,逐渐通风透光,温度白天25~28 ℃,夜间13~14 ℃。10 d 左右逐渐降温炼苗,并及时打掉砧木腋芽。

4.3 整地

冬前对瓜套棉地进行深耕冻垡,耕前撒施通过综合处理的有机肥75 000 kg/hm2,耕深30 cm。3 月中下旬整地、铺膜。采用旋耕机、施肥机、打药机、铺膜机一次性完成施肥、起垄、封闭除草、铺膜等操作。基肥用西瓜专用肥750 kg/hm2或45%硫酸钾复合肥750 kg/hm2(氮15 磷15 钾15),碳铵750 kg/hm2一次性施入;垄中间高10 cm,宽60 cm,垄面呈弧形,覆盖地膜,待定植。

4.4 西瓜栽植

选冷尾暖头(3 月底至4 月上旬)的晴天定植西瓜。用栽苗器栽植西瓜,省力,工效高。两人一天可以栽植0.67 hm2。

4.5 西瓜大田管理

4.5.1 西瓜整枝、压蔓、授粉与疏果 西瓜移栽成活爬藤后采取简化管理,免整瓜枝,简化压蔓、舒瓜等工序,在西瓜爬藤后不整枝,每隔4~6 节用土压蔓,以防瓜秧翻卷折伤,促不定根生长,控制徒长等;西瓜授粉则由虫媒完成;疏果则仅把根瓜(1 m 内的瓜)和畸形瓜摘除。

4.5.2 肥水管理 西瓜生长期间不再追施肥料,在西瓜座果至膨大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在膨瓜初期叶面喷施1 次硼砂溶液,既可有效防止瓜皮过厚和空心,又有明显的增产量、促皮薄、增甜的作用;膨瓜后至采收前,每隔7~10 d 喷施1 次高磷高钾肥,喷2~3 次,以增加果实糖分积累,提高果实品质。在膨瓜期若西瓜长势弱可趁雨每公顷撒施尿素75 kg;西瓜需水量大,在膨瓜期视田间墒情浇水1~2次,西瓜定型后不再喷肥浇水。

4.5.3 防治病虫 宜城市西瓜大田常见病害有病毒病、疫病、细菌性叶枯病、蔓枯病、枯萎病、炭疽病等,常见虫害有蚜虫、甜菜夜蛾、菜青虫等。宜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原则,在安全有效期内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不同类型农药应交替使用。西瓜采收前7 d不再施药。

4.5.4 适时采收 销往外地的西瓜,80%~90%成熟度时即可采摘,若是本地销售,则九至十成熟采摘。采摘时注意轻拿轻放,减少破损,提高商品率。

4.6 棉花田间管理

4.6.1 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 在西瓜移栽成活后于4 月20 日前后,日最低气温稳定在12 ℃以上时及时抢墒播种。用直播器点播,每穴播2~3 粒健籽于西瓜垄两侧,播种深度为2~3 cm,确保一播全苗,免间定苗。

4.6.2 肥水管理 棉花苗期与西瓜共生,西瓜生育期间肥水充足,可不进行肥水管理。花蕾期收瓜结束,要及时拉除瓜秧和地膜,进行中耕培土追施肥料,每公顷追施复合肥300 kg、尿素150 kg,或尿素225 kg、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各150 kg。棉花生育中后期结合病虫防治叶面喷施1%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2~3 次防早衰。

4.6.3 全程化控,免整枝或简化整枝 对生长正常 的棉花通过合理化学调控实现免整叶枝和抹赘芽:定苗后喷助壮素30 mL/hm2防高脚苗;蕾期用缩节胺7.5~15 g/hm2、花铃期15~30 g/hm2各喷1 次。对苗蕾期生长过旺或密度较大的棉田可以采用粗整枝的方式抑制旺长,即棉株现蕾后采用“捋裤腿”法捋掉第一果枝以下的全部营养枝和主茎叶。

4.6.4 病虫防治 瓜棉共生期棉花病虫害防治结合西瓜病虫防治进行。收瓜结束后,棉花处于现蕾初花期,主要虫害有棉蚜、棉红蜘蛛、棉盲蝽等,要及时用药防治。由于多年连作,宜城市瓜套棉田枯、黄萎病发生较多,宜通过综合措施做好防治工作。对于棉铃虫,可根据发生情况和防治指标适时防治。

4.6.5 化学催熟 对后期贪青迟熟棉田,10 月中旬每公顷用40%乙烯利1 500~2 250 g 对水750~900 kg对全田棉株进行喷雾,重点喷在青铃上即可。

猜你喜欢

宜城市棉田整枝
才艺之窗
整枝与密度互作对冀棉958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番茄整枝有技巧
试析薄皮甜瓜整枝技术
宜城市连江河泵站水泵选型分析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调查与研究——以宜城市城市管理为例
南方温室大棚番茄跨杆S形整枝技术
一〇一团棉田主要虫害调查分析
棉田磁化水灌溉脱抑盐作用及促生效果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