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轮纹病的发病症状、传播规律与防治策略
2021-12-08张咏梅
张咏梅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党群服务中心 445000)
梨轮纹病在我国分布很广,其范围包括南北方20多个省份,相比较而言,南方的梨树发病率更高,该病害对果业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在果树栽培中,梨轮纹病危害树干、果实和叶片,造成树势早衰、果实糜烂。导致果实减产,经济损失严重。此外,梨轮纹病还对苹果树、杏树等造成危害。因此,种植者需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该病防治。
1 梨轮纹病的主要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叶片受害比较少见。枝干受害时,初期以皮孔为中心,逐渐扩大形成直径0.5~3.0 cm的暗褐色病斑,其质地坚硬,成一环状沟。翌年病部周围隆起,病斑表面产生很多黑色小粒点,病组织常可剥离脱落。枝干受害严重时,表皮粗糙,病斑连片,故有“粗皮病”之称[1]。果实受害时,初期以皮孔为中心,生成水渍状褐色小斑点,病斑逐渐从淡褐色至红褐色,并出现同心轮纹,在此情况下果实会很快腐烂,并有茶褐色汁液流出。有的病果失水后可呈黑褐色僵果。近年来有人将果实腐烂称为苹果(梨)果实轮纹病。叶片受害时,病斑呈褐色,常出现直径0.5~1.5 cm的轮纹。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有时出现一些小黑点。叶片上病斑较多时会造成早期落叶。
2 梨轮纹病的传播规律
梨轮纹病主要附着在病枝上过冬,此时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等形式出现,并随着雨水渗透到枝干,当气温达到了28℃,相对湿度超过60%,会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在第1年形成的很少,或虽产生子实体,但孢子不能成熟,但在第2年和第3年会大量出现,而第4年之后开始削弱。苗木运输是梨轮纹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且在阴雨、阴湿等气候条件下传播得更快。在华北,南方地区2月下旬孢子即能产生。当孢子发芽之后,经过半个月时间便会形成新的病斑。孢子借雨水冲溅传播,传播距离一般不超过10 m。在果实感染之后,其症状可一直延续到采收结束[2]。梨轮纹病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苗木调运。病菌经皮孔或伤口侵入,2~8年生枝条均可被害。在开花前病菌仅侵染枝干,而在花后,枝干、果实均可受害,谢花后直至采收,只要遇雨都可侵染果实,而且以幼果期雨季侵染率最高。梨轮纹病的病菌可以在树干组织之中成活4~6年。
3 梨轮纹病主要的防治技术
3.1 加强栽培管理工作 梨轮纹病在树体生命力十分旺盛情况下,发病率会明显降低。因此,要加强果园管理,壮树抗病,应注重培育树体的生命力,在果树种植和管理中,要做到合理施肥,以有机肥、绿肥为主,辅以化学肥料,进行秋季施肥,尤其要对氮肥进行合理控制。此外,要调节树体负载量,及时进行修剪,去除果树上的枯枝、密枝等。努力减轻果树枝干的负担量,控制结果量,维护好果树健康生长环境,有效降低枝干的发病率,要做到在不影响果实总产量的前提下努力抑制病菌数量。除此之外,及时防治其它病害及蛀干害虫。在果实幼果期套袋,防止被害侵染。为了避免对其他幼苗产生影响,在幼苗培育过程中,还应该做好检查工作,将发病严重的幼苗剔除。
3.2 病菌清除 首先是将枝干病斑刮除干净。在树木发芽之前,为了避免病菌数量的持续扩大,需要将枝干上的轮纹病菌进行集中处理。其次,做好枝干用药。主要将枝干表面的病菌杀死,以便降低果园整体的菌类数量,为此,在果树的休眠期,可以喷铲除性药剂,效果良好。最后,为防止病菌遗留传染,还要对枯枝进行清理,包括果园周围其他树木的枯枝,对落地枝干进行修剪和清理[3]。
3.3 生长期的适时喷药 喷药主要集中在落花时的10 d左右,在落花后开始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涂抹病疤,从5月上旬开始,至8月上中旬结束,也就是果实膨大时期。喷药时间可以根据具体的病情情况来决定,可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90%乙磷铝可溶性粉剂600倍液。在果树成长的早期阶段,药物保护显得十分重要,对于病害严重的果园可以提前喷药。在南方,喷药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上旬和8月中旬,对于重病果园要进行5次以上的喷药。喷药时要求细致周到,以不滴水为宜。注意有些药物需要交替使用,比如有机磷杀菌剂和波尔多液等,否则会对果树产生伤害[4]。此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及50%多菌灵等均是常用药剂。应坚持雨后喷药,做到雨多多喷、无雨不喷,在药剂残效期外逢雨必喷。
3.4 采前以及采后处理 病菌主要在梨果皮的皮孔及其附近潜伏。这是病害症状之前的表现,为了避免该病进一步扩散,对此可以采前喷洒内吸性杀菌剂,每隔15 d进行1次,也可在果实采收完对果实进行内吸性药剂处理,以降低烂果率。在采果之前,可以选择的药剂包括90%的乙磷铝原粉600倍液等多种。如果能够保证水果在7℃以下进行储藏,能够有效控制发病率。因为梨轮纹病病菌发病最低温度大约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