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21-12-07常海艳
常海艳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食管炎症性病变的消化道疾病,当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到食管,食管黏膜损伤,引起食管反流功能障碍,患者常出现烧心、反酸、反流、胸痛等临床表现[1]。当患者食管处于长期被刺激、损害时,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出血,从而损伤患者消化道功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2]。临床上对于该疾病患者常采用药物治疗,如多巴胺拮抗剂、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埃索美拉唑是临床上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的疗效。本实验分析中医综合疗法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诊的56 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 例。研究组中男15 例,女13 例;年龄18~52 岁,平均年龄(36.53±5.17)岁;内窥镜分级:Ⅰ级10 例,Ⅱ级12 例,Ⅲ级6 例。对照组中男13 例,女15 例;年龄17~51 岁,平均年龄(36.49±4.85)岁;内窥镜分级:Ⅰ级11 例,Ⅱ级10 例,Ⅲ级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依从性高,严格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并按照医嘱服药;②符合反流性食管炎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严重基础疾病以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者;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患者;④精神疾病患者;⑤哺乳期及妊娠期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79,规格:20 mg×7 片)治疗,指导患者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次,1 次/d,药片应于饭前30 min 和液体一起整片吞服。连续治疗4 周。研究组患者采用包括针刺、口服旋覆代赭汤以及热疗在内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①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肝俞、脾俞、胃俞、中脘、膻中、内关、公孙,加以补法针刺足三里,30 min/次,1 次/d,每2 次治疗之间间隔1 d,共进行针刺14 次。②旋覆代赭汤:其药方为旋覆花12 g,赭石(先煎 30 min) 6 g,法半夏6 g,人参6 g,生姜6 g,甘草6 g,针对不同辨证分型的患者进行实际的加减:瘀血阻络者加丹参、檀香;肝热犯胃者去人参,加柴胡、黄连。水煎并分3 次服用,1 剂/d,连续治疗4 周。③热疗:采用医用微波(输出功率5~20 MHz)对食管背部投影区进行体外照射治疗,20 min/次,1 次/d,连续照射4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取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 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越高,提示患者炎症反应越严重。②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对患者出现的反酸、食物反流、烧心以及胸骨后不适4种症状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分,每项0~4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该项症状越严重。③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 种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反酸、食物反流、烧心以及胸骨后不适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见食管黏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反酸、食物反流、烧心以及胸骨后不适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胃镜检查见食管黏膜病灶面积缩小;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且胃镜检查见食管黏膜病灶面积无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m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反酸、食物反流、烧心、胸骨后不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反酸、食物反流、烧心、胸骨后不适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属于“吐酸、嘈杂、反胃”等疾病范畴,发病常与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3,4]。长期吸烟、嗜酒、肥胖或精神压力过大时,都有极大可能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患者常有胃失和降、肝失疏泄,分为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胃阴虚证等[5]。而采用中药口服,可以有效疏肝气、降胃气,扶正祛邪,使胃肠道蠕动增强,从而调和脾胃,舒畅中焦气机[6-8]。旋覆代赭汤中,旋覆花可以化痰、降逆止呕;代赭石降逆下气[9]。半夏温化寒痰,人参更有健脾益气的效果,可以显著的缓解患者泛酸的症状,同时可以保护患者的胃黏膜,相对西药,并不具有胃肠道反应。而通过针刺,可以刺激人体经络,发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之功效[10]。通过对肝俞、脾俞、胃俞、中脘、膻中、内关、公孙、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在疏通经络的同时也促进药物的吸收[11,12]。在此基础上辅以医用微波对食管背部投影区进行体外照射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胸痛症状。
本次研究分析中医综合疗法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反酸、食物反流、烧心、胸骨后不适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综合疗法对比埃索美拉唑能够更显著的缓解患者的炎症,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治疗中,相较于常规的西药口服治疗,对患者采用包括针刺、口服中药以及热疗在内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可以更为显著的减轻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缓解患者反酸、食物反流、烧心以及胸骨后不适等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实际治疗的方案选择中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