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传播下的声乐教学
——评《艺术的传播:声乐教学艺术发展研究》
2021-12-07崔美梓
艺术交流为传统声乐艺术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开拓了声乐艺术的传播渠道,使我国传统艺术真正走向了世界。由史晓丽所著的《艺术的传播:声乐教学艺术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一书从以上问题入手,以艺术传播为切入点,分析了声乐教学艺术发展的现状,展望了声乐教学的未来,兼具理论研讨价值和实践参考价值。
成熟的理论框架。该书洞察了声乐教学与声乐艺术的关系,架构了完整的论述框架,集中阐述了声乐、音乐艺术等核心概念,并深入挖掘了核心概念的关系。首先,该书介绍了声乐艺术发展理论,明确了声乐艺术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分析了声乐艺术的传播形式,总结归纳了国内外的经典理论观点,并提出艺术传播理论。其次,该书介绍了声乐教学理论及内涵,论述了声乐教学规律和原则。最后,该书整合了声乐艺术理论与声乐教学理论,设定了声乐教学艺术理性化建设目标。从整体上来看,该书基于艺术传播学角度,对声乐相关理论进行了全面剖析,体现了作者专业的学术素养。
可贵的历史思维。该书以历史为发端,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学,在归纳科学规律的同时汲取教训,试图为当代声乐艺术发展提供参考。作者以声乐教学为论述重点,在唱法分析过程中巧妙融入历史思维,使历史与现实一一对照。分析当代声乐艺术的特点,理顺声乐教学的发展脉络,攻克声乐教学研究的重难点。纵观全书,可以发现作者注重引经据典,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体现了广博的学术见识。
积极的实践探索。该书结合实践情况,立足现实展开分析,以声乐教学的不同唱法为研究主体,得到了科学的研究结论。首先,该书阐述了美声的演唱特点,对中西方美声教学展开对比,提出关注演唱技巧,从艺术传播角度优化美声教学。其次,该书论述了中国民族声乐的特征,提出形成训练方案,传承传统艺术,发扬传统文化。最后,该书概述了通俗唱法的特点,提出做好发声练习,注重学习者个性化差异,凸显教学艺术性,提升学习者审美鉴赏能力。该书围绕声乐艺术教学展开论述,深度挖掘其内在价值,结构层次清晰,内容全面,思维创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
广告
书名:《艺术的传播:声乐教学艺术发展研究》
作者:史晓丽著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的传播:声乐教学艺术发展研究》从艺术的传播切入,研究声乐教学艺术的发展,以八个章节的内容来阐释笔者的研究心得。第一章,从认识音乐艺术和声乐开始,将本专著研究的重点——声乐,与音乐艺术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器乐,区分开来,作为树立正确认识的开始,在此基础上明确声乐艺术的范围和种类。第二章重点研究了音乐教育学和音乐教学的内容、原则及方法。第三章介绍了中西方音乐教育的发展简史,目的是探索音乐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规律,为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参考与借鉴的经验或教训,使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能够健康地发展下去。从第四章开始,切入了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艺术,在明确声乐艺术教学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声乐教学的理性化建设。所以在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中,分别研究了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的艺术性传播,为培养不同声乐类型学生的声乐艺术审美能力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