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山地干热河谷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措施
2021-12-08岳丽兴
岳丽兴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昆明分院,云南 昆明 650200)
0 引言
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和气候环境,很多地区都存在干热河谷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这种地理环境具备非常鲜明的特点,其地形相对比较复杂,土壤条件往往较差,气候相对比较干旱、炎热,这样的环境造成其植被相对比较稀少,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而且这些地区的交通十分不便,严重缺乏基础设施,这就给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1 干热河谷的特点
干热河谷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主要出现在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河流的河谷坡面,一般其海拔高度都在1500m 以下,这种生态环境在西南地区具有非常强的典型性。这些区域内往往呈现一种干旱半干旱状态,土壤十分稀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这种特点与周边地区形成非常鲜明的对照。干热河谷这种生态环境温度相对较高,水分偏少,蒸发量明显高于降水量,这也是导致其植被脆弱的重要原因。在这一地区主要是以草本植物为主,灌木次之,乔木相对稀少。这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导致其非常容易被人为破坏,且由于其气候和地质环境使其生态修复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2 干热河谷的成因
形成干热河谷的主要原因是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这种特殊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使河谷内变得十分干旱、高温、极度缺水,这就使其植被覆盖十分稀少,植被恢复也十分困难。同时,还有一些地区是由于人为的干扰,使河谷内的生态环境发生严重的退化,导致形成干热河谷[1]。
3 干热河谷治理的必要性
首先,干热河谷这种地理环境主要是分布在西南地区主要河流附近。这些年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使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化,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长期下去会对河流下游地区的生产,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其次,如果干热河谷不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控制,其面积就会逐渐变大,使周边的环境受到影响。最后,如果能够对干热河谷进行科学治理,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环境,还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经济条件。
4 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现阶段,针对这种特殊地理环境的治理,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态技术修复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治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工程技术,其主要针对土壤退化,自然条件的退化等问题,通过工程技术可以改善干热河谷的土壤环境及自然条件。其次,主要是利用生物技术使干热河谷的植被,种群得到恢复[2]。在实践中,这两种技术往往都会使用,从而发挥其各自的作用,有效修复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
5 干热河谷修复措施
本文以武定县己衣镇的干热河谷治理为例,对干热河谷治理所采取的措施做一个简要的探讨。武定县己衣镇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平均海拔较高属于典型的高原地区,且紧靠金沙江,山地成为其主要地貌。在己衣镇境内山地非常多,海拔在800m 以上,并且己衣镇与四川凉山州会理县隔江相望,在己衣镇存在十分典型的干热河谷,在河谷内形成典型的干旱,高温的环境特征,这样的环境还会产生干热的焚风,对周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政府耗费巨资开始对己衣镇的干热河谷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5.1 立地的分类
在进行治理前,相关部门对己衣镇内的立地进行科学的分类。对立地进行划分可以更好地帮助相关部门采取科学的措施来修复当地的环境。根据相关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己衣镇的立地进行科学的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树种所需要的生长条件,这样可以选择合适的树种[3]。根据当地的海拔,土壤等条件对立地进行科学分类,可以分为四类,其中包括阴坡中厚层红壤立地类型、阴坡薄层红壤立地类型、阳坡中厚层红壤立地类型、阴坡中厚层燥红土立地类型。这四种立地类型其气候、土壤、海拔、植被各具特点。在分类的过程中,也确定四种立地类型的面积,其中阴坡中厚层红壤立地类型的立地面积最大达到1107 亩。阴坡薄层红壤立地类型立地最小只有13 亩。通过对立类型的分析,可以更加详尽地进行生态修复方案的制定,可以更好地增强生态修复的效果。
5.2 树种的选择
在对干热河谷进行生态修复的工程中,树种的选择无疑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树种选择不合适,会大大削弱生态修复的效果,造成树种的大面积死亡。因此,要在对立地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每一个类型立地的气候、土壤、水分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在进行树种选择时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适地适树原则,这个原则在树种选择中是最重要的原则。在进行树种选择时,相关部门要在立地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科学的选择,同时还要结合以往的经验,选择那些能够快速生长、成活率高、树种性价比高、种源比较丰富、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的本地树种。其次,就是要注重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在干热河谷中,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被覆盖率非常低,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因此,在进行树种选择时,应该优先选择那些根系发达,耐旱,且枝叶生长迅速的树种。这样可以更加迅速地修复干热河谷的环境。最后,就是要保证树种生长的稳定性。在进行树种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树种能否承受干热河谷中的极端天气,要保证其能够在极端天气下稳定的生长,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干热河谷的生态修复。在己衣镇的生态修复项目中,相关部门遵循相应的原则,在保证能够满足生态修复目标的情况下,充分尊重当地人的意见,对树种进行科学的选择。其中包括麻栎、藏柏、湿加松、芒果、板栗、石榴、樱桃等乔木树种。这些树种可以更好地适应己衣镇干热河谷的自然条件,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己衣镇干热河谷的环境修复。
5.3 造林技术
首先,要严格控制初植密度。如果初植密度控制不佳,会对生态修复效果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初植密度会对树种的生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对生态修复工程的投入。为了更好地保证生态修复效果,相关部门对九种树种的种植密度进行科学的设定。在这其中,麻栎、湿加松、台湾相思、新银合欢这四种树种的株距应该保持在2m,行距保持在2m,每亩种植数量应该保持在167 株,藏柏株距保持在2.0m,行距保持在1.5m,每亩地种植数量应该保持在222 株;板栗、芒果、石榴、樱桃这四种的株距应该保持在4.0m,行距应该保持在4.0m,每亩种植数量应该保持在42 株。
其次,就需要进行整地工作。为了更好地改善干热河谷的土壤条件,就需要对这些区域进行整地。通过整地可以大幅改善土壤的各项条件,提升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使树种的成活率大大提升,从而保证生态修复的效果。整地工作应该根据不同的树种进行合理的规划,并科学安排整地工作的时间。在进行植树造林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环境以及树种的生长条件选择合适的混交方式以及树种的配置比例。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树种的成活率,增强生态修复的效果。在进行整地工作后,就需要施肥。首先需要将风化后的种植土进行回填,然后在回填至20cm 深时,将0.1~0.4g 的复合肥与种植土拌匀置于底部。在进行芒果、樱桃等经济苗木定植时,需要在其中混入农家肥,在植树造林的第二年,需要进行追肥。
再者,就是造林方式的选择。在己衣镇的生态修复项目中,采用植苗造林的模式。在造林时,要注意不要损伤树苗的根系,回填表土时,不要对营养土坨进行踩压。在栽植完毕后,要对其进行灌溉,要保证其定根水的充足。在回填时,要注意避免积水,因此回填塘土的高度要高于周边土地。在造林结束后,要进行垃圾的清理工作。对造林时间的选择,要选择在湿度相对较大,温度较低的季节进行,这样有利于苗木的存活和生长。在己衣镇的项目中,根据当地的气候,造林的时间选择在6—7 月为宜。在造林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抚育。这项工作的内容包含清理垃圾、杂草、松土、施肥等工作。在这个项目中,相关部门选择了块状抚育,抚育的时间选择在造林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的雨季来临前[4]。
最后,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害对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有非常大的破坏力,它往往能够导致苗木大面积死亡。因此,在植树造林完成后,要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要对病虫害进行及时的预测和预报,加强相关的检疫工作,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方案,一旦发生病虫害,能够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其蔓延、扩散。
6 结语
在我国西南地区存在大量的干热河谷,这样的地理环境会对周边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修复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要对当地的干热河谷进行详细的研究,然后根据研究的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方案,从而更好地保证生态修复的效果,进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западе Кита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