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活动方案
2021-12-08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要求,提高管理水平,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和成效,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决定2021年在全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制定了《河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活动方案》。
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速、提标、提质”
以“质量年”活动为载体,聚焦项目建设关键环节、重要部位、主要指标、社会评价,通过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区所在乡镇、农村集体组织、受益群众等主体,履行项目质量管理职责,参与项目质量监督评价活动,强化监管措施,落实问题整改,完善制度体系,以点带面、连片成域,全方位、多层次促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质量提升。
通过“质量年”活动,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速、提标、提质”,着力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打通项目建设过程中“梗、阻、塞”环节,推动项目建设速度进一步提高;着力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渠道,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项目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着力强化项目建设质量管理意识,树立全过程质量管理理念,确保已建成项目质量经得起检验,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工程验收合格率100%,受益群众满意度90%以上,田间灌排渠系建筑合格率(含建材)95%以上,田间道路通达率平原区达到100%、丘陵区达到90%以上,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提升,建后管护体系完善有效。
“质量年”活动目标对象为2019、2020、2021年度(以2021年度为主)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围绕八项重点内容,统筹落实质量建设管理“一揽子”措施。
开展重点督查
原则上每个设区市选择1~2个项目建设速度明显滞后、质量问题相对突出、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的项目县,开展质量建设重点督导,由省、市农田建设机构安排人员实地督查、全程指导。主要围绕项目建设组织领导机制、质量监管责任落实、项目建设迟滞环节、项目设计与田间施工质量、项目验收评价、项目资金监管等方面开展督促指导,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大力提高项目建设速度,促进项目质量建设管理状况全面改善。
督促重点问题整改
按照各级审计、检查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问题的整改要求,举一反三,突出以质量管理、项目招投标等为重点,督促开展自查自纠,指导抓好整改落实,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省农业农村厅将结合年度常态化督导培训,适时开展督查调研,确保审计、检查发现问题不再出现。
鼓励质量管理创新
针对项目设计不科学、工程质量监管难、监理履职不到位、基层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耕地培肥措施落实难等薄弱环节,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改革创新,探索总结切实有效、可学可用的质量管理方法。要求以设区市为单位,各培育2-3个质量管理创新方面的典型,供各地交流借鉴。
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
围绕促进质量提升、降低建设成本、简化施工流程、生态环保达标、通过质量检测认定、科技含量较高等要求,重点在渠系建筑构件、土壤改良、管输节水设施、农电配套设备等方面,鼓励各地自行研发或引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以设区市为单位,各推荐2~3项(件)在全省推广应用。
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
各地可选择水源条件良好,具备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集中资源,高标准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并在项目设计、泵站建设、管道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措施实施、智能灌溉、泥沙沉淀处理、节水效益、产业发展等方面体现示范作用。
打造生态农田示范片区
按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鼓励使用绿色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提升农田生态功能,落实农田防护措施,建设生态沟渠、生态护坡,农旅结合,产业支撑,打造一批整乡、整村推进的生态田园示范区。
注重建后管护模式创新
落实“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项目建成后,全部纳入管护范围,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拟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管护机制,确保项目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正常运行。
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要严格落实农业农村部印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各项规定,强化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同时,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制度,形成包含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库建立与维护、立项评审、设计审批、工程质量管理、项目验收、建后管护等方面的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