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21-12-07李琳琳
■ 李琳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关切人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需要与要求,审视人的解放作为全面发展的前提,解读人的实践用以探究发展的内涵,提出人民共享发展理念,全方位地对党的人民至上理念进行系统阐释。
一、正确看待历史,全新审视人的解放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伴随着人民解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的解放置于新时代背景,将这一解放提升到人民维度。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毛泽东同志指出:“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残酷地束缚着中国人民的个性发展,束缚着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破坏着广大人民的财产。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制度的任务,则正是解除这些束缚和停止这种破坏,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人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人的解放诉求在建设时期的生动展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从政治自立、经济自主、文化自信出发提升人的解放全新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为广泛、充分、健全的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在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与经济发展的目标与实质。“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人在发展中具有主体地位,人既是发展的动力主体与责任主体,也是发展的价值主体与根本目的。文化作为历史凝结成的生存方式,文化的解放既是人的实践活动历史积淀、对象选择,又构成了实践活动的内在机制和方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立足文化解放的维度,通过个人启蒙、社会示范、舆论教育等方式把系统的行为规范体系植入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中,完成了从文化启蒙到文化自觉的转变过程,展现了人在文化解放、文化自信中的全面发展。
二、辩证分析历史,创新阐释人的全面发展
回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这些执政思想理念都围绕人民的社会实践与个人发展协同,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发展标准,更为确切地指导人民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社会实践与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发展进程的历史性洞察,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文化进步的必然趋势,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历史性与实践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社会实践与个人发展深度融合体现在对人的生活实践升华。它来源于生活实践,作为实践化的理论,必须回归到人民的生活实践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社会实践与个人发展深度融合体现在对民生利益的深切关注,它与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一致,都集中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关注民生政治,加强人民权利与公共权力的良性互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在生活实践上的新发展,更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政治治理的新要求。从社会政治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生活实践从原有的单一主体管理逐步向多元主体的协调共治发展,治理成为当今政治生活、社会实践的主题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背景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价值关怀就是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这是关乎个人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性问题,更是保障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保障广大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根源在于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关注人民关心的问题,及时准确回应人民的期盼,努力满足人民的民生需要,使人民在不断的获得感中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使人民在利益不断得到满足中增强幸福感,使人民在美好生活实现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推动以人民为重思想在实践中融入个人发展,融入生活实践。与此同时,人民性正是在民生利益不断满足与提升中丰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并不断推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中国化。
三、传承发扬历史,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价值立场。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证明,进入高质量的新发展阶段是人民的主动选择,是党和人民共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只有坚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才能凝聚最广泛、最深刻的发展共识,增进民生福祉是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们要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与团结精神,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循环效率,紧紧依靠人民的伟大力量,形成人民主动参与、积极践行的新发展模式。同时,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也依赖人民不断解决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迎接新挑战,为新发展格局构建提供可持续性动力。因此,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将促进广大人民成为改革的推动者与受益者,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使全党全社会理解、支持并投身新发展建设,形成发展改革合力,不断为新发展格局构建夯实人民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光辉发展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理念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的推动力量,确保人民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创新的发展理念中,突出强调要激发人民的创新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社会发展新需求,创造社会新供给,推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协调、绿色发展,加快实现发展成果转换。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现代化要求,着力于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放式地推动人民进行国内、国际双循环模式的创新实践,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新发展格局推进的建设经验,充分发挥人民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主体作用。
四、书写全新历史,积极倡导实现人民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唯物史观有关群众是历史活动创造者和主体的基本观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内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中心是将人民作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根本重心,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这一认识是对马克思人学思想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的中国化创新统一。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不仅强调成果要共享,而且还特别关注发展过程的人民共享参与。无数人类发展历史和社会生活实践证明:人民是发展的源泉。社会实践证明,在面对当今快速发展的改革形势和利益格局时,面对改革发展任务的攻坚克难,面对多元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愈发需要凝聚民心、激活民力、集中民智,越是要紧紧依靠人民力量、尊重人民创造、回应人民愿望、关切人民需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夯实坚实的群众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成果由人民共享,这种共享的评价标准的先进性,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由人民作为受益主体,把人民的意愿实现作为成果的建设标准,将人民的利益保障作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倡导的人民共享将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