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生态视域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创新路径探析

2021-12-08程晓娇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态评价信息

程晓娇

(大连财经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116622)

信息生态视域下人与信息环境、自然生态是互动统一的关系,人与环境能够进行信息交换,促进环境中的要素发生改变,并逐渐实现在信息环境中的自我适应,最终实现系统均衡发展。这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在信息生态中的主体地位,二是信息技术改变人与环境。基于此,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信息技术的深度介入促进师生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知识流动,以及教学活动与学习环境的统一[1]。这种统一涵盖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必要环节融合信息生态,形成教学创新的内生动力,合力形成高校英语课堂创新多元路径。

一、信息生态视域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创新的必然性

信息生态视域是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创新的新视野,信息生态理论、信息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战略等新特征和新产物从主客观方面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不同的条件,共同决定其创新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生态理论指导下智慧教育生态建设任务的客观要求

信息生态理论首先从系统观和生态观角度为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以建设智慧教育生态为根本任务,以生态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教学思想层、教学实践层和社会支持环境层的教育生态系统模型,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强调人、技术与实践和谐互动为核心价值。该智慧教育生态具有虚实结合的特征,是“互联网+教育”时代教育改革的代表,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产生智慧化的教学环境、课程形态、教学范式等,促使高校英语学科教学发生由内而外的变革。与此同时,智慧教育生态还具有开放共享性,为教学资源配置等提供新方式。综合而言,信息生态理论下的智慧教育生态能够实现技术与教育服务融合、人与技术融合,以及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融合[2],这对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客观层面的创新要求,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改革的必然性。

(二)信息教育技术驱动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标准的主观要求

信息教育技术是信息生态视域下的技术支撑,能够彰显时代特征。注重创新精神是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明确高校英语教学需探索有效的、适合大学生身心特征的、符合英语学科特点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提升信息教育技术运用能力,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学会检验自身学习态度、方法以及成果,养成自我反思和评价的习惯。学生在信息教育技术的驱动下,除了掌握课堂教学的英语基础知识,更应该养成英语逻辑思维,学会用英语处理实际问题,以提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需要英语课堂教学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因子,积极响应课堂教学标准,从课堂教学形式、教学风格、教学软硬件技术等方面做出改进[3],发挥主观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内生动力。

(三)教育信息化战略下高校外语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教育信息化战略具有深刻的时代印记。2010年,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十年内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标志着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战略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高校外语教育经历了信息化辅助阶段和整合阶段,正在不同程度步入深度融合阶段,这也是外语教学信息化战略部署的最高层面,决定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内在诉求。首先,我国诸多国际战略的实施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加大对高校外语人才的需求,赋予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创新以跨学科性质;其次,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环境整体缺乏跨语言教学氛围,需要以教育信息化战略为宏观指导,创新教学路径;再次,教育信息化战略下的高校外语教学环境、教师、学生和资源等要素之间的交互关系更加紧密,英语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变革[4],必将是满足新时期外语教学发展的结果,是其内在要求的具体体现。

二、信息生态视域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困境

信息生态视域下高校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创新速度加快,却在育人理念、激励机制、策略和评价等方面未能与信息化技术、手段等紧密结合,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整体质量未能得到明显提升。

(一)育人理念陈旧,导致教学目标空洞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真理在信息化时代的价值愈加凸显,且环境和个人共同决定个体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价值、情感等在教学中的作用。英语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实用交际能力。然而目前高校倡导的育人理念还未具体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只是在理念宣传阶段重视“以生为本”,且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学依旧坚持传统理念,简单地认为学生通过各种考试是对“以生为本”育人理念的正确诠释,忽视英语学科教学本身涵盖的多元价值观、情感教育等因素,造成教学目标空洞。这直接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单一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理论上告知学生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要求提高,尤其是听力口语为核心的输入输出能力的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却依旧以考试内容为重点进行讲解。因此,学生的英语交际和实际运用能力依然较差[5],尤其无法满足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动机激励欠缺,导致教学内容单一化

信息生态视域下教学动机体现在以教材和数字教学资源为载体的教学内容中,以切实发挥动机激励机制的正向作用。目前高校英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依旧围绕教材进行,尤其是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主要围绕教材提供的练习材料,采取当堂限定时间学生完成和教师讲解的方式。少数英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也仅是将教材内容进行提取,效果与单纯使用教材并无二致。究其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育载体的认识停留在理论阶段,实操能力较差,且缺乏运用信息教育资源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思维被限制在教材和大纲中,筛选的数字教学资源大多数以英文影视片段为主,仅是教材内容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并未达到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进行发音和口语教学时,教师以英语语音教室为主要阵地,教学内容是纸质教材的数字化版本[6],涉及英语日常交流的内容少之又少,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应用语言的动机,致使英语教学丧失部分实用功能。

(三)策略模式落后,导致教学计划模板化

信息生态视域下的高校英语教学自然而然被赋予信息化特征,彰显出灵活、个性和互动性等具体特点,教学策略模式因此也应作出相应改变。然而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策略模式整体沉浸在传统模式中,在口语、阅读、写作课程中,教师依旧习惯纠正学生的语法、用词等错误,导致教学计划千篇一律、教学策略模式单一。与此同时,部分高校英语教师教学策略创新力不足,直接将网络热门微课教学视频等优秀教学案例照搬到课堂中,或者将课堂大多数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教学展示,使得部分教学资源无法在教学中发挥应用的作用,凸显出教学策略与信息化融合力不足的问题。

(四)考核评价落后,导致教学效果差异化不足

信息生态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理念、模式等的不断创新呼唤着评价体系的革新,而传统评价考核体系存在评价主体不够全面、评价形式单一、评价方式不足等问题。首先,教学评价主体以高校和教师为主,倾向于“权威性”,学生的主体性并未体现,违背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导致该教学观念无法落实到位;其次,评价形式“应试性”是最突出特征,依旧围绕考试通过率评判教学能力和效果,以此作为衡量教师和学生英语能力的主要指标,语言测试被误认为是教学评价的全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长此以往影响英语学科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被简单归结为学生出勤、课堂回答问题等表现和课后作业等内容,忽视了学生评估环节,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评价内容严重缺失,有失公平的评价对课堂教学的正向指导作用不足,对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学生调整学习计划的指导意义缺失[7]。

三、信息生态视域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创新路径

信息生态由外向内赋予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基本的创新基调和要素,要求教学理念、内容、设计和考核等环节采取不同的创新方式,积极融合信息生态技术理念等,探索推进教学改革的成功路径。

(一)智慧教育制度先行,推进理念升级

“制度先行”是实现有效性改革的必要途径,这一点在信息生态背景下也不例外。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英语教学应承担语言教学和非语言教学的双重任务,创新英语教学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融入并加强育人理念”[8]。高校作为连接政府部门和教师等主体的关键点,应该在育人理念落实阶段加大监督力度,必要时出台具体制度指明方向。教师要理解国家政策和高校制度,主动开拓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将信息化教育理念与英语教育理念相结合,坚持开放化、主动化的态度,发掘育人理念的内涵,在实践中将理念进行升华,让理念“内外于心”。以先进理念为导向,高校和教师应形成合力,共同构建智慧教育制度,即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英语学科,以及其他学科,制定科学合理的理念落实标准,让教学有章可循,同时优化管理、培训制度[9],从总体上提升教师和参与全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启发教师等教学主体在理念升级阶段具备运用信息教育技术发掘深刻内涵价值的基调,为构建智慧教育制度提供内在动力。

(二)多元教育内容为王,促进思维动机升级

信息生态视域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应具备信息化特征,保证教学资源高值使用。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应将低值使用的教学资源转换为高值使用的教学资源,正视信息教育资源的积极作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深刻发掘能够启发学生语言学习和探究思维的内容,将其进行提炼汇总,并围绕所提炼话题或者内容在信息教育平台、软件或者网站中检索、筛选相关的视频、音频、动画、新闻等,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有力辅助,并精心运用数字动画或者图片等形式设置适当的启发问题,在课前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或者教学平台中,以此激发学生主动运用数字教学资源进行内容检索的动机,养成自主运用信息化资源探究语言知识以及文化的习惯。随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展示机会,可以创设人机对话场景[10],以此推进学生主动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形成语言学习的主动性思维,无形中促使思维动机与多元教学资源相融合,促进平衡教学生态的形成。

(三)创新教育设计为主,促进多维互动、情智共生

信息生态视域下的高校英语教育设计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对教育实施提出具体规划,是将一般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更加重视信息化教育设计的创新,重点考虑利用信息化平台创设真实语言环境的方式,尤其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场景之间的互动交流,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目标融入教学设计中,进而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强化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活动设计能力,将较为理论化的知识转化为场景对话、即兴表演等形式,展现“寓教于乐”的技巧,将成功的案例转化为慕课、微课的形式,作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材料,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提供实践案例,促进其对语言学习的持续认知和探究[11]。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将英语演讲、提炼阅读篇章要点在课内外适当运用,还可以创新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考查形式,或者设计课堂小竞赛,增加学生的荣誉感[12],以提升情感教学素养,促推多维互动共生教学生态的形成。

(四)完善教育评价为辅,提升评估保障能力

信息生态视域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以信息化手段为主导的线上线下评价模式,能够为教学主体提供多种评价载体,提高评价效率,为教学其它环节节约时间等成本,无形中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高校应将评价软件或者系统内置于教学多媒体设备中,保证教学主体在教学环节使用便捷。还可以建立教师成长档案,通过开通网上直播等功能,以及“名师在线”等专栏,定期展开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将评比结果和教师管理、考核体系相结合,保证评价标准科学化。同时,学生作为评价的重要主体之一,应设立专门的评价系统、评价标准,以保证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评价应真正得到落实,必要时教师和其它主体充当学生评价的媒介,以保证评价有序开展,为教学其他环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评价方式除了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还可以融入诊断性评价[13],用分层性教学评价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促进整个评价体系朝着现代化方向进行变革,发挥评价体系的保障能力。

四、结语

信息生态视域下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需要立足于自然、生态和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建设教师、学生、教学活动和教育环境相统一的课堂教学生态。高校、教师等相关主体应深刻意识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足,以先进的教学制度为突破口,创新教学内容、模式等具体过程,并及时更新评估体系,促推高校英语教学由内在理念向外在模式等方面实现改进。

猜你喜欢

生态评价信息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订阅信息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