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野生沙棘果实的黄酮含量分析
2021-12-07胡建忠
胡建忠,张 滨,高 岩
(1.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北京 100038;2.国际沙棘协会秘书处,北京 100038)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1-3]。自1962年Geissman T A首次对黄酮进行综述[4]以来,人们发现并鉴定了90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有着重要的医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抗炎症、抗过敏,抑制细菌、抑制病毒,抗心肌缺血、抗胃溃疡,防治肝损伤、防治血管病,抗肿瘤、抗化学毒物等诸多方面[5-7]。沙棘属(Hippophae)植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下面简称总黄酮),在全面建成和巩固小康社会[8]、实施健康中国战略[9]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黄酮是目前沙棘果实最有价值的生物活性成分,许多保健品、药品多以其为主要原料进行开发和宣传推介。已有研究[10-11]表明,沙棘总黄酮具有治疗心绞痛、舒张血管的作用,对于降低血脂、血液胆固醇含量等具有一定疗效,目前已有多种治疗药物通过国家卫生医药部门的审批,如心达康片(国药准字Z51020002)[12]。
本文拟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野生沙棘属植物果实总黄酮开展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以期对区域沙棘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有所裨益,助推沙棘种植地区形成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新热点和新格局。
1 材料与方法
用于取样分析的沙棘果实来源于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的天然沙棘林,取样时间为2019年、2020年的9月至10月。基本情况详见表1,涉及到中国沙棘(H.rhamnoides.ssp.sinensis)、柳叶沙棘(H.salicifolia)、云南沙棘(H.r.ssp.yunnanensis)、蒙古沙棘(H.r.ssp.mongolica)、中亚沙棘(H.r.ssp.turkestanica)、江孜沙棘(H.gyantsensis)、肋果沙棘(H.Neurocarpa)、西藏沙棘(H.tibetana)共8个种或亚种,28个果实样品。
表1 不同沙棘种(亚种)果实采样地点基本信息Table.1 Basic information of fruits collecting locations of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f Hipphphae
沙棘果实取样后立即混入冰块,快递至化验机构。然后按照有关标准[13],选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绘制曲线,外标法定量确定总黄酮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果肉总黄酮含量
表2中列出了8个种(亚种)24个果实样品的干果肉总黄酮含量测定值。
表2 参试沙棘种(亚种)果实的干果肉总黄酮含量Table.2 Total flavonoids of dry pulps of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f Hippophae
从干果肉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来看,云南沙棘干果肉总黄酮最高,达10.02%(8.43%-11.61%);排在第二至第七位依次为柳叶沙棘(总黄酮含量为8.87%)、西藏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92%)、江孜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30%)、中国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08%)、中亚沙棘(总黄酮含量为2.24%)、蒙古沙棘(总黄酮含量为2.09%);肋果沙棘干果肉总黄酮含量最低,不过也达到了2.01%。
2.2 干籽总黄酮含量
表3列出了8个种(亚种)的24个果实样品的干籽总黄酮含量测定数据。
表3 参试沙棘种(亚种)果实的干籽总黄酮含量Table.3 Total flavonoids of dry seeds of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f Hippophae
从干籽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来看,柳叶沙棘最高,达5.67%(就一个样品);排在第二至第七位依次为中亚沙棘(总黄酮含量为4.94%)、中国沙棘(总黄酮含量为4.71%)、江孜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95%)、蒙古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62%)、肋果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51%)、云南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18%);西藏沙棘干籽总黄酮含量最低,但也达到了1.04%。
2.3 干全果总黄酮含量
表4中列入了所有参试8个种(亚种)的全部28个果实样品的干全果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表4 参试沙棘种(亚种)果实的干全果总黄酮含量Table.4 Total flavonoids of dry fruits of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f Hippophae
参试8个种(亚种)的干全果总黄酮排序分为了3个层次,总黄酮含量位居第一层次的(近8%)为柳叶沙棘和云南沙棘,分别达7.92%、7.81%(6.85%-8.77%);第二层次的(3%-4%)的有中国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59%)、江孜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52%);其余均位于第三层次(2%-3%),有西藏沙棘(总黄酮含量为2.96%)、肋果沙棘(总黄酮含量为2.44%)、蒙古沙棘(总黄酮含量为2.43%)、中亚沙棘(总黄酮含量为2.39%)。
3 讨论
在参试所有8种(亚种)沙棘中,干全果总黄酮含量位居前两位的为柳叶沙棘(7.92%)和云南沙棘(7.81%),干果肉总黄酮含量位居前两位的为云南沙棘(10.02%)和柳叶沙棘(8.87%),在这两项指标上,两个种(亚种)沙棘互换了排序位置;干籽总黄酮含量数值明显低于前两个指标,以柳叶沙棘含量最高(5.67%)。吕荣森的研究[14]表明,沙棘果实总黄酮的含量变化范围,从肋果沙棘的0.04%到云南沙棘的1.18%。本文所测的肋果沙棘鲜果总黄酮含量为2.03%-2.32%,云南沙棘鲜果总黄酮含量为1.34%-1.40%,可见吕荣森研究与本文的云南沙棘鲜果总黄酮含量差别不大,但肋果沙棘在两文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的来源,应与采取时期、采取地点等有关,也可能与分析测试的方法不同有关系。
参试沙棘果实总黄酮含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是如果没有果实产量作为支撑,一切都将无落脚之地。从目前国内沙棘自然分布和人工种植情况来看,西藏沙棘、肋果沙棘、云南沙棘、柳叶沙棘仅有自然分布,目前尚无或基本上无人工种植,且前两种树体较为低矮,果实产量不高;柳叶沙棘仅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小片区域,云南沙棘也仅散布在西藏林芝和云南迪庆等地,因此沙棘果实的获取面临着路途遥远、采收成本高,且冒着对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破坏的风险。不过,柳叶沙棘、云南沙棘如能开展人工种植,利用其果实产量较高的优势,开展沙棘资源种植,进而开发总黄酮还是大有前途的。
除此4种(亚种)外,蒙古沙棘、中亚沙棘、江孜沙棘、中国沙棘4种或亚种,既有自然分布,又有大面积人工种植,特别是蒙古沙棘在我国东北、新疆等地,中亚沙棘在新疆南疆、西藏阿里等地,已用于工业原料林建设,而且总黄酮含量又很高,是未来开展总黄酮提取的沙棘工业原料林种植的第一层次适宜树种;江孜沙棘的总黄酮含量也不低,位于第二层次,在西藏拉萨、山南和日喀则等地人工种植面积大,是区域总黄酮提取用沙棘工业原料林建设的不二选择;中国沙棘在整个黄土高原和冀北、辽西等地,适应性很强,是生态建设的先锋树种和伴生树种,总黄酮含量在第二层次沙棘种(亚种)中较为靠前,且果实产量高,奠定了中国沙棘可作为这些地区提取总黄酮用的沙棘工业原料林当家树种的地位。
4 结论
干果肉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以云南沙棘和柳叶沙棘含量较高,分别达10.02%和8.87%,其后按干果肉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西藏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92%)、江孜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30%)、中国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08%)、中亚沙棘(总黄酮含量为2.24%)、蒙古沙棘(总黄酮含量为2.09%)和肋果沙棘(2.01%)。干果肉总黄酮含量最高(云南沙棘)与最低(肋果沙棘)的两种沙棘间,测定数据平均值相差8.01%,差距非常大。
干籽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以柳叶沙棘最高,达5.67%;其后排在第二至第七位置的有6种(亚种),按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中亚沙棘(总黄酮含量为4.94%)、中国沙棘(总黄酮含量为4.71%)、江孜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95%)、蒙古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62%)、肋果沙棘(总黄酮含量3.51%);西藏沙棘干籽总黄酮含量最低,但也达到1.04%。干籽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柳叶沙棘,较含量最低的西藏沙棘高出4.63%,差距较大。
干全果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按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有柳叶沙棘(总黄酮含量7.92%)、云南沙棘(总黄酮含量为7.81%)、中国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59%)、江孜沙棘(总黄酮含量为3.52%)、西藏沙棘(总黄酮含量2.96%)、肋果沙棘(总黄酮含量为2.44%)、蒙古沙棘(总黄酮含量为2.43%)、中亚沙棘(总黄酮含量为2.39%)。干全果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柳叶沙棘,比最低的中亚沙棘高了5.53%,差距较大。
虽然江孜沙棘、蒙古沙棘和中亚沙棘的干全果总黄酮含量较低,但由于果实产量很高,由此应能同中国沙棘一起,在我国“三北”和西藏等沙棘主要种植地区,按“适地适树”原则科学种植,建立沙棘工业原料林基地;同时,建议积极探索沙棘果实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柳叶沙棘和云南沙棘这两种沙棘的人工种植,通过引种试验,逐步扩大人工种植范围。这样,在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地区,以获取更高的沙棘总黄酮为前提,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系统布局—科学种植—无废料开发”方案,相信必将有效助推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