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集束化技术在增强CT 检查中预防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致药物外渗的效果
2021-12-07段奕彤
段奕彤
目前CT 扫描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碘海醇是常用的造影剂,但在高压注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造影剂外渗的现象,一旦外渗很可能导致CT 增强检查失败,另一方面,可引起组织受到剧烈刺激导致坏死,甚至关节功能障碍或被迫截肢[1]。据报道,造影剂外渗率为2.40%~15.00%[2]。集束化护理是指在循证医学的支持下,针对某一问题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CT 增强检查中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所致药物外渗的作用。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2 月~2021 年1 月在本院行CT 增强扫描的1000 例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碘过敏试验证实无造影剂禁忌证;沟通能力正常;患者自愿参加并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0 例。观察组中,男322 例,女178 例;年龄35~62 岁,平均年龄(48.5±6.5)岁。对照组中男319 例,女181 例;年龄32~63 岁,平均年龄(47.5±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士采用CT 留置针留置静脉,并做好患者的宣传工作,患者到放射科做增强CT 检查。
1.2.2 观察组 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日常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具体的协助措施如下:①在日常教育方面,由责任护士组织患者及家属上课,观看护理部的《CT 检查最佳实践》教育片。②静脉置管:在患者前臂靠近高压注射器一侧选择弹性好、粗直的上肢静脉,采用大角度直穿技术进入针头,即针头直接刺入血管,然后普通针头进入,直至血液回流。将留置针软管插入血管内固定,防止留置针移动。③留置针的固定:先用3M 透明膏,再用医用纸胶固定软管,最后固定针翼,防止时针翼在压力注射下摆动。④放射科医生应进行预注射(确认无渗漏后,在连接管前注入0.9%的20 ml 氯化钠溶液,在正确连接前注入1 ml 碘海醇)。如遇急症、急症、慢性病等,在旅途的各个阶段都必须有家人陪同。⑤有药物渗出的患者,由放射科护士根据情况撤离,及时冷敷,并护送到病房做好交接工作。检查结束时,用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脉冲压力冲洗管清除渗出物。回病房后,应询问CT 增强检查患者的不适情况,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⑥碘海醇外渗治疗:一旦出现药物外渗,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即50%硫酸镁局部湿敷,同时抬高患肢并局部冷敷10 min。加强观察,及时向主管医师报告,处理好与患者及其家属间的沟通。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行增强CT 检查时碘海醇的外渗情况及外渗后的治疗效果。外渗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度外渗:外渗<20 ml;中度外渗:外渗20~50 ml;重度外渗:外渗>50 m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行增强CT检查时碘海醇的外渗情况比较 观察组药物外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行增强CT 检查时碘海醇的外渗情况比较 [n(%)]
2.2 两组碘海醇外渗后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药物外渗后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碘海醇外渗后的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由于CT 扫描过程中高压注射压力大、高速、操作难等问题导致碘海醇外渗的几率增加,碘海醇外渗可诱发周围组织肿胀、疼痛,甚至组织坏死溃疡,因此,在增强CT 检查过程中碘海醇的外渗已成为临床医疗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3]。加强CT 检查全过程应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开发一系列多等同性干预措施,这些干预措施在改善CT 检查中具有加强碘海醇浸润和改善术后预后的碘海醇的外渗效果[4]。
静脉注射碘海醇引起的外渗不仅与注射器的高压有关,而且与药物因素有关,并且还与注射速度快,甚至与患者血管弹性大、穿刺技术反复、留置针固定方法、患者沟通不畅等有关[5]。根据问题的针对性,再循证医学理论,制定了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引起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①办公室主任应当制定一级护士业务培训和考核的对策和程序,分析原因。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环节,提高应急能力。②通过视频培训,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更好地了解检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并教会他们在检查过程中如何配合,减少恐惧。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③选择四肢及部分静脉导管器,减少了导管的牵引力,有利于固定导管。④研究表明,大角度静脉穿刺减少了穿刺点对血管的损伤,比常规穿刺更安全,对防止高压穿刺渗漏起着关键作用。⑤有关注射管的铺设、固定针头的方法和粘贴胶带的方法的要求,有效地防止了高压注射过程中卷收器针头的移动和针翼的摆动。⑥用预注射法代替原来的碘海醇直接输注法。各种通道的操作模式可以避免碘海醇的外渗,将对比度中间的外渗降至最低。
护士对患者的教育宣传不够,与各科室的沟通不够,也是碘海醇外渗的原因,进而影响其采取有效及时行动的准备。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协助改善科室之间的沟通;每一次CT 增强检查后均由责任护士返回病房检查穿刺部位并记录护理内容;对于碘海醇外渗患者,放射科护士要及时予以回抽、冷疗处理后送患者回病房与护士进行交接,病房护士根据碘海醇外渗后的处理流程及时规范处理,有利于碘海醇外渗后的预后,不会因为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6]。
应运集束化护理操作,将护理标准化,CT 检查前后各环节应按流程图进行实践,以增强CT 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药物外渗检查,可有效减少碘海醇渗出的发生,有利于渗出后的疗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但集群护理干预的应用仍存在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进一步完善医院的特色和服务,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