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油松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

2021-12-08朱勇

花卉 2021年18期
关键词:油松苗床整地

朱勇

(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七里峪林场,山西临汾 031400)

近年来,造林绿化工作得到深入开展。由于油松的抗瘠薄、抗风性能较强,成为重要的造林树种。过去一些人员采用落后的育苗技术,苗木质量不高,导致有苗木大量死亡等问题出现于造林过程中。面对这种情况,需大力应用油松容器育苗技术,改善苗木培育效果。

1 容器育苗技术的优势

具体来讲,容器育苗技术指的是将培养土等养分基质装入特定容器中,依托容器开展育苗工作,这样幼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营养条件可以得到有效改善,有助于提高苗木质量以及成活率。和传统育苗技术相比,容器育苗主要有这些优势:①苗木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②实施造林工作后,不会发生明显的缓苗现象;③有效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苗木的出圃率;④容器育苗对育苗地的要求不高,适用范围较广[1]。

2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要点

2.1 采种

工作人员需精心选择采种母树,树龄一般在20~40 年之间,具有健壮长势和较强的抗性,且没有病虫害问题存在。通常于9—10 月内开展采种工作,首选那些黄褐色、裂开的球果,禁止采集青果。完成采种工作后,工作人员于通风、干燥区域放置采集到的球果,经常性翻动球果,以便促使球果顺利脱种。同时,对脱翅进行揉搓,清除掉中间的杂质,晾干后进行保存。通常情况下,需按照95%与90%的标准分别控制种子纯度与发芽率。

2.2 育苗地选择

要对育苗地进行科学选择,保证具有良好的排水性、便捷交通条件和平坦地势,且尽量缩短育苗地与造林地之间的距离。实施育苗工作之前,需将整地工作开展起来,对若干个小苗床进行构建,依据地形特征合理确定苗床长度,宽度保持在1m 以内。同时,将50cm 左右的人行道预留于苗床之间,这样育苗工作的开展便捷性可以得到增强。要精细化平整床面,床面需比地面略低,这样灌溉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2.3 育苗时间

一般于3 月中旬—4 月下旬之间开展育苗工作,结合当地的实际气候变化情况,也可进行适当调整。

2.4 营养土配制与装袋

①配制营养土。油松容器育苗实施效果受营养土配制环节的直接影响,若选用的营养土缺乏充足营养,不具备良好土质,将容易有土壤板结问题出现,对油松苗木的成活与生长造成威胁。通常情况下,可将具有较大坡度的山坡黄土、生土等应用过来,且依据1/3 标准对干净河沙进行掺加。之后对营养土进行过筛处理,将碎石、植物残体筛除掉。为改善土壤墒情条件,可加入适当比例的水。需特别注意的是,禁止采用耕作土,不能将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掺加进去,否则病虫害发生率将会增大。在配制过程中,要在平坦的区域混合搅拌土壤,且将适量化肥加入进来,提高营养土的肥力水平。一般来讲,每立方米需加入0.1kg 尿素、0.2kg 过磷酸钙与0.1kg 氯化钾[2]。为降低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率,可利用硫酸亚铁水溶液对营养体进行喷施;②营养土装杯。均匀混合过营养土后,需进行2~3d 的密封,之后方可以实施装杯工作。在装杯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营养土装满杯子,避免有窝杯等问题出现。另一方面,完成装杯工作后,需于苗床中整齐排列育苗容器,且将一定厚度的土壤覆盖于容器表面。就现阶段而言,主要有地上式与地下式两种放杯方法。在地上式放置时,工作人员需提前整平苗床,容器整齐排放后,利用沙土对苗床进行围护。在地下式放置时,工作人员需做好作畦、整畦工作,之后将容器放置于畦底。

2.5 播种

实施播种工序之前,先于50℃的水中浸泡油松种子,之后利用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持续2h 左右。杀灭种子上的病原后,打捞出种子开展催芽工作。在催芽过程中,每天需利用30℃的清水对种子进行冲洗,通常经过3d 左右,种皮将会逐渐开裂,开裂种子达到40%左右的比例后,即可开展播种工作[3]。在播种过程中,按照1.5~2cm 的标准控制土穴深度,过深的话将会影响到种子顺利出苗。播种后及时进行覆土和浇灌,促进种子的发芽。

2.6 苗期管理

①灌溉。播后半个月左右,将会出齐幼苗。工作人员需结合季节降雨情况,科学制定浇灌计划。通常情况下,浇灌频率保持在每2 周1 次,尽量于早上进行浇灌。若中午浇灌的话,容易烧死幼苗。为保证浇灌效果,需将小水浸流、细眼喷灌等方式应用过来,严格控制单次浇灌量,在保持营养土湿润度的基础上,避免有积水问题出现。由于秋季雨水较多,工作人员需逐步减少灌水次数;②追肥。一般于每年5—6 月开展追肥工作,借助于尿素溶液、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等对油松幼苗的叶片进行喷施。为促进油松幼苗侧根生长,在初期、中期生长阶段内需对磷肥进行喷施。进入快速生长期后,油松幼苗的营养需求扩大,需利用磷肥、氮肥等进行喷施,以便促使幼苗的生长状况得到改善;③除草。如果有杂草出现于容器内,将会对幼苗的养分、水分等进行争抢,导致幼苗长势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工作人员需密切关注杂草情况,及早开展拔草工作。在除草过程中,工作人员禁止对幼苗根系造成伤害。除草过后,则需进行适量的灌溉;④间苗补苗。通常情况下,每个容器将1 株幼苗保留下来,工作人员要及时间除掉多余幼苗。留下的幼苗需具备良好长势,若容器内的苗木皆不具备良好长势,则要将补苗工作开展起来;⑤病虫害防治。在油松幼苗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立枯病病害,对幼苗长势及成活造成严重威胁,甚至还会有成片死亡问题出现。面对此类病害,需于发病初期利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 倍液、72.5%普力克水剂400 倍液等药物进行喷施。尽量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促使药效得到保证。面对经常出现的地老虎虫害,工作人员可利用50%辛硫磷乳油制作药土,向幼苗根旁进行撒施,这样可有效降低此类虫害的发生率[4];⑥出圃。雨季到来后,出圃造林工作即可开展。但若落透雨,则尽量不要出圃。通常情况下,苗根将要扎出袋孔为最佳的出圃时机,若营养土的含水量偏少,需先进行灌水。袋土壤稍干之后,方才开展出苗工作。起苗人员需从一头开始,依序进行起苗,且要对袋体的完整性进行控制,避免出现散袋问题,否则容易外露苗木根系,导致苗木顺利成活受到影响。要严格管控苗木的运输过程,做好覆盖工作,及时进行浇水,避免苗木出现严重的失水问题。

3 油松造林技术

3.1 造林时间

通常情况下,于雨季开展造林工作,这样幼苗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可以得到满足。雨水过后,土壤含水量达到规定条件后,造林活动即可实施。经过1 周左右,造林苗木将会有新根长出。

3.2 整地

现阶段,穴状整地方法在油松造林整地环节内得到广泛应用。在整地过程中,分别按照50cm、40cm、40cm 的标准控制穴的长、宽与高。且将土埂围于穴的外围,其宽度、高度分别保持在10cm 与20cm 左右[5]。

3.3 栽植

为避免有松散、折损等问题出现于幼苗杯体的运输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利用植物箱等盛放幼苗杯体。为加快工作进度,整地工序可提前开展,也可同步实施整地与栽植工序。在具体实践中,先将石块、杂草等清理掉,按照30~50cm 的标准开挖种植穴,且将25cm 以上深度的坑开挖于穴的中心,之后向坑内放入杯体,利用细土对坑穴进行回填和踩实。禁止有积水坑存在于穴的周围,否则雨水容易淹死苗木。

3.4 抚育管理

为促使造林成活率得到提高,完成造林工序后,需将扩穴除草、折灌等工作实施下去。通常每年4—5 月开展扩穴除草工作,这样不仅杂草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土壤疏松条件、蓄水保墒能力也可得到改善,为油松的根系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每年7 月可开折灌工作,于幼树旁的杂草中下压折倒的灌木,以便对灌木生长方向进行调整,对杂草生长进行抑制,避免幼树的水分、养分等遭到灌木杂草的争抢。幼苗树体比灌草层高后,抚育作业即可停止。此外,工作人员需做好油松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依据病虫害实际类型施用针对性的药剂,避免病虫害影响到油松的生长。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应用容器育苗技术,可促使油松造林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特别是造林地块较为薄瘠与干旱,更是要采用本种技术,促使油松苗木的成活率得到提升。由于容器育苗技术需注意的要点众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皆会对容器育苗成效产生影响。因此,工作人员要深入学习容器育苗方面的知识与技术,科学制定育苗方案,充分凸显油松容器育苗技术的优势。

猜你喜欢

油松苗床整地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油松种植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