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林技术在卓尼县退耕还林中的应用分析
2021-12-08王玉麟
王玉麟
(卓尼县林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甘肃甘南州 747600)
退耕还林政策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建设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努力实现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和谐。把退耕还林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现卓尼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经济目前发展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环境保护也已经提上日程。现在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其中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方案中。退耕还林政策是重点研究项目。
1 卓尼县地理环境介绍和卓尼县退耕还林进程
1.1 卓尼县地理环境介绍
卓尼县,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卓尼县东邻定西地区的渭源县、漳县和岷县;西连碌曲县,南接迭部县及四川省,北接临夏的和政县。卓尼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黄河一级支流洮河贯穿全境。县内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峭,沟谷纵横,使境内呈现峡谷、高山、河川等多种地形地貌,海拔在2100~4920m 之间,坡度一般在20°~35°之间。在20世纪后期卓尼县林区由于乱砍滥伐,森林覆盖面积日益减少,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环境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减弱,河流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降水减少且分配不均,水土流失加剧,县内洮河流量20 世纪90 年代比20 世纪60 年代下降了14.7%,含沙量增加73.3%,年输沙总量403 万t,环境保护已经彻底亮起红灯,推行退耕还林政策、普及营造林技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2 卓尼县环境植被分析
卓尼县地处高海拔地区,高山寒冷山区,县内主要土壤分布7 种土壤,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黑钙土、灰褐土、红粘土;本县属黄河中上游流域洮河水系,洮河干流流经县境174km,县内有大小支流十几条汇入,其中年径流量大于1 亿m3的有车巴河、卡车沟、羊沙河等支流。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为41.66 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5.43 亿m3。天然野生植物繁多,植物种类有草类69 科253 属788 种,木本19 科31 属100 种,植被主要由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原草甸植被组成。阴阳坡植被差异极大,垂直分布十分明显,3500~3200m 属高山灌木林带;3200~2400m 之间为针叶林带;2400m 以下,因气温增高,植被复杂,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阳坡海拔3500m 以下与阴坡相同,3500~2400m 之间为良好的草原带,2400m 以下为半干旱草原带。结合卓尼县现状对营造林技术展开分析。
1.3 卓尼县退耕还林进程回顾
退耕还林工作至今,卓尼县的木耳镇、纳浪乡和杓哇乡是表现较为优秀的地区,其中木耳镇130.2hm2、纳浪乡89.5hm2,杓哇乡是132.3hm2,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坚定支持者。社会在飞速发展,生态保护重要程度也日渐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现如今国家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很早就将退耕还林政策列入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里,并且退耕还林政策在资源和环境的完善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是一项为全人类和后代们造福的事情,需要在全国各地落实和完善。在退耕还林政策中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实现以科技水平为依托,保证森林保护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生态的平衡发展,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2 退耕还林工作中营造林技术实际应用分析
目前在退耕还林的营造林过程中,主要出现的矛盾点在于规划缺乏理论事实依据,规划不合理。营造林在启动的过程中需要依靠当地实际情况构建适应当地环境的适应性方案。营造林本身作用就是改善环境质量、保持水土,加速退耕还林工作。实际工作中如果遇到规划不合理,未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使用营造林技术将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为了防止在实际营造林技术出现实际作用与目标作用有差异,在初始设计时应当明确营造林的目标作用。
例如水土保持、美化景观作用,结合卓尼县环境特征,卓尼县营造林的首要目标是水土保持。另外在设计细节方面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清晰标注,对易混淆的点需要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沟通,进行技术交底。监理单位需要把控施工全程,杜绝施工不规范,操作不合理的问题。所有的工作都是希望在营造林完工后完成其目标使命,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2.1 苗木培育
针对卓尼县的地理条件和环境进行定向培育苗木,确保苗木适应当地环境,适应规模化种植,优先选择耐寒耐旱、适应土壤贫瘠、适应水源供给不足的苗木,合理利用当地土壤、水利和天气条件。选择好品种后,需要对植物树种进行批量采购,分片区进行试验,测试树种在不同环境下的发芽率,成活率,根据实验结果选择最终树种的供应商和供应品类。定好苗木品种和树种后,大规模培养时,结合人工经验和可选管理方法,降低植物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干旱季节保证植物水分供应,在寒冷季节注意植物保暖措施,在虫害季节防治病虫害,利用各种手段,,确保植物成活率。
2.2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技术是批量的种植树木方法,选择一处适应树木品种批量种植的地区,进行某树种大规模种植。封山造林的主要技术分为选地和选种,首先在选地方面要需要选择山地,面积足够大,土壤肥沃,土壤氮磷钾的含量至少为25%;其次在选种方面,因为封山育林的缘故,在山区种植时,树木得不到及时灌溉,所以选择适合在山区的树种也是关键。在封山育林之后,会进行高密度或低密度培育种植,届时不易控制植物长势。所以造林人员应当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按照计划对选定区域和选定树种进行试验,试验时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按照科学方法实施,等试验通过再进行大范围推广种植。
2.3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的方式是科学选择树木种植方法,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进行造林活动,通常会进行系统性规划,卓尼县采用穴植方法系统性种植。在经过整地的造林地上挖穴植苗造林,是植苗造林法的一种。植树穴呈圆筒形,穴径视苗木根系大小而定,使植物根系充分舒展。栽植深度应比原根颈土印略深2cm,如果是沙土地可略深一点。填土时,分层填土,先表土后心土,填至穴2/3 处将苗略向上提,使裸根苗的根伸展并达到预定深度,接着踩实,填土满后再度踩实,使土与根系密接。最后浇透水,等水下渗后表面再盖一层松土。植树造林工作会耗费大量人工和时间,需要付出的时间多、成本大。在培育期,要人工记录树木长势,要分析片区之间的差异,还要以定量的方式分析各阶段差异,人员消耗量大,选样区域广。
2.4 水土调节
卓尼县河网密度0.16km/km2,总流域面积5214km2,径流总量14.46 亿m3水域面积30km2,根据地理条件,部分区域采用鱼鳞坑的方式进行种植。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型或月牙型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这种种植方式不仅直接解决了植物存活率问题,而且直接巩固了土壤,既做到了坡面治理,也预防了水土流失,为进一步提升做了铺垫。大规模种植的树木可以保护当地水土现状,缓解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害,使自然环境持续改善。
3 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生态保护还呈继续加强的态势,在生态环境破坏的重灾区要更为注意,配合退耕还林政策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在营造林的应用上,在设计、施工、建立、效果分析等方面,每一层都要严格把关,不能让退耕还林工作遭受阻碍。技术人员严格把关育苗、封山育林、成熟造林和水土保持的技术要领,将退耕还林政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