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阻碍及对策

2021-12-07牛凯文李赋中

甘肃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欠发达农村土地主体

牛凯文,李赋中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必须通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管理体系,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三要素生产力,来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体制导向转化,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能够推进科技成果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类型

(一)专业大户

专业大户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等,这里主要指种养大户,其生产规模要大于分散经营农户,而且专业程度较高。区分其与一般农户的标准,主要有两个维度,即专业化和规模。特点就是所生产的农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参与市场流通比较被动,但生产效率比普通农户有所提高。

(二)家庭农场

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指具有农村户籍的农场经营者,主要劳动力为家庭成员,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收入,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1]。具有较先进的生产设备,较高的生产技术、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和较大的规模化。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结成的一种经济互助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遵循的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模式,相互协作,发挥“抱团取暖”的优势,使生产经营形成一定规模,逐步做大做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朋友自有、自管、自我谋利的组织,组建方式多样化、经营业务种类比较多。因此,生产效率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龙头企业

较前三种新型经营主体来说,龙头企业具有经营范围广,组织化程度高,专业水平高等优点。优化了经营模式,主要有“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更加有力的促进企业和农户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率。

二、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阻碍

众所周知,欠发达地区有着自然环境恶劣,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投资不足,市场化改革缓慢,人口出生率低,负担重,人口素养低等特点。因此形成了高人口增长—高负担—低教育投入—低劳动素质—低发展水平的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经营主体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障碍:

(一)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主体受教育程度低

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农业经营主体的工作人员大多是综合素质低,文化水平以初中、高中或中专为主,缺乏应有的技术技能,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不愿尝试应用新技术,害怕其会带来可怕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对先进技术和资源的接受和整理。缺乏信息化技术,就不能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和农业经营有效结合起来。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都拥有电脑且接入宽带,但无线网络覆盖率占比不高,由于部分农业经营信息获取需要收取一定费用,农业经营主体不愿意为信息付费,而且多数农业经营主体缺乏信息获取技能,即使有网络也只用来娱乐消遣,并不能将信息基础设施用于提高农业经营上来。

(二)土地流转不畅

我国是农业大国,现有的农业经营主体仍以传统农户为主,农业经营规模小、集约化偏低,阻碍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我国的土地属集体所有制,给土地的流转带来了很大困难,这也再一次阻碍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

1.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农业经营主体要从各个农户手中租到土地的使用权,由于当前农村对土地流转的管理,缺乏统一规定,土地流转操作不规范,并且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土地流转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地方法规也不完善。土地的流转过程大部分是口头协议,没有有效的书面合同,在某些方面不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缺乏法律约束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大多数农村土地流转操作过程带有盲目性,导致农业经营主体在土地的流转中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加大投资失败的机率。

2.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主体无法达到规模化经营。农业规模化、高效化、集约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农村土地集中使用,能大力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经营生产率。我国欠发达地区地形特点是蜿蜒崎岖,山地居多,土地零碎不连续,山路交通不便,诸此种种原因,不利于经营主体进行机械化作业。虽然土地掌握在多个农户手中,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土地租用政策保障,一部分农民不想将手中土地进行流转,导致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供应不稳定。鉴于农业收益率比较低、农业项目开发面临着自然和市场两方面风险的特点。因此,企业投资农业开发项目时会特别慎重。而引进从事农业开发的企业中又存在产业趋同,品种单一,项目选择不准,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管理水平低,缺乏经济实力等问题,真正坚持下来并取得较好效益的企业不多。农业收益低,资金周转周期长,想要规模化经营就需要长期承担较高的土地租金,而真正有经济实力的投资者对农业开发经营则极为慎重。目前已有的农业开发投资者取得的效益不高,并且不能长期经营。有的甚至投机取巧,只想获得政府的经济支持,缺乏专业的管理和经营,多以失败告终。伴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土地的租金也呈上涨趋势,高额的租金成了限制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农业经济投入影响欠发达地区经营主体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上投资较大,对农业的投入不足,虽然政府提高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率,但投入资金多数用于公路建设等普惠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面,很少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经营主体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由于资金缺乏,其发展也出现了不确定性。因此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来源主要途径就是金融借贷[2],一方面,农业经营主体的办公和经营场所大多是租来的,如果作为抵押去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会面临很大风险。另一方面,农业经营大多需要大额长期贷款,借款则不能很快还清,并且由于时间流逝,抵押物价值也会不断流失,这无形间加大了银行的损失。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经营主体之间没有良好的信誉关系,经营主体就很难从银行或金融机构得到大量资金,严重影响了规模化经营进程。

三、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策略

(一)完善土地流转相关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是实现农村土地有纪律、低风险、高效率流转的有效保障,欠发达地区在土地流转中要积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运行机制,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形成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保障机制、土地流转价格标准、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操作章程等。特别强调的是,如专业的土地资产的评估机构、土地流转所需要的融资机构、法律法规的咨询机构及土地保险机构[3]等。

2.建立健全国家层面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首要任务是在现有的《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加速制定并细化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化土地流转全过程,包括土地流转操作流程、土地流转价格机制、土地流转交易规则等方面的法律约束[4]。

(二)为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保障

1.提高政府补贴力度。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经营主体对资金投入的希望是迫切的,但政府的补贴力度不够,且不能全覆盖,又限制补贴额度。为了方便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第一就是要扩大政府补贴力度,调高贷款额度值。更好的发挥财政贴息的作用,真正降低其融资成本。国家在农业上的投入资金不能倾向于公路建设等普惠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面,要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加大农业经营主体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2.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目前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多数是以农村信用社、农商行为主,获得贷款的途径单一。一方面,要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保障农业经营主体租来的办公和经营场所的价值,保障农业经营主体有去银行抵押贷款。另一方面,因农业经营主体短期内还不上大额贷款,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着很大的风险,上调了贷款利率,要想降低这一融资成本,就需要政府部门为这些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补贴,减轻银行贷款风险,从而保障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保障。

(三)提高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信息基础建设尤为重要,必须加快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互联网、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拓宽农业经营主体获取信息的途径[2]。通过培训、网课等形式,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意识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可以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信息管理中心,由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定期指导监督农业经营主体学习使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当前农业经营主体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多数是从政府门户网站上获得,获取的信息没有针对性,应当鼓励市场相关部门研发适合农业经营主体文化层次的简单易懂,针对性强,获取途径简单的信息发布平台,拓宽其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信息资源配置率,满足经营主体对信息需求的多样化。

猜你喜欢

欠发达农村土地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论碳审计主体
农村土地如何突破“细碎化”?——“三农”干部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营创新
财政部安排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浅谈城镇化中的农村土地管理问题及优化措施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浅析欠发达地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