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然科普教育的植物景观具象化研究
——以广东南岭国家公园为例

2021-12-07马士龙

花卉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南岭广东科普

马士龙

(广州茏腾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20)

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各地各部门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联合协作,扎实推进和提升未成年人(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自然保护地是受法律保护的珍贵自然资源集中区域,它涵盖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各类自然公园,是开展自然科普教育的良好基地。本文以拟建中的广东南岭国家公园(以下简称“南岭国家公园”)为研究案例,基于珍贵稀有的自然植物景观资源,通过其资源内涵及其具象化表达的研究,初步探索自然植物景观资源在自然科普教育中的应用技术。

1 具象化的概念

具象化与文学创作中的抽象化或意象化[1]相反,它是将某些事物进行直述其事(叙事化)和直白式抒情的表达形式。“叙事”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人类经验交流方式,是回归“具象化”“生活世界”的通衢,也是实现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相互理解的必由之路[1]。具象化的自然科普教育,就是要将各类优质的自然资源通过叙事或直白的表达方式告诉受众,使之留下深刻印象,达到提升自然科普教育效果的目标。

2 南岭国家公园及其自然科普教育资源

南岭国家公园位于广东省北部的韶关和清远等2 个地级市7 个县(市、区),地处南岭山脉中段,规划总面积1957.41km2,占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09%,包括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9个不同级别的保护区,5 个不同级别的自然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湿地公园),还包括广东天井山等国有林场6 个。

南岭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丰富,是开展自然科普教育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地文景观资源有广东第一峰石坑崆、广东大峡谷、天井山石蛋地貌、吹风寨冰臼谷等;水文景观资源有大峡谷水潭群、天井涌泉、第二峰瀑布群、中崆瑶池等;天象景观资源有广东第一峰和第二峰的云海、日出、雪景和雾凇等。

南岭国家公园所处的南岭山脉中段,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山高谷深,地势峻峭。最高海拔1902m,是广东海拔最高之处;最低海拔为18m;相对高差达1884m,同时其地势具有公园的北部和南部高而中部低的特点,其间山地河谷发育完整、交替分布,因此其生物景观资源非常丰富。就自然植物景观资源而言,包括了具有不同季相变化的植被垂直系列、天井山云锦杜鹃花海、古树名木“红豆杉王”、小黄山“广东迎客松——广东松”、天门沟和船底顶山地草甸等。据不完全统计[3、4],目前已知南岭国家公园内有野生高等植物323 科1520 属5098 种,其科、属、种数分别占全国的67.43%、39.28%和14.17%;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 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3 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野生植物36 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红色名录植物43 种。南岭山脉是我国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是华中、华东、西南和华南不同的植物地理区域的交错区,孕育了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南岭被列为我国的16 个热点保护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10 个山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之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选定的40 处A 级保护地点之一[5]。南岭国家公园中野生植物的特异化程度很高[3-4],已知有中国特有植物近1300种,且近年来还发现了20 余个新的植物种,如南岭堇菜、张氏堇菜、南岭凤仙花、阳山凤仙、大桥虎耳草、南岭姜、南岭叠鞘兰、南岭头蕊兰、石门台白丝草等,它们大多数属于国家公园的特有物种。

3 南岭国家公园野生植物资源在自然科普教育中具象化探讨

南岭国家公园的植被类型众多,垂直带谱明显,物种丰富,特有、珍稀、古树等植物资源特色突出,要将丰富的植物景观资源具象化并融入自然科普教育中,有很大的难度。为此我们在研究中,提出两个具象化途径:①自然解说途径;②设计符合植物景观资源特点的LOGO 途径。

3.1 自然解说途径

自然解说是通过自然导师以有趣的方式讲解和传递自然精彩与奥秘知识,引导受众者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从而萌发公众自觉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行为的一种方式,也是目前我国开展自然科普教育的常用方式之一。

鉴于南岭国家公园丰富的植物景观资源,要做好自然解说,首先要对所解说的对象进行分类,并确定解说的主题。

以南岭国家公园的“具有全球意义和国家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这个解说对象为例,应把握好几个关键词:原真性、垂直带谱、常绿阔叶林,要告诉受众者什么森林是生态系统,为什么南岭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同纬度地带具有稀缺性和典型性,南岭山地森林植被为什么具有的原真性、原始性和完整性,呈现出的这种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现象成因及其地理和气候条件特征的原因等,同时还可以根据受众对象的不同,更加深入解说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祉的密切关系等内容。

从植物景观资源的角度来看,应用丰富的植物多样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特有植物、古树名木等方面来进行解说,主题可分为什么是植物多样性、南岭植物群落特色、南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南岭特有植物、南岭小黄山迎客松——广东松、最大的古树——南方红豆杉、植物新种发现故事等。例如,小黄山的自然解说,就需要给受众者详细介绍广东松的特点:广东松体态优美,与其他松树不同的是,它具有五个针叶形成一束,短小而叶色随四季更替而变化,春夏翠黄,冬春宝蓝;屹立在陡峭石壁和孤峰之上,令人感叹其顽强的生命力;侧枝生长偏于一隅,树形千姿百态,似乎在招呼远方客人的到来,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安徽黄山的迎客松。这些均是对广东松在植物景观资源特点方面的解说,但更重要的是要解释广东松为什么生长在陡峭石壁和孤峰之上?其叶子颜色为什么会四季变化?它在森林植物大家庭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其生态保护功能是怎样的?这些才是自然科普教育具象化的核心内容。

3.2 植物景观资源的LOGO 设计

LOGO 是logotype 的缩写,英文名称意为徽标或商标,它被设计成各种形象(以图形或图文组合为主)而让消费者记住企业或商品的主体和品牌文化,因此广泛应用于企业界。然而现代社会为LOGO 赋予了更加广阔的内涵和应用范围。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LOGO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6]。LOGO 设计,也称“标志设计”,是要对所设计对象的元素(早期为品牌因素,现扩展包括了自然元素、文化元素等)提取与运用,设计出由特殊文字或图像或图文组合而成的一个或一系列符号,能够突出某事物鲜明特征和内涵。因此,标志设计需要有简约化、凝练化和抽象化的艺术美,在设计手段上要有独创性、艺术性、文化性和时代性[7]。

对于南岭国家公园的植物景观资源而言,如何将以“植物景观”及其相关的生态系统、地文或天象景观等自然元素通过标志设计而展现在受众者面前呢?首先我们应凝练出南岭国家公园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景观及与植物相关的景观要素,通过简约、凝练和抽象化的艺术加工,设计在南岭国家公园的各类通用标识上,例如带有海拔垂直梯度变化的森林类型并叠加广东第一峰的简约图形符号。在植物科普教育标识、自然生态保护标识或者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监测的标识上,可设计出小黄山—广东松、古树南方红豆杉、森林与水等代表性的简约图形符号。总之,通过挖掘南岭国家公园典型植物景观元素,将其设计到通用型、位置导向、自然生态保护、科研监测、自然教育、游憩展示等各类标识中,使自然科普教育受众者能够快速清晰地联想到这就是南岭国家公园。

4 结语

国家公园的基本功能和自然资源秉赋,在构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处于首要和主体地位,而自然科普教育是解决现代社会与大自然缺乏联系问题最好的良方,也就决定了国家公园是开展自然科普教育最好的平台,因此开展国家公园自然科普教育具象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南岭国家公园为研究案例,以植物景观要素为出发点,探索国家公园自然科普教育的主题具象化的实现途径,提出在自然解说和LOGO 设计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可为南岭国家公园的自然科普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南岭广东科普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科普达人养成记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寒露
胡明华、张南岭数字插画作品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