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六办”贴心行动 促经办提质增效

2021-12-07吴昊

中国社会保障 2021年9期
关键词:经办工伤社会保险

■文/吴昊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苏省社保中心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问题更聚焦、措施更优化、服务更贴心,把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成效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工作质效,推动全省社保经办管理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经办提速,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原来我们单位新进人员办理用工参保登记,需要我带着一大堆材料先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用工登记备案,然后再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用工参保业务,现在通过网办大厅或者‘三合一’经办窗口,几项业务打包办理,不到10 分钟就办理完成了。现在的用工参保登记真是又快又方便。”江苏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沈悦说。

2021 年4 月,江苏省人社厅印发《“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要求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组织开展“八大民心工程”,其中,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要实施服务效能提水平“贴心”工程。为此,江苏省社保中心精心梳理社保经办工作薄弱环节,推出了高频业务提速办、转移接续便捷办、权益记录随心办、工伤医疗实时办、健康体检免费办、资格认证无形办的服务效能提升“六办”行动。沈悦所体会到的“又快又方便”就得益于“六办”行动中的“高频业务提速办”。

淮安市企业退休人员通过手机完成资格认证。

服务效能提升,重在让群众办事方便快捷。早在2020 年12 月,根据江苏省人社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和劳动用工备案业务协调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苏省社保中心就开始推动“参保一件事”改革,实现了相关业务的统一经办、联动管理和信息共享,并加快推进“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全程公开、快递送达、网端推送、无偿代办”的不见面审批办事模式。通过减材料、减环节、减流程,包括用人单位用工参保登记和退工停保登记、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等在内的高频业务事项均可通过网上办理实现提速。

“提速办”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作支撑。江苏省的人社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全省各地大多分别开发建设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这数十套信息系统缺乏统一性、整体性,各类数据信息之间、不同部门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交互使用不充分,导致参保登记、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事项与广大群众期待的“随手可办”“随处可办”的人性化服务还有差距。为了解决短板,2019 年江苏省开始着手建设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2021 年,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并在省内各地陆续上线。平台以数据整合共享为主线,通过社会保险、就业创业、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各类业务的联动协同,实现经办提速。

依托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江苏省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现了“省内转移不用办、跨省转移不用跑”。参保人员在江苏省内流动就业的,在省内各地的参保缴费年限自动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不再转移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手机应用程序以及电子社保卡,即可提出跨省转移申请并查询本人跨省转移业务办理进度。

“现在去外省工作办社保关系转移手续都不用开具参保缴费凭证了?当年办理省内转移我都是等了好多天才办成。”对于“转移接续便捷办”,在南京工作的徐女士深有体会。徐女士清晰地记得两年前她从无锡调到南京工作时,需要本人持身份证到无锡市社保中心开具参保缴费凭证,然后再送到南京市社保中心,南京市要开联系函给无锡市才能办理。据统计,自2020 年7 月以来,全省已累计网上受理跨省转移申请21.5万件,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便民服务,提升群众体验

服务效能提升,重在让群众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感。江苏省社保中心通过便民利民服务新举措,不断增强参保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交通银行南通分行是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的分支机构,作为独立的参保单位在江苏省社保中心开户参保。过去,南通分行工作人员查询打印自己的参保缴费记录,都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从南通跑到南京的省社保中心经办服务大厅来办理。“现在好了,我在网上就可以查询并打印,而且打印出来的权益记录单直接加盖了电子章。”南通分行的工作人员陈伟开心地说。近年来,因为各地申请购房资格、积分落户、领取补贴、办理出国签证等原因,群众对社保个人权益记录单的查询打印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方便参保人员和退休人员查询和打印自己的社保权益记录,江苏省社保中心在省人社厅网上办事服务大厅、“江苏智慧人社”手机应用程序开放了社保权益记录单的查询功能。网上办事服务大厅还提供了社保权益记录单的打印功能,签具“江苏省社会保险电子专用章”并提供二维码。群众可通过“江苏智慧人社”手机应用程序扫描二维码进行真伪验证。

目前,江苏省社保部门正在积极与多家养老金代发放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利用金融服务平台“点多面广”优势,逐步将个人权益记录查询打印等业务延伸至银行网点,实现多渠道办理、线上线下相融合,真正做到了社保权益记录“随心查、随时打”。

在做好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服务的同时,江苏省社保中心也积极探索,极力破解工伤保险经办服务领域的难点痛点堵点。2020 年,江苏省共有16.3 万人次的职工因工伤就医,但省内大部分地区工伤职工就医都需要职工或用人单位先行垫付医疗费,待治疗结束后再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报销手续。2021 年,依托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江苏省社保中心指导全省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与工伤协议医疗机构按照统一规范、统一接口、统一服务的要求逐步建立了实时联网、按月结算的经办模式。职工认定工伤后,工伤保险行政部门、社保经办机构和协议医疗机构间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伤医疗就诊备案可自动完成。工伤职工赴协议医疗机构就医时,刷社保卡即可获取工伤认定相关信息,享受实时刷卡结算的便利。

2021 年上半年,全省已有178 家协议医疗机构与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实现联网结算;6.9 万人次通过联网实现实时刷卡结算;累计结算工伤门诊和住院费用1.1 亿元。后期,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在全省全部上线后,联网实时结算的经办模式将进一步得到推广。下一步,江苏省还将通过后台分账等方式,实现“异地就医、本地结算”,切实减轻工伤职工省内跨区域就医费用垫付负担。

关爱行动,呵护老年人生活

服务效能提升,重在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退休人员的数据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20 年底,江苏省企业离退休人员已达858.2 万人。

2008 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推进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目前已经开展到第七轮,预计到2021年底,全省累计将有近4000 万人次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到这项服务。本轮的免费健康体检,全省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在退休人员广覆盖的基础上更注重在服务上下功夫。针对参加体检人员逐年增加导致的体检时间集中现象,各级社保经办机构通过提供网上预约、电话预约、上门登记等方式,引导退休人员合理安排体检时间、提高体检效率。同时,江苏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还重点对生活困难、失能、残疾、“空巢”、高龄退休人员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并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退休人员生活。

在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和助老活动的同时,江苏还全面取消了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为了彻底解决退休人员集中认证的“麻烦事”,江苏省社保中心探索建立“寓认证于无形”工作新机制。待遇领取人员可以通过微信和支付宝中的“江苏智慧人社”小程序、“掌上12333”手机应用程序、电子社保卡亲情服务等方式进行自助认证。

通过智能识别,推动自助认证的同时,江苏社保部门还通过信息共享,全面开展比对认证,在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中建设了统一的社保待遇领取资格确认模块,与全国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系统搭建接口。省级层面定期对外部门数据进行比对,与公安部门数据做到每日一比对,与民政部门数据做到每月一比对;各级社保经办机构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获取数据后进行再核实,实现“静默认证”。对身患重症或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极个别无法通过信息数据比对完成资格认证的人员,发挥社区(村)经办服务平台的作用,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必要时提供上门认证服务。■

猜你喜欢

经办工伤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对上下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的思考
社会保险
职工违规操作受到伤害应认定为工伤
社会保险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社会保险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早退途中出车祸 不予认定工伤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