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主要致病菌及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12-07黄慧
黄慧
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主要致病菌及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8-2021.8收治的2426例新生儿,对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收集,统计病原菌特点,对比发生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2426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中有98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04%,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达65.3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7.55%)、大肠埃希菌(26.53%)最为多见,是否发生感染的新生儿在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存在两种以上激素与抗生素服用史者、存在侵袭性操作上均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方程表明上述情况均为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感染菌多为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多见。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存在两种以上激素与抗生素服用史者、存在侵袭性操作是导致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需给予针对性干预,方可减少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致病菌;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2--01
新生儿作为医院感染中高危人群,主要是因为其机体免疫能力尚未发育成熟,正常菌群尚未创建,从而难以抵御外界致病菌的侵犯,尤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其本身存在疾病,抵抗能力明显不足,极易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的几率。一旦合并医院感染后,可能直接加重病情及相关症状,同时提升临床治疗的困难程度,延长住院时长,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本文对此展开试验,选择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8.8-2021.8纳入的住院新生儿2426例,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8-2021.8收治的2426例新生儿,有98例发生感染,其中男57例,女41例,年龄1-28天,平均(6.67±0.62)天。入组标准:(1)患儿家属知情同意;(2)病历信息齐全者;(3)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剔除标准:(1)中途退出;(2)合并先天性疾病、严重心脑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对所有儿童进行资料收集,根据参考文献:可能引起患儿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是否发生感染的患儿在年龄、性别、出生体重、胎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存在肠外营养、存在两种以上激素与抗生素服用史者、存在侵袭性操作等因素上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相关规定,收集感染患者血液、痰液、尿液、粪便等进行细菌培养,35℃条件下使用琼脂培养基培养18~24h,革兰阳性菌菌落≥104cfu/ml,革兰阴性菌菌落≥105cfu/ml,且两次及以上培养出同细菌诊断为阳性。通过MicroScan-WalKAwaY 96 Plus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测试系统、深圳迈瑞TDR—300B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药敏判断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标准。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n(%)] 描述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病原菌特点
98例感染患者中培养出9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达65.3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7.55%)、大肠埃希菌(26.53%)最为多见,参考表1。
2.2 一般资料
是否发生感染的新生儿在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存在两种以上激素与抗生素服用史者、存在侵袭性操作上均有差异,P<0.05,见表2。
2.3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后表明,上述因素均为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2426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中有98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04%,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达65.3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7.55%)、大肠埃希菌(26.53%)最为多见,是否发生感染的新生儿在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存在两种以上激素与抗生素服用史者、存在侵袭性操作上均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方程表明上述情况均为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临床数据以及本研究结果发现,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①患儿存在病情严重、机体功能未发育完善等情况,极易使痰液滞留而造成感染;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可能会使病原菌进入呼吸道;③长时间应用抗生素,造成机体正常菌群环境被破坏;④无创呼吸机可能会引起肺炎等并发症;⑤早产儿皮肤发育不完善,皮肤保护能力较差。针对此,可制定相关措施进行干预,例如严格遵循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布局要求,规范床間距,避免加床,减少交叉感染隐患;控制参观人数,分批次带教;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诊疗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加强工作人员无菌技术操作培训,增强工作人员无菌观念;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加强奶瓶清洗消毒各环节的监管,做好奶瓶清洗消毒间环境卫生管理;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定期进行手卫生规范培训及检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避免通过医务人员进行交叉感染,通过此次事件的学习让科室医护人员从思想上自觉、高度重视院感工作。
综上所述,新生儿感染感染菌多为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多见,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存在两种以上激素与抗生素服用史者、存在侵袭性操作是导致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需给予针对性干预,方可减少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林少英.新生儿发生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1):1622-1625.
[2]蒋思远,曹云.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的防治[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1,28(2):92-97.
[3]梁曼,冯晓慧,沈静.母婴同室新生儿常见感染性疾病早期预警评估表的效度研究[J].四川医学,2021,42(2):109-112.
[4]丁瑛雪.宏基因组检测技术在新生儿感染病原检测方面的应用[J].中国医刊,2021,56(7):703-706.
[5]郭薇薇,孙建华.新生儿呼吸道病毒感染[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1,28(2):81-85.
[6]王博,黑明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感染及治疗现状[J].中国医刊,2021,56(7):706-709.
[7]李洋,崔红.中国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现状分析[J].中国医刊,2021,56(7):69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