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 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
2021-12-07尚利利牛慧珠
尚利利 牛慧珠
近年脑卒中患病及致残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根据统计数字,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76.36/10 万[1]。除了运动、语言和认知功能障碍外,脑梗死患者常见的临床后遗症为吞咽功能障碍[2]。吞咽困难临床表现为患者自发性咳嗽、吞咽后呛咳、吞咽后嗓音改变等异常症状,且会导致误吸、支气管痉挛及气道阻塞,极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导致窒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3]。目前,冷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其具有方法简单、易掌握、安全有效的特点,在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应用广泛,但由于患者受冷刺激后易出现恶心、咳嗽等情况,影响治疗效果,作者用维生素C 刺激代替冷刺激,效果更好。本文选取70 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维生素C 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于本院就诊的60 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患者男15 例,女15 例;年龄53.7~74.4 岁,平均年龄(66.8±4.8)岁。试验组患者男15 例,女15 例;年龄52.7~75.9 岁,平均年龄(65.9±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头颅CT 或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为单纯闭合性脑损伤,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合并中重度吞咽困难;年龄40~76 岁,病程5 d~3 周,患者病情稳定,可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冰刺激及维生素C 酸刺激。排除标准:排除有意识障碍和既往吞咽困难的患者,存在躁动及牙关紧闭不配合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和溃疡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康复训练措施,改善脑细胞代谢,滋养脑神经,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和血糖等基础治疗。试验组在传统康复训练措施基础上应用维生素C 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改变食物特性以方便吞咽,逐步训练口、咽、舌、下颌及软腭等与吞咽有关的器官肌肉,如吞咽肌训练、口腔肌力训练、呼吸训练等,加强患者肌肉群的力量和协调。舌骨肌训练、喉提举训练、咽周肌训练、发声训练,以冷、热、电刺激咽黏膜3 周,1 个疗程共5 周。吞咽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预防吸入性肺炎和电解质紊乱,预防脱水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维持正常人体所需的水和食物的摄入,从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住院费用医疗费用。颊肌训练:指导患者放松颈部、闭唇、开合下颌骨及屈伸舌头后,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康复医生用指尖有选择地扣住患者面部肌肉,可以用手掌按摩面部肌肉,也用食指拉动患者面部肌肉,做抵抗运动。咽部感觉刺激可提高吞咽反射的敏感性。喉周肌肉训练可提高喉入口的闭合能力,扩大咽的可用空间,提高吞咽食物时食管上括约肌的被动牵引力。屏气发声训练可使患者屏气时声带闭合。吮吸训练可产生吞咽动作,模拟空咽训练每次改变训练模式,进行模拟的空吞咽动作,提高咳嗽和吸气的能力。维生素C 刺激训练:对患者进行维生素C 刺激前向其说明维生素C 酸度很高,能有效刺激唾液分泌和吞咽反射,建议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用干净棉签沾维生素C 粉后涂抹在舌头中间,指导患者做短暂的吞咽训练,随着唾液的分泌吞咽频率会增加,有助于吞咽功能的逐渐恢复。维生素C 刺激时间以10 min 为最佳,2 次/d,5 组/次。吞咽训练结束后帮助患者按摩舌头,放松舌肌。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消失,洼田饮水试验评分0~1 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2~3 分为有效;疗后患者吞咽困难无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4~5 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并发症,主要包括呛咳、呕吐、呃逆、胃粘膜出血。③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患者取坐位,自行饮用15~35℃温开水35 ml,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患者产生刺激。能将水顺利咽下得1 分;分2 次以上,能不呛咳咽下得2 分;能1 次咽下,但有呛咳得3 分;分2 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得4 分;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得5 分[4]。④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67%低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第1、2、3 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总满意率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梗死后常见后遗症。吞咽中枢到正常吞咽过程包括口腔感知阶段、口腔准备阶段、吞咽阶段和食道阶段。脑梗死后吞咽困难一般为由假性球麻痹引起吞咽困难,其是指球运动核或颅神经损伤,造成吞咽困难较构音障碍严重,咽部反射消失,肌束震颤[5]。近5 年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兴起,通过神经元重塑原理重塑吞咽功能中枢,有效改善吞咽障碍。在基础训练基础上发展了冰刺激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重复磁刺激疗法等治疗方法。酸刺激疗法是近年来的新发展,但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证和局限性[6]。除了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外,维生素C刺激训练是另一种有效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方法。维生素C 刺激训练首先刺激咽后壁,旨在加强吞咽反射。维生素C 刺激训练的吞咽反射容易诱发,且患者吞咽有力。由于患者舌头富含味觉末梢,对维生素C 刺激训练极为敏感,味觉末梢受酸刺激,大脑皮层刺激唾液分泌,此时给患者心理暗示,非常希望有吞咽反射,提高了口咽神经和肌肉活动的敏感性,使吞咽反射更加强烈[7]。另外,维生素C 刺激训练能刺激患者的无条件反射,使唾液分泌体液,能增进食欲,因此,维生素C 刺激训练的酸刺激通常在早、中、晚三餐前进行[8]。训练结束后的患者可通过休息片刻进食增强吞咽训练的效果。据作者观察,冰刺激咽部对改善吞咽困难的效果与舌酸刺激相同,但冰刺激需要患者有足够的意识,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呕吐及呃逆等并发症,患者不能耐受冰刺激[9]。颅脑损伤后,多数患者处于禁食状态,唾液分泌减少,使用维生素C 酸刺激,增强了自主吞咽反射,加强主动空咽训练,加强吞咽神经肌肉活动[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67%低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满意率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第1、2、3 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4.0±0.2)、(3.1±0.3)、(2.2±0.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8±0.2)、(3.9±0.3)、(3.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维生素C 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且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