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理念下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1-12-07李晚晴
李晚晴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给高校的培养目标及模式提出了新的方向,创新创业逐渐被提上了教育议程,各大高校对其十分重视,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培养的基础上,亦需要注重双创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及国家培养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目前,创新力的培养与发展已逐渐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创新创业教育更是高校发展的现代路径要求。
1 茶文化理念的价值内涵
茶文化融合了物质文化及精神理念与人文内涵,具有生动多样的文化机制特性。茶叶在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发展,在长期的饮茶实践期间,逐渐形成了具有多种价值且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茶文化在具体实践应用期间所诠释的理念需要将时代现实融入其中,以使其能够更好地取得传统文化的应用效果。同时,还需注重其文化内涵,将其情感内容深度挖掘,认识其具备的多样性及层次性,以构建更具影响力及价值的文化体系。从其本质而言,茶文化不仅展示了时代价值,也同样实现了其理想价值。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茶文化更是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及动力。
2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2.1 教育目标与实践内容未能有机融合
依据现阶段的实际教育发展情况,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改革与发展中,未能将教育的目标与实践有机融合。其主要因素源自于多个方面,如教材更新的缓滞、实践课程的缺乏、师资力量的不足等等。同时,在课程教育中,教师亦没有将双创作为教育的核心重点。事实上,教师应将创新创业的教育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比如,在茶文化产业的教育期间,则可融入茶叶生产链的一系列经济发展元素进行课程设计,如茶店的运营、完备生产链的建立等。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术性相关知识,因而在这一方面并不具备完备丰厚的知识储蓄。基于此,高校则可组织教师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邀请相关专业的人员、职员为教师普及创新创业知识理论。同时还需收集关于这一方面成功的案例,在教学培养期间,增设具有挑战性项目及题目内容进行双创能力的考核。结合目前的教学情况,高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多是以采用“第二课程”的教育模式,依托院校内部构建的平台及实践基地进行实践训练。这样的方式仅能够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从整体宏观上培养并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师生共同钻研、调研的意愿。
2.2 教育指导保障不足
创新创业的教育有效落实应当踏实展开教育工作,摒弃形式化及功利性教育建设,学校及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捕捉创业商机,引导其积极创业,并在项目基础上拉拢资源及资金,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培训内容。在此过程当中,亦须构建科学先进的双创教育机制,以促使学生能够更为主动的探索创新创业内容。然而目前高校并未将其教育重点重视,在教育策略上仍以传统的竞技比赛为标准进行组织,期间,不仅参赛学生较少,关于赛制的相关问题亦是较为机械死板,难以促进学生创新创意的发展与提升,导致竞争活动的教育意义未能有效发挥。同时,在原创的创意基础上,其亦是缺乏相应的包装,难以被市场发掘或急速扩散。据此,高校则需加强对于学生原创的保护,维护相应的知识产权,以拓展创业教育的成果,使其能够有效转化为渠道。
3 茶文化理念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3.1 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推行与国家支持下,提倡将其作为具有普适型的教育内容,以将其教育方式发展为持续性教育,通过长期的培养教育,促使学生的优势得以在此期间不断提升,帮助其思维得以开阔和提升,使其综合素质能够有效提高,从而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茶文化更加注重水的温度就泡茶的耐心,在长期练习与坚持中逐渐泡得优质的茶水,创新创业的教育本质如同泡茶一般,亦需要具备一定的耐心与坚持。在目前的高校教育当中,其仍是注重学生个体的培养,而忽略了教育的全体性,与国家教育所推崇的理念则相悖。在双创教育的落实与实施中,具有一定的长期性与渐进性,因而将这一教育理念融入至高校教育中,则需营造相应的教育氛围,以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推进双创教育的目标落实。
3.2 健全茶文化课程体系
茶文化隶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且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愈加深受重视,在这一元素的培养传承以及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培养基础上,高校则需提高对于这一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基于此,完善健全的课程体系则是基本的前提基础,高校可从两个层面进行落实。首先,在课程的建设上应注重精品化创设,如茶艺表演课程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则可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将茶文化更好的融汇于现代社会,并与国际趋于融合。在此过程当中,则需明确这一课程教育的定位,进而丰富其教育的内容。其次,则需注重核心课程的构建,如差异创编课程,在这一课程的教学开展中,则可将其分至三个步骤,即创编的手法、作品分析、实践操作等,以提升学生的技能及审美能力。综合而言,在现阶段培养茶文化创新创业人才期间,应需注重基本硬件设施的创建与提供,为学生的发展培养创造基本前提保障。
3.3 注重实践活动的组织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高度且较强的创新思维,且创新创业更是要求学生能够在实践锻炼中获得经验,结合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因而在传统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创新创业的教育难以真正的有效落实,高校应注重培养教育的方式,融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实践课程的教育指导比重,通过实践活动的设置与开展,将其与茶文化有机融合,以促使学生得以在实践中逐渐丰富并完善其创新创业的思维。在此过程当中,学校可依托校园文化开展茶文化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开设校园学术活动,其是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具有锻炼与提升效力;其次,还可引导学生创办茶文化相关刊物,如茶艺、茶俗等期刊杂志、报刊、新媒体宣传栏等;再者,还可设立茶文化相关社团,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茶叶的种植和采摘等活动,以促使学生得以在社团活动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学校亦可在校园建设上鼓励学生开办茶馆、茶吧等经济活动,使学生在浓郁茶文化的校园氛围中得到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此外,高校亦可组织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寒暑假期间结合三农活动,组织学生至三村茶艺进行观察和走访,以激发其茶文化的传播兴趣及动力;亦可带领学生至茶相关企业进行参观,了解其中的生产链及运营方式,为其创新创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资源素材。
3.4 建立系统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
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中,制度的设立尤为关键,如此,才能够使得双创教育得以有效开展并推动。在此过程当中,需注重创新培养机制的设立,并确定和完善人才培养的标准,将课程体系建立健全,针对于时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并需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组织,从根本上为学生构建完备良好的专业教育硬件设施,使得学生能够在优质教育环境及条件下获得有效培养。创新创业的教育是以建立在创业基础之上,具有共生关系,因而在人才培养期间不可将其分开。在培养期间,学生的双创思维亦能够得以锻炼提升,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使得学生能够更为全面综合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茶文化理念下,亦需要将其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重点内容。首先,在教学期间应注重教学实践,提高实践课堂的有效性落实;其次,需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实践平台及渠道,如与茶艺茶馆、茶文化旅游等相关行业相合作,促使学生在此期间更好地丰富其实践经验,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在此基础上,教师素养及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同等重要,亦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和深化自身的茶文化知识与素养,在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同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增强人才培养的动力。
4 结语
教育的发展与着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息息相关,如同茶文化一般,茶叶的品质关系着茶品牌生命的延续,教育的本质亦是如此。在创新创业的新时代发展趋势下,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将专业教育与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有机结合,通过课程的完善与丰富形式的创设,积极改进目前仍遗留的教育培养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与发展空间和条件,帮助其能够在知识积累的同时,亦能够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