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应对金塔县村庄“空心化”现象
2021-12-07龚建锋
龚建锋
中共金塔县委党校,甘肃 金塔 7353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期一项攸关国家兴衰和人民福祉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一次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振兴指明了方向[1]。我们看到,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也还存在村庄“空心化”、生产女性化、农民老龄化等诸多现象[2],为此,金塔县委党校课题组紧紧围绕金塔县在实施乡村振兴进程中出现的村庄“空心化”现象进行了调研,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当前金塔县村庄“空心化”现实状况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速度和规模逐年加快,一些村庄因人口大量外迁而出现房屋空置、耕地撂荒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金塔县委党校调研小组针对当前全县农村在实施乡村振兴进程中出现的村庄“空心化”问题,通过走村入户实地调查、与村组干部群众座谈交流等形式,对产生这一现象的时代背景、社会原因,问题根源、对乡村振兴的负面影响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深入调研。
通过调查了解到,金塔县总面积188万hm2,其中耕地2.8万hm2,全县辖5镇、5乡,共有86个行政村,479个村民小组,其中户籍农户31 287户,实际居住户数2 768户,占户籍总农户的8%;户籍人数13 191人,实际居住人数9 910人,占户籍人数的88%,闲置宅基地2 468户,占地177.92hm2。金塔县农村居民点总体上表现为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呈“空心化”趋势,全县10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闲置房屋达到400套以上;全县86个行政村中,实际居住户数不足70%的村有7个;全县479个村民小组中,实际居住人数不足50%的村民小组有28个,其中有2个村民小组实际居住人数分别仅占38%和16%。
二、金塔县出现村庄“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金塔县村庄“空心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们对更高更好生活目标的向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家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重中之重,先后通过实行减免农业税、对农民和农业生产进行补助、改善民生、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加强对农村的改革和建设力度,逐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让农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尤其像九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行、农村医疗养老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和一系列便民惠民政策的实施,在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活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广大农民群众告别故土、离开家乡、外出打拼奋斗、去继续追求更好更高的生活目标创造了条件。随着人口流出,农村一些土地被荒芜,房屋被闲置,一些村庄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喧闹,逐渐归于宁静。
(二)县域城镇化滞后于非农化需求
就当前来看,金塔县城镇基础设施条件较农村完善,就业、就医、就学环境也较农村优越,因此,农民群众为了改善生活及子女上学条件,往往被迫举家外迁,导致出现“人去村空”的现象。例如中东镇三湾沟村,全村在册户籍农户293户,实际居住户数167户,占比57%,户籍人数916人,实际居住人数434人,占比47%。闲置宅基地59户,占地约3.93hm2。通过实地走访,笔者了解到随着金塔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三湾沟村部分农户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上学条件或追求更好的医疗、生活条件,将土地流转或出租,举家搬迁到了县城或周边县市。
从深层次分析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加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一方面,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另一方面,金塔县的城镇化还滞后于非农化需求,加之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很难给进城农民提供必要的生存和社会保障,因此,多数进城务工农民就把农村住房作为自己退守城镇后的最后归宿,在务工期间,就形成了农村房屋的“季节性”闲置。目前由于农村宅基地依法退出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农民即使已经在城镇安居乐业了,农村中的住房也被迫长期闲置,这可以说是村庄“空心化”形成的根本原因。
(三)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
一方面,近年来,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大宗农产品价格下滑,沙尘、霜冻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难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随着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尤其是房价的不断上涨,农民在家进行农牧业生产得到的收入很难维持高额的消费费用和生计支出,很多农民被迫外出务工或经商。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交流的深入、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群众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视野开阔了,思想解放了,安土重迁的思想观念也逐步改变了,部分农民纷纷将土地出租流转,前往新疆、酒嘉地区、县城打工经商或谋生,导致了房屋长时间闲置,无人居住。例如鼎新镇芨芨村,全村在册户籍农户1 252人,实际居住户数751人,仅占实际居住人数的60%,闲置宅基地117户,占地5.46hm2。近些年城镇周边务工收入明显增长,农户外出务工获得的收入明显高于务农获得的收益,使得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减退,纷纷将土地流转,前往附近县市务工或经商谋生,导致了房屋长时间闲置,无人居住,逐渐有“空心村”蔓延趋势。
(四)农户思想顾虑多
新生一代与老一辈父母对于传统观念产生矛盾,绝大部分老人落叶总要归根的观念根深蒂固,即使到城镇购买了新房,也不随意处置农村的老屋,有些人即使到城镇购买了住房,也还要留下原有房屋回村干农活时居住,放农具粮草等用;有人将老房子留作回乡走亲访友,处理老人后事的场地,导致大量房屋空置。一部分留守人员,也是年高体弱的老者居多,例如东坝镇黑树窝村,农户全家常年在外,但仅仅逢年过节回来或盛放杂物的农户有67户,占地2.68hm2,占全村闲置房屋的21%。
通过调研,笔者看到,村庄“空心化”现象,表面看是农村房屋大量闲置,土地资源得不到很好开发利用,但进一步分析,这一现象直接影响金塔县农业农村发展,直接制约着农村产业发展,进而直接影响到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急需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三、对策建议
解决村庄“空心化”问题,是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抓手,也是当前破解金塔县建设用地难题、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有效途径,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
(一)深入调查研究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紧盯“空心村”治理问题,围绕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等领域广泛开展调研,解决好制约农村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尤其是要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不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引进先进生产要素,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要素服务农村发展[3]。例如要紧紧抓住农村“三变”改革的有利契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不仅要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更要吸引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带头创业致富。
(二)科学规划指导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统筹规划村庄布局,使村庄向城镇、集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集中,通过加快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逐步建成一批新型特色小区。例如对具有保留价值的民居、祖屋等进行修缮保护,彰显乡村特色,传承乡村历史文化。针对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拆迁合并型等模式,对村庄进行研判分析,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村庄布局空间和发展模式。同时,选择一批重点村庄进行先行发展,融入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元素,根据发展模式和需要重点突破。
(三)强化政策扶持
县上要对“空心村”改造采取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例如发放拆迁补贴,出台集体土地的流转、出让等相关政策,减轻农民拆迁压力,提高农民拆旧房建新房的积极性。也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多方筹集资金,在完成村庄规划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农民集中建房示范点,以成本价提供农民建房或居住。同时逐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农民对闲置耕地复垦,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宜养则养、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充分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四)加快产业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前提就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而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此,要鼓励引导农民通过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养殖、林果、绿色蔬菜、中药材等现代农业产业和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以现代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引领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格局。通过积极引导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小农户与大产业相结合的产业基地和生产体系,不断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促进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同时,要大力倡导农民积极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服务、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拓展劳务输出,增加经济收入,为推进村庄“空心化”治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