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康复干预对老年心衰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2021-12-07于泉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1期
关键词:心梗心衰心脏

于泉

心衰于老年人中较为多见,症状主要为呼吸功能受阻、乏力以及体液潴留等,通常患者预后不佳,5 年死亡率>60%,已引起临床高度关注[1]。急性心梗是心血管病当中一类危重症,主要特点是起病较急、病情发展快和病死率较高等,近年来患病率逐渐升高,同时呈现日渐年轻化趋势,不良饮食习惯、长期吸烟和精神压力过高均是该病重要诱发因素。老年心衰与急性心梗患者接受相关治疗后,较多患者病情可反复,出现较多并发症,使其心理及经济负担加重,对其机体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积极开展治疗同时还需做好有关干预工作[2]。有研究显示[3],对老年心衰和急性心梗患者开展心脏康复干预能改善其心功能和负面情绪,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此,现对2020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82 例老年心衰及急性心梗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心脏康复干预对老年心衰及急性心梗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82 例老年心衰及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5∶16;年龄60~78 岁,平均年龄(67.25±3.62)岁;心衰与急性心梗比例23∶18。观察组男女比例24∶17;年龄61~80 岁,平均年龄(67.30±4.54)岁;心衰与急性心梗比例24∶17。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同时均取得患者和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有关书面说明。纳入标准:①均与《内科学》第9 版[4]中有关老年心衰和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相符,结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确诊;②年龄≥60 岁;③认知能力正常;④无药物过敏史;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存在障碍者;②伴严重高血压或者糖尿病者;③肺部、神经系统或者运动系统存在疾病者;④存在心源性休克者;⑤拒绝或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均由相同一组医师予以药物治疗,后开展介入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依据医嘱做好有关抢救干预,采取传统干预程序,第1 周维持卧床休息,等到第2 周仍应卧床休息,但可逐渐开展活动,于床上进行四肢活动,后不断增加活动量。此外,还需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脏康复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第1~3 天:维持绝对卧床,协助患者更衣、擦身和饮食,对肢体开展被动活动2 次,单次时间为10 min;讲解监护室环境,开展精神上的安慰,详细说明疾病有关知识、诱因、发病机制、预后、治疗方式及配合要点等,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适当列举康复成功病例,使其建立起自信心。②第4~5 天:对上半身开展活动,慢慢练习深呼吸,3 min/次,2 次/d,于坐位下洗脸和进食,采取坐位3 次/d,10~20 min/次,同时能看报和听收音机等;说明活动时需注意的地方,予以肯定和鼓励。③第6~7 天:能自由坐起,于床边进行坐位下大便和吃饭,两餐间坐椅子,10 min/次,2 次/d。④第8~10 天:于监护下在床边走动,10~15 min/次,2 次/d,能会客,能适当观看情节平和电影或者电视;给患者和其家属说明疾病有关危险因素和疾病复发预防方法,分发疾病预防有关知识手册。⑤第11~12 天:开展30~50 m 的步行训练,20 min/次,说明疾病的药物治疗方式和急救方式等。⑥第13~14 天: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延长步行距离,进行室外活动。⑦出院前教育:出院前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给其讲解出院后的饮食、用药、活动等计划和方法,指导其掌握心率自我监测方式,予以相应建议。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1 心理状态 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2 周后采用SAS[5]、SDS[6]对两组的焦虑、抑郁程度开展评估,SAS 评分标准:正常:<50 分;轻度焦虑:50~60 分;中度焦虑:61~70 分;重度焦虑:>70 分。SDS 评分标准:正常:<53 分;轻度抑郁:53~62 分;中度抑郁:63~72 分;重度抑郁:>72 分。

1.3.2 并发症 主要包含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心绞痛和心源性休克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心衰和急性心梗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两类心血管病,老年人群是疾病高发群体,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伴随经济水平提高和医疗理念更新,人们对于护理服务需求也在相应提升。老年心衰和急性心梗患者受疾病等因素影响比正常人更易出现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加重其病情,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需临床重视该类患者的干预工作。

心脏康复属于近年来老年心衰和急性心梗患者康复期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逐渐被普及到临床。心脏康复主要涉及医学评价、处方运动、纠正心脏危险因素、咨询、教育和行为纠正等多方面内容,其中运动是核心内容[7,8]。杨霞等[9]对80 例老年心衰和急性心梗患者开展研究,一组予以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一组除常规护理外加以心脏康复护理设为观察组,最终发现,观察组护理后的SAS 及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分别为(40.14±4.28)、(41.30±4.4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6.20±3.95)、(48.26±4.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杨霞等[9]研究中的结果一致,说明心脏康复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是心脏康复干预经运动和心理调节等多种机制能使冠状侧支血管增加,减轻动脉的硬化程度,改善患者心肌的缺氧以及缺血症状,提升冠状血流的储备能力以及心血管的工作效率,进而使得各类心血管事件出现风险降低[10,11]。在开展心脏康复有关干预时,不仅需要护士给患者提供出合理科学运动指导,还需重视其心理护理工作,经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不良情绪引发的机体中交感神经兴奋程度提升,对缩血管释放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12]。

综上所述,予以老年心衰及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康复干预效果显著,能改善其心理状态,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选取的样本量较少,且研究时间较短,未对两组开展深入远期随访,客观评估指标较为缺乏等,还需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得到更为客观、全面的研究结果,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猜你喜欢

心梗心衰心脏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心梗猛于虎
心脏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