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研究
2021-12-08席向华
席向华,齐 晔
(1.靖边县万家畔林场,陕西 榆林 718500;2.靖边县林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陕西 榆林 718500)
陕北干旱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植被稀少,沟壑纵横,黄沙滚滚,严重阻碍了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陕北干旱地区的生态治理,1999 年开始在陕北干旱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并于2002 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状况实现了整体好转的历史性逆转,从1999 年至今,延安市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不断增大,治理程度也由原来的20%上升到现在的接近50%,为陕北干旱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但是植树造林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特别是陕北干旱地区长期受地理、气候因素的影响,造林成活率不高,一旦疏于营林生产的管理,很可能使长期以来的植树造林成果付之流水,所以坚持不懈对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进行研究,提高造林成活率,仍是目前陕北地方林业部门必须加以重视并长期坚持的工作。
1 树种选择
适合的树种是植树造林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好的、适合的树种,植树造林工程的目的就无法实现,相关的植树造林技术也没有办法发挥作用,陕北地区植树造林工作应结合陕北地区干旱气候的特点选择适合在该地区生长的树种。
1.1 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原则
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原则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陕北干旱地区土地蓄水能力低、水资源缺乏,在选择树种时应充分考虑到该地区的土壤环境特性,尽量选择耐干旱、需水量少的树种;其次,陕北地区常年光照充足、降水量少,所以选择树种时应选择耐高温、枝干粗壮、锁水能力强的树种;再次,植树造林的目的是改善陕北干旱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因此在选择树种时还应考虑树种改善土壤性质、治理土壤环境的能力;最后,林业部门在选择树种时,应改变固化思维结合当地土壤环境现状,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树种结构,有规划、有层次地推行植树造林工程。
1.2 适合陕北干旱地区的树种介绍
适合在陕北干旱地区种植的树种必须具备抗旱性强、耐高温、蓄水能力强的树种,其中山杏、油松、胡杨、沙棘、酸枣等树种都是可以选择的植被种类。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陕北地区土壤治理的需求,在进行树种选择时应优先采用适应性强的灌木,这样可以尽快获得保持水土的效果,待治理工程初见成效后,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具有观赏性价值和经济价值高的耐旱树种,使植树造林工程在治理土壤环境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酸枣,酸枣树属于落叶小乔木、稀灌木,自古以来在陕北干旱地区就有生长,耐旱能力强,成活率高,酸枣树的果实营养成分高,可加工成酸枣泥、酸枣干的天然有机食品,酸枣仁是中医中重要的药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适宜在陕北干旱地区大面积种植。
2 整地蓄水
整地蓄水是植树造林工程开始前重要的准备环节,对于陕北干旱地区来说,整地的最主要作用就是蓄水保墒。陕北干旱地区干旱周期长、水资源匮乏,人工灌溉技术很难在陕北干旱地区实行,所以整地蓄水对陕北干旱地区的植树造林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整地的作用
2.1.1 蓄水保墒
通过整地可以改善土壤水分,保持土壤具备树种生长的所需要的湿度。当雨季来临集中降水量比较大的时候,通过整地拦截雨水并将其蓄留在土壤中,以供旱季到来时使用。
2.1.2 改善土壤结构
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疏松程度,促进幼林生长。陕北干旱地区丘陵沟壑纵横,存在大量土层很薄的阳坡,经过整地后苗木根系生长发育受到的阻力变小,主根扎入土层深度增加、侧根分布范围更广,对后续的造林工作意义很大。实践证明,在经过整地的土壤上营造的幼林,比未经过整地的土壤上营造的幼林生长更好。
2.1.3 保持水土
整地是坡面治理的简易工程措施,能够让土壤具有一定积水容积,经过整地后,从坡上到坡下遍布植树造林工程所需要的植树穴,降雨后,雨水经过植树穴的拦截,被土壤吸收、贮存,有利于保持水土,为植树造林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
2.2 整地的方式
整地的方式需根据地质条件的需求适当选择,适合陕北干旱地区的整地方式一般有穴状整地、鱼鳞坑、带状整地、集水整地等方式。穴式整地适用于低山丘陵区和丘陵浅山区,施工时沿等高线排列,上下坑成品字形设置,表土置于上坡位,心土置于下破位作梗;鱼鳞坑法适合土层瘠薄的阳坡、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的整地施工采用,一般土埂高15~20cm、梗顶宽10cm,坑底顺山坡形成15°~20°的坡度;黄土区缓坡地带可以选用带状整地,布局、置土方式与穴式整地基本相同。陕北干旱地区原生植被珍贵,整地时应根据造林带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如造林带位于带有沟壑的阳坡,整地方式应以小鱼鳞坑和穴状整地方式为主[2]。
3 壮苗栽种
陕北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地质环境相对较差,不利于植树造林工程的开展,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在该地区进行植树造林时应注重壮苗栽种。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造林成活率,除选择培育质量好的苗木外,影响苗木质量的因素还有苗木的运输保鲜、栽植时机、栽植技术等,只有将以上工作全部落实到位,才能够保障苗木的成活率,有效完成陕北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的目标。
3.1 苗木运输保鲜
植树造林工程使用苗木进行栽植必须注重苗木的保鲜运输工作,由于植树造林所选用的苗木大多需要从其他地方的苗圃运输到造林地进行栽植,苗木从苗圃起出到栽植后恢复生机,所需要的水分主要靠苗木自身储贮存的水分,运输过程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日晒、风吹会使苗木中的水分流失过多导致造林成活率降低。因此苗木的运输保鲜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在起苗前应先对苗木进行漫灌,使苗木中的水分处于一个饱满的状态,增强起苗后苗木的抗失水能力;②苗木起苗前应尽量对苗木的枝干进行修剪,去除不必要的分枝,这样做既能减少消耗苗木水分的多余枝干,降低苗木消耗水分的速度,也可以尽量避免苗木在运输过程中受到运输工具的擦撞,破坏树皮、树根的完好程度;③为了减少对苗木根部的伤害及保证苗木因蒸腾作用对水分的需求,运输苗木时可以将苗木带土球运输。即在起苗过程中将根部连同一定的土壤一同起出,在苗木的根本形成一定大小的土球,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运输过程中苗木根部的摩擦受损,又因为土球中含有足量的水分防止了苗木被风吹干失水的情况。
3.2 选择合适的栽植时机
虽然陕北干旱地区的春、夏、秋季都可以实施植树造林建设工程,但选择合适的时机植树造林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幼林的成活率,最大化植树造林的作用。总体来讲春季更适合植树造林的苗木栽植,春季土壤刚刚解冻,冬季时所下的雨雪还大多存留在土壤之中,含水量较高,而苗圃中栽种的苗木也正处于萌发的状态,这一时期进行苗木的移植可以在栽植后快速吸取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成活率相对于夏季和秋季也更高,所以在陕北干旱地区春季才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机,地方林业部门应利用好春季造林的优势,提前做好植树造林的准备工作,以便在春季到来之时能够发挥最快的工作效率,完成全年大部分的植树造林目标,剩下一小部分的造林计划再由其他季节适时进行完成。
4 管理强化
“三分靠栽植、七分靠管理”是当下植树造林工作的真实写照,特别是陕北干旱地区,幼林成活率相较于其他地区本就难以保证,所以抓好陕北地区的幼林管理更是地方林业部门必须一再强调的工作。陕北地区造林选择的苗木都是耐旱性较强的树种,成活后自然生长能力强,其难点还是取决于幼林时期的营林管理。封山育林是营林管理中最常用、最经济的管理措施,加强封山育林的管理才能够保证植树造林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不被破坏损耗,强化封山育林管理应从两方面入手:①新造林地绝对禁止放牧,幼林阶段牧与林二者不可能同时在一个山坡上,只能任选其一;②封山育林不是彻底放弃造林带的管理,林业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山,适时进行松土扩穴、割草、修枝等抚育幼林工作,将封山、造林、营林管理工作合理结合才能够确保植树造林工程良好持久地发展下去[3]。
5 结语
陕北干旱区的植树造林工作,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水土流失等土壤环境问题整体明显好转,但其处于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质要求当地林业管理部门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要在坚持建设好植树造林新工程的同时,不忘紧抓已有营林的生产管理工作,确保陕北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持续好转,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