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2021-12-08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山玲莉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 山玲莉
辽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生产工作,为优化粮食生产,按照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与此同时,一些相关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为此,结合工作实际,对沈阳市辽中区农机化工作进行了调研。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概况
沈阳市辽中区农机服务主体有农机作业、农机销售、农机修理3 种市场需求,形成了较完备的农机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运行机制。随着工商部门简化登记手续、免收相关办理费用措施的落实,原来辽中区一批农业机械作业队升级发展为农机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发展服务有4 个特点:一是专业合作社形式多样化。按照创办主体形式,可以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紧密型。主要是指在农机服务公益服务人员的大力组织推广下,由各乡镇4~6 农机大户农机手组成一个整体,成立专业合作社,业务由合作社成员一起承包揽活,具体作业价格、作业活动区域分配等事项由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制定,财务由专人负责统一管理,所得利润和风险由大家共同承担。还有一种松散型的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机手自愿加入,加入后可以通过团购的方式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这样团购方式购买的生产资料价格比市场价格偏低,降低了成本,这类专业合作社平时农闲时较分散,农忙时集中经营作业。他们是经营的主体,在全区农机推广工作中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二是服务形式多样化。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全面提供粮食生产的耕整、播种种植、植保收获等各个环节,同时农机推广部门加大了在农机具维修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力度,另外,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优势,搭建有机户与无机户之间的信息传递桥梁,加大了农户和农机作业户之间的信息传递,解决了农机作业需求矛盾,增加了农机户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三是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农机户转包了自己的责任田,专心从事本地区的农业种植、耕整、播种、育秧、插秧、植保、收获等作业,切实实现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每个合作社的管理逐渐规范化,接受合作社所有会员和广大农民的共同监督,同时,在合作社运营上,所有业务实行统一管理、所有作业业务统一进行调度,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生产。四是培育扶持措施逐步具体化。近年来,省、市、区上级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金融、补贴奖励等鼓励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向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倾斜,金融信贷上大力支持购置先进成套农机具,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的农机装备水平。
1.2 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1.2.1 进一步提升农机推广工作水平
为做好农业种、管、收等重要农时的各项农业机械化生产,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工作,农机推广部门着力做好农业机械维修、农机手培训等多项服务,近年来辽中区农机推广部门在省市农机推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联合辽中区农技推广工作人员下乡30 余场,举办稻田湿地耙地、黑土地保护、水稻和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作业培训班、现场演示观摩会等8 场,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发放宣传资料5000 多份,培训农机手和农民培训会5 次,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农机推广工作水平和农机推广队伍建设。
1.2.2 规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近年来,随着上级部门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重视,辽中区购置农机具的资金量也在逐年递增,补贴机具的种类和范围发展到今天的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用具。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范操作,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能够廉洁、规范、高效的落实,近几年来得到上级有关监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真正实现了百姓受益、政府放心的目标。
1.2.3 深入推进农机生产安全工作
农机监管部门认真履行农机安全监管职责,提高农机手和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严格做好证照发放和年检工作,进一步实现农机监理业务规范化管理,切实消除了农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确保了近三年本地区农技安全生产零事故发生。
1.2.4 扎实推进项目落实
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通过示范区的建设,从工艺流程、技术要点、作业规范、机具选配、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示范,以水稻机械耕整地、大棚集中育秧、机械插秧等为重点,依托沈阳市于会怀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等3 家合作社现场展示、带动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增加,采取逐步推进的方法,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
1.2.5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大力培育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对具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机合作社给予农机化作业项目和鼓励政策的支持,大力推广订单式、托管式等农机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服务质量和效益,解决农户思想受限和合作社经济受限的两个难题,进一步发挥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化总体发展水平与现代农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辽中区农机装备结构存在一定问题,目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的机械较多,其他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的水平还有待提高,而且近两年跨区作业也受到了影响,特别是今年雨水连绵不断,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到了收获期,田间依然有积水、田间作业泥泞,大大地增加了机械下田作业的难度,能适应收获地块的农用机械缺少,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收获进度,进而增加了农民收获成本。
2.2 农机体系机制不够完善
辽中区农机推广部门拥有技术职称的有25 人,其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有21 人,但从事种植业人员年龄最大的在70 岁左右,50 岁左右的偏多,文化程度多在初中以下,从事农机操作的农机手70 后占多数,学历多为初中,从事植保等智能化人员更是稀少,往往存在机器坏了不敢修、不会修的尴尬场面,而专业人员赶来维修处理还需要时间,农机化管理维修服务人员不能有效覆盖到村。
2.3 农机合作社组织难以壮大
在多数农机合作社中,拥有机具库房的较少,不能满足需求,大量机械在大风天、雨天只能露天存放,极大地损害了机械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影响了合作社的经济损失,同时合作社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中高级职称人员欠缺,合作社内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合作社制度流于形式、合作机制不强、管理粗放等问题,制约了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
2.4 基础设施不够配套
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通过项目实施整治,初见成效,但有的道路重载、宽幅的农机通过还存在困难,农业机具露天存在的问题还存在,特别是今年雨水大,对农机作业下田,秋季抢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作业要求,眼看着大量农田泡汤却束手无策
2.5 信息共享和传递不够通畅
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和从业人员管理较为松散,信息共享、传递、交流还存在不通畅问题,特别是今年,大部分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及农民亲身体验到了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主管这个工作的部门组织,在辽中区没有实现农业装备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导致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及农民之间信息联系缺失、不紧密,农机作业者再找农户的同时,农户也在着急找农机作业户,农机作业户和农民作业市场之间缺少对接工作。
3 建议对策
3.1 持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农机推广部门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重点机具补贴力度,对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陈旧落后的农机具及时报废淘汰更新换代,大力推广高效、节能、先进的农机装备,大力破解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同时加大自动化的拖拉机、插秧机等智能农机具的应用。
3.2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一要完善农机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人才和先进技术优势,坚持把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结合到农机推广工作中,影响带动农机专业合作社人员思想、技术等方面的素质提升,引导发挥在试验示范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应用农机新技术的作用。二要做好示范推广工作。建立有特色的示范区,比如机械化示范点,在大力推广水稻、玉米等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同时,也要建立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点,积极推广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均衡发展。三是扎实做好技术指导工作。深入基层搞宣传,贴近农民搞服务,以现场观摩会等形式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程度,通过现场讲给农民听、帮着农民算经济账、亲自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老百姓亲身体会到农机新技术的先进性,真正看到节本增效经济账,向农民机手传授新技术使其真正得到实惠。四是强化行政推动,典型引领。农机推广部门组织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积极参与农机技术推广活动,积极参与农机项目试验示范,进而加快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
3.3 深化农机指导服务体系改革
近年来,农机推广部门的公益性职能日益充分发挥,不但加强对农机化发展重大问题的调研,做好数据分析和形势分析工作,而且配强配齐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聘请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知识强、经验丰富的专家为其培训授课,鼓励其到先进农业地区学习新的农机技术,为辽中区农机推广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着力培育有能力、能干事、干大事的农机科技人才,推进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
3.4 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
围绕培育壮大农机作业、农机销售、农机修理3 大服务主体,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购置补贴和项目奖励优惠政策的倾斜,积极培育壮大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大项目的实施,展示农机推广部门的形象和实力,进而加强与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对全区合作社主要负责人进行培训,引导他们严格按照章程规范开展工作,培育能够全程机械化加上综合农事服务等专业性、综合性社会化服务主体,以利于农机化的发展。
3.5 建立农机化信息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微信等自媒体建立通畅的农机信息推广平台,向广大农民、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宣传政策法规、实时工作动态等,保证农机信息及时共享、传递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