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
2022-01-06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龙门林场牟江波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龙门林场 牟江波
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一方面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于提高林业生产效益,例如保证林业成活率有所提升,为人类生存创造更加稳定持续的生态发展环境。就造林绿化后而言,需要加强的林业技术非常之多,在促进地方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明确相关工作问题与工作思路[1]。
1 造林绿化后林业技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下文简单分析两点。
1.1 林地存在问题
当前城市化建设节奏极快,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林业发展加速,其中所涉及的林业产品也极为丰富。但伴随当前政府加大耕地力度,林地开荒情况也愈发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为林地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困难。
1.2 林产质量存在问题
在造林绿化后,林区林产质量是存在问题的,林业资源生产环节中的诸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国内林业产业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导致林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严重下降。客观上讲,是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应用不到位才导致了林产质量严重下降[2]。
2 造林绿化后苗木成活率的林业技术工作研究
在造林绿化后,需要思考正确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有效方法,充分保障苗木造林成活几率与质量。通常情况下,需要对造林绿化过程进行分析,采用材林树种技术内容,分析造林绿化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确保林木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形成原材料,并做到有效补种。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对林木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测定分析,遵循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保障林木整体质量[3]。而针对某些残次的林苗木,则应该保持少量存货,避免出现生态环境失衡问题和林木资源浪费问题。在造林绿化之后,还需要对树种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分析,调整优化结构,维持森林生态平衡,优化森林系统整体稳定性。在针对树种结构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保证苗木种植区域具有一定合理性,适当增加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性。整体来讲,就是要注重对现代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保证在林业管理条例规定下实施大幅度调整优化,注重合理选择林木形状与品种,全面系统推广林业技术内容,如此也可提高造林绿化后苗木成活率及生长质量,提高林业技术推广重视程度,构建综合素质水平相对较高的林业技术应用体系。整体来说,就是要促进科技成果应用适用性,同时注重对科技含量的有效融入,确保现代科学技术能够较好融入地到林业生产过程中,保证造林绿化后苗木成活率与生长质量有效提升。下文就造林绿化后苗木成活率的提高展开探讨,简单解析提出几点林业技术工作要点[4]。
2.1 土壤含水量测量技术工作
如果是干旱林地造林绿化,造林绿化工作后需要测定土壤含水量,并对测定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与差数比较,如表1。
表1 造林绿化后不同立地类型土壤的含水量方差分析数据图
从表1 可以看出,如果造林绿化工作后林区土壤含水率差异相当明显,则需要从土壤含水率较高到较低的变化顺序进行分析,客观反映不同地形部位与土壤类型的相互差异性内容,间接提升造林绿化后苗木成活率[5]。
2.2 储水滴灌造林技术工作
在储水滴灌造林技术工作中,需要对林区中的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进行分析,建立多种类型的储水滴灌造林技术应用体系,形成应用试验内容。一般来说,储水滴灌主要采用到了长宽比为35:25(cm)的塑料食品袋,其中装水水量达到3kg 以上封口,同时在储水袋底层扎细孔,保证孔径在0.05mm,重新植入幼苗根部,保证对造林成活率与幼树生长量进行分析,提高苗木生长量至少8.8%左右,确保其林木成活率控制在70%左右,即满足一次造林成功的要求。在这里,可考虑采用不同的储水滴灌装置进行造林,开展造林对比试验,其中一种采用塑料食品袋改装储水,一种采用专用储水袋,试验结果参考表2[6]。
表2 干旱立地条件下的不同两种储水滴灌装置在造林绿化后的应用数据
从表2 可以看出,如果采用塑料食品袋进行储水滴灌,其效果与专用储水滴灌袋造林成活率比例应该为38.5%和68.2%,差距相对较大,但二者的滴灌时间几乎是一样的。再比较来看,塑料食品袋的使用成本每亩约为10~14 元,相比于专用储水滴灌袋要低至少4 倍左右,而且操作方便,广大林农都能接受,这就大幅度提高了储水滴灌的推广速度,加快了林地生产种植的推广面积,保证了造林绿化后苗木成活率大幅度上升[7]。
2.3 旱地覆膜造林技术工作
在造林绿化后,可采用旱地覆膜造林技术,主要利用杂草覆盖,以有效抑制株间出现土壤水分蒸发,如此可达到间接节水的目的。考虑到覆盖材料多种多样,所以可以考虑采用地膜与杂草两种材料展开试验,并分析提出相关试验结果。在试验中,也要根据土层温度、土壤水分以及成活率等因素来分析苗木在造林绿化后的新梢生长量。基于多变量F 检验结果内容来分析说明不同覆盖物在处理过程中的土层温度与土壤水分变化,同时了解其成活率情况,分析生长量内容。整个过程就是要建立基于差异化显著指标的TukeyHSD 法,并实施多重比较。基于不同土层温度提高幅度(0.5~2.0℃),调整苗木含水率(提高幅度为5%~10%),保证在不同情况下薄膜覆盖造林水平有所提升,建立30cm2节水机制,如此可保证更加有利于接纳天然水部分,确保杂草覆盖率基本控制在70cm2。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对薄膜造林中的树木生长过程进行观测,分析一次树高生长量,直到苗木生长停止。在针对覆膜造林树种进行试验分析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其立地条件进行考察,保证其向阳坡度在25°。在造林绿化后,必须对覆膜造林的生长过程进行对照分析,确保其每次对照过程中实际水平高于对照水平,如果达到这一要求就说明覆膜技术已经明显提升了苗木的年生长量,其成活率明显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对覆膜造林的不同层次土壤含水率变化进行分析,了解覆膜造林不同土层的不同含水量变化,保证做好定期测量工作,满足试验后测定结果符合标准。围绕其成活率分析土壤含水量的有效提高过程,结合覆膜造林有效利用土壤内部水分,将水分尽量提升到地上层,如此可保证造林成活率有效提升,并弥补干旱地区降水不足的情况[8]。
3 总结
在林区造林绿化工作后,可继续开展的林业技术工作还有很多,结合不同土壤、不同立地类型所展开的土壤含水率分析工作至关重要,其在提高苗木成活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更深入了解土壤水分影响苗木成活与生长的主要因素。围绕这一基础,就需要应用到储水滴灌造林技术、覆膜造林技术等,结合这些技术应用成效来优化生产过程,确保造林绿化之后苗木生长依然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林木成活率明显优化,从而全面提升林区整体生产水平与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