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1-12-07张仲强

甘肃农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农民

高 闽,张仲强

1.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甘肃 兰州 730071

2.中共定西市安定区委党校 教务处,甘肃 定西 743000

一、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

乡风文明最早是在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出的。当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1]2006年3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层面。2016年3月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良好乡风,营造现代文明风尚,建设美丽乡村”[2]的目标,为我国新时代的乡风文明建设赋予了新目标、新要求和新内涵。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3],并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农村优秀文化传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移风易俗建设四个方面指明了构建乡风文明的具体措施,乡风文明的重要性被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4]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并就如何培育“乡风文明”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指导意见》从培育淳朴民风、家风建设、移风易俗、树立殡葬新风、村规民约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实施细节。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出“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等关系乡风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

从党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出,乡风文明是乡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综合反映,包括了农村精神文明健康、人际关系和谐、家风乡风良好、农民素质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完善、文化生活丰富等诸多方面。乡风文明的实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其核心是要在乡村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思想理念,让农民意识到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主动培养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的新型农民;乡风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要在农村创建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思想文化环境,保持积极向上、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面貌,为乡村建设提供思想、文化、智力方面的重要支撑[5]。

二、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过程中无法替代、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质在于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它是农村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基层党风的体现,与家风民风关系紧密[6]。在乡村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文化知识和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从而为改善农村的人文、社会环境,为形成良好的乡村社会风气,为乡村振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社会氛围。

(二)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形成乡村社会崇尚科学、法治的社会风气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与时俱进,除旧布新,克服农民固有的一些落后腐朽思想对乡村振兴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7]。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人际关系的转变,一些传统陈旧的观念已不能适应甚至阻碍农村发展,相较于法律法规条文和国家政策方针,村规民约更能深入人心,更能对农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村规民约的制定、规范和完善,必须以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为依据,将科学、法制的观念渗透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更利于农民群众接受和理解,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在乡村社会形成科学、法制的社会风气。

(三)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优化升级

乡村要振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保障。随着乡村振兴进程的推进,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乡村之间的设施建设得以互通,呈现联动发展的新气象。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力度逐渐加大,建设范围也不断增加,具备建设条件的地区,已经开展了包括省级以及市级范围内的示范建设[8]。通村组硬化路建设加快实施,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推进自然村组硬化路建设、加大公路养护力度。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得到了巩固提升。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步伐加快,特别是“三区三州”和抵边村寨电网升级改造计划,已经进入攻坚阶段。积极发展数字乡村战略,不断缩小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加强了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惠民工程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三、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建设乡风文明,对于加快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社会面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9]。同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乡风文明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断与时俱进,如何建设乡风文明也必须要因地、因时制宜。新时代,建设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主体意识

长久以来,乡村文化的发展模式基本上都是宏观政策的引导,加上外部(主要是城市)的资源输入,以城市文明的标准衡量农村文明建设,不管不顾农民的真正需求,结果反而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在乡村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内部政策引导与外部资源输入两方面相结合,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这种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把乡村以及村民放在首要位置和主体地位进行考虑,这就会导致政策的制定和资源的扶持缺少针对性,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状况,无法长久存在和持续下去[10]。中国传统社会中,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群众自身,乡规民约、邻里关系、公共设施建设等,均由农民群众自身制定、组织、操办,从而实现乡村自治。在乡村社会体系中,由村民自发组织实现自治,是悠久而珍贵的文化传统,其中蕴含的乡村治理智慧,有很多经验放在现代社会也有很高的借鉴价值。有针对性地发挥乡村自身的特色,将农民放在首要位置和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这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本体所在。

(二)加强精神文明教育,注重舆论宣传引导

要加强对农民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教育,普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常识,使农民明确、熟知当代社会所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规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减少不良道德认知对农民思想的侵蚀,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农村精神文明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式与内容要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能够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活动既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又凸显本地特色。

要注重舆论的宣传引导,发挥文化传承和浸润作用。充分利用乡村广播电视系统、政务场所、集市、公告栏、乡村大喇叭等宣传渠道,多渠道报道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尊老敬老等乡村典型事迹,积极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婚丧观及孝道观;积极开展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和相互监督,杜绝不良乡村风气的存在。开展各类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广大农村群众主动参与,让参与文明志愿服务成为农村群众的价值满足和精神追求[11]。同时要想方设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把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眼前需求结合起来,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发展乡土文化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乡土社会蕴含的勤俭节约、重义轻利、仁爱互助、忠义孝悌、家国相依等价值规范,是现代乡风文明建设的根基和精神之源,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乡土文化承载的是乡村的历史传统和发展轨迹,对农民寻求文化心理认同,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2]。加快乡村文化人才培养,支持乡村文艺团体发展,重视乡村非遗传承保护,鼓励民间艺人收徒传艺,对于乡(镇)中的各类历史文化遗迹、少数民族文化、农业文化遗产等要做到充分保留与保护。同时,要注意的是,乡土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要做好乡土文化的创新发展,要随着时代与时俱进,甄别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以促进现代乡风文明发展为前提,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使其与当前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相适应,推陈出新,赋予其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四)倡导农村移风易俗,改善农村乡风民风

农村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外界接触少,生活单调,要倡导文明健康、丰富多样的农村生活方式。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13]。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组织各种文化下乡活动,帮助农民增长见识,丰富闲暇生活。向农民群众科普各类现代科学生活方式,倡导农民群众讲究饮食的科学合理和营养健康,生活作息的规律有序。

要按照2020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制止非法宗教活动,防范邪教向农村渗透,防止封建迷信蔓延”。加强对婚丧嫁娶、人情交往等习俗的正面引导,积极树立、表彰、宣传农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典型,让模范典型起到代表作用。完善敬老爱老服务,组织乡邻互助等公益爱心活动,让农民群众充分参与进来,改变陈旧观念、提高认识、移风易俗,形成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妯娌和睦和遵守社会公德的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

(五)健全农村社保体系,加强农村医卫服务

农村社保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是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农民群众只有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病有所医,生活保障,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建设乡风文明,才能实现乡村振兴。要按照2020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精准管理,中央以及省级财政部门要加强补助力度,合理提高最低保障标准,提高社会救济水平。对于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要建立完善的救助体系,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增设照料机构,为老人提供用餐和娱乐场所,解决老人吃饭问题和实际生活困难,重视老年人的感情需求,制定孤寡老人定期巡访制度,避免独居老人在家中发生意外。全面贯彻落实农村养老政策,保证农村老人供养水平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持平[14]。安置好烈士家属和退伍军人的生活和工作。积极开展以扶老、助残、救孤、赈灾为重点的农村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充分重视农村的残疾预防及康复工作,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和发展机会。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设立标准化乡(镇)卫生院,重点办好县级医院。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对于医疗服务缺位区进行填补。加快推进乡(镇)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共享发展,完善乡村医疗服务队伍的人才供给,提高医疗队伍质量,解决好乡村医生津贴补助问题。充分利用城市医师资源对农村进行支援帮扶,简化医学高校毕业生的招聘程序,做到快速准确入职。利用基层卫生机构的编制资源,乡(镇)卫生院拥有优先聘请符合要求医师的资格,对于农村药物的配送及存储进行严格监督,开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重视基层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六)加强乡村社会治安,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才能造就和谐淳朴的民风乡风,才能为乡风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为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乡村社会治安,对于民众的意见、纠纷和矛盾等要及时处理,民众表达诉求的渠道要畅通,民众诉求要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积极完善党和政府关于农村居民维权的相关政策,对于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严厉查处,解决好土地、征地等问题纠纷,及时发放农民工薪资。市县级的领导干部要定期下基层探访,走村入户,切身了解农村现状与农民生活,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依法对农村的宗教事务加以管理,严禁利用宗教及宗族势力对农村事务进行干预。推动农村扫黑除恶工作持续发展,对于黑恶势力严加惩处,对于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的行为严惩不贷。大力禁止非法集资,如私自敛取农村集体资产及扶贫惠农资金。加大反腐力度,推进农村基层“拍蝇”,整治“村霸”行为。假冒伪劣食品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对于兜售和制假行为必须加大整治力度。充分落实农村的政法管理和警务建设,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平安乡村。

(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人居环境是乡风文明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也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衡量标准之一。要按照2020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加快落实农村的厕所整治工作,选择科学合理的改厕技术,对粪污进行治理,试点成功后可大规模推广使用,争取做到农村厕所全方面无害化。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开展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解决好乡村生活用水和饮用水净化问题,总结推广适用不同地区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加强技术支持和指导。推进农村散煤替代,有条件的地方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新能源利用。鼓励村民积极进行环境的清洁、保护和绿化,建设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还要注重突出农村特点,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引导各地注重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农民
耕牛和农民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请文明演绎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乡风
漫说文明
农民
文明乡风聚人心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