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耐旱植物在节水型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08高婧
高婧
(太原市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水是生存之本,万物之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用水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是如今城市化建设中的有机组成,城市绿地不仅具有净化、美化城市的作用,还可调节城市气温、减轻污染,更是维持城市良好面貌的有效手段。然而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的基础材料,水资源不足一直是制约北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深层次分析其还是影响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北方城市园林种植的类型应不断更新绿化建设理念,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不断引种适宜本地区种植的耐旱绿地植物,重视耐旱植物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配置应用,以达到景观和生态双重功效,为全力打造节约型园林绿化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耐旱植物的特点
耐旱植物在节水型园林中的应用属于生物节水的范畴。众所周知,绿地园林内植物种类繁多,受生物习性特征的影响,用水量也不尽相同。在景观规划中,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植物品种,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更要注意选用抗旱性较强的植物。耐旱植物多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如荒漠、干热草原地区等。在恶劣环境下也能茁壮生长,适应性特别强,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耐旱植物善于利用形态特征来调节自身的生理活动,维持其正常生长和水分平衡,从而适应不同程度的干旱天气。耐旱植物的根系异常发达,地上根茎十分强壮而坚韧。而叶片相对较小,肉质较厚,贮水系统较为成熟。比如骆驼刺,植株全高小于1.5m,主根长20m,叶小而厚;马尾松叶片呈针状,角质层厚,根组织发达。耐旱植物适应性强。即使在极端干旱的条件下,它们也能吸收水分,保存水分,减少蒸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基本不用浇灌即可正常生长。
2 耐旱植物在节水型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2.1 节约淡水资源,降低工程造价
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淡水资源短缺。年有效降水量小于400mm。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绿化面积不断扩大,但淡水资源得不到有效供给,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利用耐旱植物进行园林绿化是节约城市用水的重要途径。国家建设部提出大力发展抗旱植物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的号召,耐旱植物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是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市场的迫切需要。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水资源短缺增加了财政负担,使城建部门和园林管理部门陷入两难境地,扩大耐旱植物的应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2.2 综合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
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具有丰富的耐旱植物资源。在以往的园林建设中,耐旱植物并没有起到很好的耐旱节水作用。以往只注重其特殊的观赏价值,与喜水植物形成良好的搭配,而忽视其重要的节水特性。耐旱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三种类型。从景观效果来看,可分为叶型、花型、果型和常绿型。不同的形态特征便于不同层次的景观设计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耐旱植物的品种将更加丰富。因此,耐旱植物以其丰富的品种类型、较高的观赏价值、较低的栽培成本和良好的成活能力,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
2.3 实现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耐旱植物无论是从野生资源中移栽还是定向培育,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环境适应性。在城市园林的建设和维护中,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冬季极端寒冷的天气导致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北方春季气温升高,空气干燥;汽车的行驶带来风和大量的废气排放;害虫对植物的侵蚀阻碍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枯萎,影响景观的观赏效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节水型园林建设的发展必须与经济水平相协调。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过去,我国从国外引进大量优质草坪种子和花卉种子。一些观赏植物,无论是种子还是幼苗,成本都很高,而且这些植物的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不利于我国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野生资源,采用耐旱植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随着植物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苗木的养护成本大大降低,不仅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后续养护管理降低养护成本,逐步实现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 园林中对节水耐旱植物的合理应用
3.1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根据北方地区降雨稀少的特点,节水型园林植被选择应遵循节水抗旱的理念,以乔木以及灌木为主,兼顾植物的景观特征。在具体的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当依据以下原则:
首先,植被应选择适应性好、易成活的植物品种,增加生态绿化建设的生态效能。其次,基于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耐旱植被的选择应确保经济性、多样性和审美性。此外,还应不断增加植物种类,使园林内部群落更加稳定。一些北方部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应对前期预算和后期管理成本进行科学的管控,以选择耐旱与美观性能兼具且管理并不复杂的灌木。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将管理成本控制到最低,进一步增强节能效果。
3.2 合理选用乡土耐旱植物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乡土植物是当地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适应性和抗逆性。作为区域特色的地理生态环境的植物,乡土耐旱植物能营造丰富的区域景观。节水型园林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在选择乡土耐旱植物种类时,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从色彩和形态上彼此协物生态群落。利用乡土树种的抗逆性最大限度节约其维护中的用水量,实现城市绿地节水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我国北方节水型绿地建设中,首选的耐旱乡土植物包括雪松、油松、悬铃木、毛白杨、迎春、金银木、旱柳、月季、菊花、首草、景天等。由于节水、抗旱、抗寒、管理成本低,这些“好看、好活、好管理”的植物充分满足当前城市节能型园林绿化的需要。
3.3 优化耐旱型植物配置体系
在配置耐旱植物的过程中,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状况、植物季节和颜色的搭配,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培育和管理,科学营造节水乔灌草生态群落,控制常绿与落叶植物比例。根据生态种植理论,应尽量选择光照较好、时间较长的地区,下层植物应选择耐荫地被植物;虽然有些植物抗旱性较强,但遮荫效果不好,因此必须考虑下伏植被的抗旱性,否则会影响下伏植物的生长,给植物景观设计和景观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要加强新品种引进培育,将先进成熟的节水技术应用于城市园林建设中。目前,常绿乔木+半耐荫灌木+耐荫地被植物和落叶乔木+半耐荫灌木+耐荫地被植物组合模式已取得成功案例,大多数耐旱品种已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3.4 耐旱植物的应用及养护技巧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耐旱植物种类较多。在北方园林绿地建设中,选择耐寒植物有利于在缺水北方生长,成为北方干旱城市的园林绿化的福音。耐旱常绿乔木包括油松、侧柏等;耐旱落叶乔木包括新疆杨、河北杨等;耐旱常绿灌木包括铺地柏、沙地柏等;耐旱落叶灌木包括珍珠梅、偷叶梅等;耐旱地被植物包括马蔺、三七景天等,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由于园林绿地建设中用水量的差异,必须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材料,选择具有观赏价值、适应性强的品种,合理配置园林绿地。与此同时在园林绿地建设中,一定要将复层植物群落的结构作为主线,按照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情况,特别注意草坪覆盖植物的选择。例如选择抗旱性强的草坪品种,势必会有效节约水资源。此外许多抗寒植物喜光、半阴、寒、热、寒,北方天气越干燥,光照越强,植物生长越旺盛。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土壤经常渍水,湿度过大,靠近根颈的枝条和皮层容易腐烂变褐,会造成植物严重死亡。特别是在多雨的夏季,园林工作人员还要注意少浇水、防汛。
3.5 病虫害防治
在北方园林中,最常见的害虫有甲虫、叶蛾、木虱等,采用杀虫剂、杀螨剂和速杀法可以很好地防治病虫害。重视耐旱植物的后续养护管理,经常清理枯枝落叶,保持绿地清洁,必要时采取人工干预手段有效防治病虫害。
总之,植物作为园林绿地建设的核心要素,北方城市节水型园林建设要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原则,深入研究耐旱植物节水特性,充分发挥耐旱植物的优势,持续引用、驯化耐旱植物,选择适宜的耐旱植物品种,植物配置尽量科学合理,推进园林水资源利用的极限,最大限度发挥园林植物配置的景观和生态效益,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同时采用各种优良的栽培方式,以期缓解北方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努力推进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实现绿化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