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姆雷特的复仇过程探究人物形象的理性之处
2021-12-07刘抒昕
刘抒昕 李 娟
(云南大学, 昆明 650091)
《哈姆雷特》创作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人文主义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倡导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的封建专制统治,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中,哈姆雷特和克劳迪斯的斗争,也体现了这种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与封建势力之间的较量。同时,当时的社会现状是混乱且充满隐患的。人们对于自身的不断认识和觉醒,让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人们对私欲不断放纵,到文艺复兴晚期,已经到达极端,发展成为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这让整个社会在思想解放的同时充满各种隐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莎士比亚创作的这部《哈姆雷特》整体上也营造了一种忧心忡忡的氛围,并且在这样的整体氛围中表达对理性和人性的呼唤。
一、有关哈姆雷特延宕问题的研究综述
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形象确实是复杂且富有张力的,值得读者深思。对于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每位评论家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塑造着心中不同的哈姆雷特。对于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这个论题也成为一个公开讨论的著名论题。英国著名学者布拉德雷曾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哈姆雷特为什么不听从鬼魂的吩咐,立即动手复仇?这样就不用一死就是八条命,另外七条人命就可以保全了”[1]。歌德也认为哈姆雷特“缺乏成为一个英雄的魄力,却在一个他既不能负担又不能放弃的重担下被毁灭了”[2]。对于哈姆雷特的复仇,好像人们更倾向于把最后悲剧的发生归结于哈姆雷特的延宕。的确,如果未细究整个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经过,单从事件的结果和整体上来看,确实是由于哈姆雷特的延宕,因为他把复仇一拖再拖,直到最后一刻才实施复仇计划,从而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但仔细回顾整个故事的情节并不断和他产生共情,就会发现其实哈姆雷特的很多做法都是合乎情理的,他并非犹豫和怯懦之人。如果单单从复仇的结果来看就认为哈姆雷特是一个延宕的人,恐怕有些武断和绝对。我们反而可以从他延宕的复仇行动中看到了理性的精神,并能从中感受到他内心的强大和坚定的意志。
关于这个问题,我国学者查培德梳理了国外延宕论者的主要观点,主要将其分为“内因论”和“外因论”[3]。其中,持“内因论”观点的学者主要从哈姆雷特自身出发,寻找其延宕复仇的原因。例如,英国剧作家柯勒律治(S. T. Coleridge)等人强调哈姆雷特思想的哲学色彩,认为他的性格阻碍了他的复仇,认为哈姆雷特是思考型的人,而不是行动型的人,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没有勇气进行复仇[4]。还有的人认为哈姆雷特由于突遭变故而无心复仇。而“外因论”则认为哈姆雷特拖延复仇是由于外部环境的阻碍,因为复仇进行的过程中一直没有一个有利的环境,叔父克劳迪斯的强大和多疑的性格等因素都不利于其复仇。例如,苏联学者阿尼克斯特认为哈姆雷特的悲剧在于他未能发动群众,才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4]。除了这两类观点,还有学者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评判哈姆雷特的延宕问题。例如多顿和阿尼克斯特等人认为哈姆雷特的延宕主要源于他和社会脱了节,因不能承受复仇带来的后果而犹豫不决。以上这些延宕论者讨论的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哈姆雷特是否真的是一个犹豫不决,胆小懦弱的人?2.在复仇的过程中哈姆雷特到底有没有拖延?为何错过几次良机?3.哈姆雷特是否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推迟复仇?本文将结合这些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论述。哈姆雷特复仇的延宕论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本文还是偏向哈姆雷特在整个复仇的过程中并没有胆怯和拖延的观点,并且从筹划到实施,哈姆雷特体现出其富有冒险主义精神和审时度势的理性精神的特质。
二、理性地面对现实和真相
在戏剧的开篇,就发生了一系列的悲剧事件。哈姆雷特的父亲被叔父克劳迪斯杀害过世了,母亲在父亲去世一个月之后就嫁给了叔父,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她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他们的红肿”就“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5]。国王也由自己的父亲变成了叔父,家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从哈姆雷特诉说的言语中,能直观感受到他对于这种不道德的小人做法的悲愤和无奈。同时,原来忠于父亲的大臣们都纷纷倒戈,在新国王面前表忠心。他自己原来的亲密关系也受到威胁,他心爱的奥菲利亚听信父亲的“忠告”,开始怀疑哈姆雷特对她的纯洁真挚的情感而故意疏远他。他儿时的亲密玩伴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也精于世故,为了利益而背信弃义变成叔父监视自己的工具。但在这一切悲剧和混乱发生之前,他曾是丹麦最尊贵的王子,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并且被保护得很好。有着一位“堪称世间男子汉典范”的父亲和一位贤惠忠贞的母亲[6]。除了让人羡慕的家庭,他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温柔漂亮的情人。而他本人也像书中奥菲利亚对他的评价的那样“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 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5]。而一切转变来得过于突然,他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王子”形象,到“忧郁的王子”,从“相信一切”到“怀疑一切”。任何人在经历这样的变故后都不可能无动于衷甚至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恢复,哈姆雷特也应如此,我们不能以此说他延宕。他需要花时间去调整自己,去适应孤独。因为当时哈姆雷特没有可以倾诉自己心声的对象,他已经孤身一人。在文本中也体现了这一点“我墨黑的外套,礼俗上规定的丧服,难以吐出来的叹气,像滚滚江流一样的眼泪,悲苦沮丧的脸色,以及一切仪式,外表和忧伤的流露,都不能表示出我真实的情绪”[5]哈姆雷特内心极度忧郁却无人诉说,他只能独自一人去面对所有的变故。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他得知父亲死因真相的时候,他没有选择崩溃和沉默。相反,他选择为父亲报仇。这一点可以体现出他并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因为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他从未经历过这种事情却坚定地选择去做,而复仇的道路必定充满艰险。他需要孤立无援地面对老谋深算善于伪装的叔父,身边没有人可以一起商量对策;他需要时刻谨慎小心,由于克劳迪斯是国王的特殊身份,他必须找足证据才能复仇;他需要不断小心克劳迪斯对他的攻击和暗杀等等。他足够理性地面对这一切混乱,独自承受正在经历的这一切。他知道复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自己的叔父是个多疑的人,想要骗过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他也知道因为他的复仇对象很特殊,自己的复仇影响着整个国家。所以他很谨慎也很理智,他选择装疯来降低叔父的警惕性,甚至不惜用爱情为自己掩护。
在残酷的现实和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前,哈姆雷特选择用冷静来面对一切,理性地分析着现状,筹划着复仇。面对曾经亲密的伙伴要保守复仇的秘密,面对母亲也要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这也能体现他是一个理智、有勇气的人。而在剧中还有一个人的复仇和他形成强烈对比,就是雷欧提斯的复仇。雷欧提斯的复仇作为剧中的副线,起到烘托的作用,突出了哈姆雷特的理性和智慧[7]。雷欧提斯是一个有勇无谋,缺乏理智的人。在得知自己父亲被哈姆雷特杀害后,他没有犹豫也没有思考,甚至不顾背上叛军的罪名,冲到宫中,只为痛痛快快地为父亲复仇。他很冲动,没有谋划也没有认真地分析局势,一心只想着复仇。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容易被奸王利用,选择和克劳迪斯合作,成为其杀人的工具。在与哈姆雷特比剑之前,为了确保复仇万无一失,还在剑上涂满毒药,可见他复仇时的迫切和狠毒。雷欧提斯的鲁莽和冲动更加突出了哈姆雷特复仇的理性与智慧。
三、复仇过程中的理性
延宕论者在论述哈姆雷特的延宕时,主要的论证焦点是在其复仇的过程中曾有两次明显的拖延。一是他在听鬼魂诉说得知真相之后没有立即复仇;二是他在“戏中戏”验证成功,确定了克劳迪斯的罪行之后,并没有选择在其进行祷告的时候复仇,错过了复仇的好机会。但这两点结合剧情和背景来看,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于延宕,而更倾向于哈姆雷特审时度势之后做出理性决定。
首先,在哈姆雷特遇见鬼魂之前,第一幕中玛昔勒斯和霍拉旭对于遇见鬼魂的探讨,就可以知道托人复仇的鬼魂并不一定是可信的,人们对鬼魂本身就是充满怀疑的胆怯的态度。在鬼魂提出与哈姆雷特对话的时候,玛昔勒斯和霍拉旭强烈阻止哈姆雷特上前对话,但哈姆雷特选择与鬼魂谈话,说明他并不胆怯和懦弱。虽然哈姆雷特在刚听到鬼魂这件事的时候也感到迷惑,但在他和鬼魂对完话之后,他一定要让玛昔勒斯和霍拉旭宣誓,不要将所见告知他人。并且在他们询问鬼魂所说时,哈姆雷特没有将谈话内容告诉两个人。就说明他已经在为复仇做准备,他知道不能让国王察觉到他准备复仇,这样做是对复仇计划的一个保障,毕竟在经历巨大变故之后,他任何人都无法相信。对于鬼魂的话,他还没有亲自证实。如果只是谈了话就去复仇未免太武断。而且就当时哈姆雷特与克劳迪斯的实力来说,两者差距太大,如果在与鬼魂谈话之后就马上去复仇,复仇很可能会失败,那样的结果是更加难以接受的。所以说哈姆雷特没有选择听信鬼魂的话就去复仇,并不是一种延宕,而是理性的体现。
在之后的复仇过程中,也有很多地方体现出了他的谨慎。为了让自己的灵魂不会在复仇的过程中沉沦,他选择让伶人在叔父面前表演一本跟父亲死亡情节相仿的喜剧。通过这种方式来得到一些更切实的证据,用这样一本戏,来挖掘国王内心的隐秘。这场“戏中戏”,应该是全剧中较为精彩的部分之一。正是哈姆雷特精心设计的这场戏,让他验证了叔父杀害了父亲的事实。从整个复仇进程来看,这场戏像是整个复仇事件的一个转机,从国王看戏后因为心虚而提前离场开始,哈姆雷特就已经加紧了复仇的步伐。之前的装疯,编戏以及用爱情来让大家确信他已经疯了等等行为都是为之后的复仇作铺垫,同时在装疯的过程中,按部就班地将复仇准备得更加充分。因为他深知叔父的阴险与恶毒,如果贸然复仇肯定会打草惊蛇,会引起叔父的怀疑。他必须谨慎并保持理性,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后才能开始复仇。
他没有杀祷告中的克劳迪斯同样体现了他的理性而不是延宕。哈姆雷特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不仅追求复仇目标的崇高伟大,而且追求复仇手段的纯洁和正义。在他的信仰中,将正在进行祷告中的仇人杀死无疑是帮助他进入天堂而不是地狱。这样就和叔父暗中杀害父亲没什么区别,所以他要“等待一个更残酷的机会”,他希望用正当合理的手段实施复仇。这也代表着一种对人的理性的认识。
除了上面说的两点可能存在延宕的地方恰恰体现着哈姆雷特的理性。他的人物形象也更多展现在之后的复仇之中。在哈姆雷特去见母亲时,从他的语言中感觉他像变了一个人。语言中没有原来的遮掩,里面充满了对母亲的不满和愤怒。“我没有忘记你,你是皇后,你的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你又是我的母亲——但愿你不是!”[5]他当着母亲的面表达出自己对她的厌恶,他的复仇情绪已经到达顶端,能感受到他是毫不犹豫地想要复仇。所以当普隆涅斯在帷幕后暴露之后,哈姆雷特以为是国王在后面,果断刺穿帷幕,误杀了普隆涅斯。这里哈姆雷特也没有延宕,而是毫不犹豫地进行复仇。在误杀之后,哈姆雷特和母亲的对话很激烈也很精彩。哈姆雷特不断让母亲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用激烈的语言谴责母亲的错误做法。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不再是被教唆去严肃教导儿子的工具,而开始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并向哈姆雷特询问接下来的做法。哈姆雷特对母亲的教导也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复仇的道路上他是不希望连累任何一个无辜的人的,甚至即使犯了错误,他也希望通过指出错误的方式让他们悔过。
在误杀了普隆涅斯之后,他被克劳迪斯安排去往英国。由于克劳迪斯已经意识到哈姆雷特可能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写公书要求英国在哈姆雷特抵达之后就把他杀了,并在得知哈姆雷特没有死之后,利用勒替斯的复仇心理想置哈姆雷特于死地。哈姆雷特此时处于被动的局面,如他自己所说“我觉得我的处境比锁在脚镣里的叛变的水手还要难堪”[5]。他在去英国的途中化险为夷但还是在回来的时候中了克劳迪斯和勒替斯设下的计谋。在比剑中,他在受伤并且中毒的情况下终于刺杀克劳迪斯,完成了复仇。
整个复仇过程无疑是艰辛且曲折的,但复仇并没有延宕。他的复仇对象的实力是强大的,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复仇是十分危险的举动。他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还需要保持理性,谨慎地进行自己的复仇计划。无论是装疯还是演一出“戏中戏”,都是他理性精神的体现。在复仇的过程中,他不断用勇气和智谋化险为夷,在艰难的情况下依然信念坚定,并且寻求复仇手段的正当和合理。
四、结语
虽然哈姆雷特性格中有延宕的特质,但单单认为其复仇是延宕的观点是较为片面的。哈姆雷特从面对变故到筹划复仇再到实施复仇计划的整个过程中,体现着他的理性和有勇有谋的人物特点。他并不是一个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动的人,在理性面对现实之后,不断根据形势做出适当的应对。在剧中哈姆雷特的大段独白,都是对于情感的抒发,抒发现实中无人倾诉的内心,这并不是延宕,而体现着人文主义者的理性和关注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