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
2021-12-07应思源
应思源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開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呈现非常迅猛的姿态,但同时在迅猛的发展之下,也意味着我国经济会因发展速度过快而导致不稳定的状态,因此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一直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对此本文总结了前人学者在利率市场化方面的研究内容,简单阐述了我国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在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站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提出了应对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金融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利率不仅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调节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金融机构盈利多少的重要因素。自中国人民银行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以来,通过放开存贷款利率浮动上下限、完善LPR报价机制等多种方式,不断推动我国金额利率市场化。而随着金融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金融机构以存贷差为主要赢利点的传统发展模式受到挑战,赢利能力的下降促使金融机构不断挖掘新的盈利渠道。
一、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文献资料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通过筛选相关的国内文献,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或者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模式、风险管控方面做研究。比如学者张玲(2017)提出了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更利于我国进行资源配置的优化,但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对此学者张玲利用分析法发现了目前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利率市场化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净利差;第二个方面是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提升;第三个方面是利率市场化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同时学者张玲还提出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新方法,分别有:1、提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重,减少净利差带来的影响;2、加强利率风险管理;3、转变银行服务模式,增强金融创新能力,4、做好市场细分化,制定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当然,学者张玲在这方面的研究会更偏向理论陈述,其研究过程并没有在论文中多加叙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在国外文献方面,通过查询前人学者资料发现,大部分的国外学者在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是研究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学者Leite Sérgio Pereira和Sundararajan V(1990)则是探讨了当行政利率向市场利率过渡时,有助于商业银行评估利率适当性的指标,以及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因素。最终eite Sérgio Pereira和Sundararajan V两位学者经过研究之后,得出结论是:利率市场化需要通过市场运作的间接货币管理技术取代行政设定的利率。
除此以外,国外也有较多关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及政策的研究。比如学者PorterNathan和Takats Elod(2009)考察了1992-2006年,这十四年间中国的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抑价情况,发现中国首次公开募股呈现出巨大的抑价,于是基于监管机构预先确定的固定市盈率,采取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得出研究结果表示中国最具约束力的利率控制是通过控制存款利率上限,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可能会导致更高的利率、抑制边际投资,并提高中介和货币传导的有效性。
二、我国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历程
现阶段我国金融利率市场化还处于发展阶段,从宏观角度看可以分为两种发展模式,一方面是政府“有形的手”,可以通过不断规范、建立健全市场化利率体系,来培育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另一方面市场作为“无形的手”,也在发挥作用,不通过断放开存贷款利率浮动上下限,推动存贷款利率不断向市场化利率靠拢。
其中存款基准利率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对于稳定利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在2015年全面放开了存款利率的上限,并明确规定:长期保留存款基准利率的同时需要积极发挥存款利率对于市场正常秩序重要作用。而贷款与存款的客户属性不同,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条件,利率有差异化和定制化空间。
我国第一次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里,从此便先后开放了贷款利率管制、存款利率行政管制,并于2019年推动了LPR改革,通过MLF去强化了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到了2021年,则通过优化利率存款利率上限的方式,让长期存款和短期存款之间的利率差有所减小,确保了银行存款的合理期限结构。
总的来说,我国利率的传导机制在不断地改革发展下已有了较为明显的政策传导效应,市场利率化对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及决策机制的影响不断显现。
而从目前来看,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金融机构回归市场利率定价主导地位,随着金融机构规模的发展壮大,机构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以存贷款利差为主的传统盈利方式受到挑战,出现贷款利率走低和存款成本上升的情况,传统存贷业务收入出现大幅度下降。二是金融机构需要调整收入结构,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和利润增长点来应对利率市场化影响,不断优化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三、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提升金融机构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能力
因为金融机构一直在我国金融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能够给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打好牢固的基础,是需要通过去提升金融机构面对利率市场化的适应能力。那么具体来说,在进行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去为金融机构建立利率定价关系以及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建立这两项管理制度,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在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针对各类金融风险进行预判,从而去适应市场上的变化。
(二)在经济新常态下完善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
在经济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金融制度必然会随着改革的进程而不断完善,所以为了提高金融市场的控制管理水平,为了有效推动金融利率市场化的全面进程,为了能够全方位优化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情况,必然需要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宏观调控。具体来说,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将利率与市场利率进行结合,建立起更加规范的金融管理政策,从而促进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规范化管理金融货币市场。
四、金融机构如何应对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寻求精细化、多元化发展,持续优化收入结构
1、金融机构需要走精细化发展道路。
在市场利率化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经营发展实际情况,不断深挖潜在中小客户,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实现信贷业务的精细化发展,不断提高收入质量。
2、金融机构需要就中间业务进行创新。在金融机构内部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在中间业务产品的种类、服务渠道、营销方式上推陈出新,加强金融科技规模布局,增强客户粘性。
3、优化金融机构的收入结构。对于收入结构的优化措施,金融机构业务需要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发展。具体来说,投入资源寻求多元化发展,拓宽收入渠道,如积极开展资讯类、投资银行类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投资收益占比,实现财务转型。目前我国金融机构还存在一个问题,即是过于依赖利息收入,因此在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时候,会受到一定的冲击。虽然目前依然是通过利息收入来获得盈利,但是也需要不断的去扩大非利息收入,注重多元化发展。
(二)关注利率波动,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1、建立风险监测机制
金融机构应积极建立利率市场化风险监测机制,针对利率波动开展日常动态化监测,做好对利率、信用、流动性等各类风险的计量工作,不断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2、建立内部利率传导机制
利率市场化给金融机构带来了经营环境、风险决策环境、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等多方面挑战,金融机构要以利率传导机制为抓手,紧紧围绕市场利率化这个核心,形成定价合理的利率基准曲线,不断提升内部管理质效,在资产端、负债端突出国家政策意图,完善利率在业务条线间的传导机制效应。
3、建立风险决策机制
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经营情况,明确与发展定位相适宜的风险偏好程度,建立多元化风险偏好设定体系,形成以收益为引导目标的风险管理模式,以稳健的风险决策机制不断提升金融機构综合竞争力。
(三)强化资产质量管控,降低经营成本
目前市场利率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具有的资产规模、质量对盈利能力有较大影响,因此更应该协调好资产规模发展与资产质量管控之间的关系。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强化风险管控理念,不断完善现有风险管理体系,强化科技在金融产品中的运用,注重资产质量的管控,做好贷前审查与贷后管理,加大不良资产处理力度,确保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必然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是为了保障我国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正常推进,需要发挥出金融机构在此方面的管理作用,让金融利率能够处于科学合理的水平。因此在进行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重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还需要重视金融机构对于利率市场化的适应程度,那么针对提升金融机构而言可以尝试的措施有:1、持续优化收入结构;2、提升风险应对能力;3、强化资产质量管控。
参考文献:
[1]张玲.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J]. 现代商业, 2017, 000(029):102-103.
[2]樊梦. 经济新常态下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D]. 安徽大学, 2019.
[3]黄志军. 利率市场化下竞争与价值链流程再造——金融改革深化与经济新常态下的战略抉择[J]. 2021(2015-7):9-11.
[4]赵丽娟.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J]. 2021(2015-1):13-15.
[5]张惠芬.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J]. 中国商论, 2020, 000(003):P.45-46.
[6]徐欣然. 中国当前的利率市场化现状及问题研究[J]. 新商务周刊,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