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山”论与户外运动资源开发的辩证关系

2021-12-07游茂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银山户外运动金山

游茂林,刘 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武汉430074)

2016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等部门连续颁发《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明确支持发展与户外运动相关的产业。随后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贵州、广西、云南、重庆、江苏等10余省市制定了户外运动专项规划[1],例如《江苏省加快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产业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江苏省山地户外运动市场总规模达到400亿元、大力推广山地户外运动、加快场地设施建设等目标[2]。

户外运动特指在野外或在自然场地进行的、与自然界紧密结合的新兴体育运动[3]。有关户外运动的定义均强调自然环境[4],其与生俱来的特性赋予了绿水青山之于户外运动的重要性,即人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空气污染,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充分享受自然山水和新鲜空气给人们带来的身心愉悦与放松[3]。现代户外运动是自然、生态、体育、旅游高度融合的产物[5],是目前利用绿水青山获得金山银山的重要途经(例如十八大以来西藏累计接待国外登山团队189次3 088人,创造经济总收入约5 415万元[6]),所以中国许多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在政策鼓励下,开始重视开发户外运动资源。

现在户外运动是中国许多贫困地区难得的发展希望,受“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观念影响,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工作压力下,如何有效处理“两山”论与户外运动之间的关系,是目前中国户外运动资源开发工作面临的焦点问题。如果不发展户外运动,许多地区的绿水青山很难通过其他有效途径转换成金山银山;若开发利用,户外运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将不可避免地威胁生态环境(如开山修路、伐林种花、筑坝蓄水、客满为患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论的重要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作出了生动而深刻的论述[7],也为中国户外运动资源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1 “两山”论与户外运动资源开发

1.1 适当利用:绿水青山是因,金山银山是果

绿水青山有多种途径转换成金山银山,而户外运动的贡献具有典型代表性,它能够刺激经济繁荣,提供额外的就业和游憩机会,新建基础设施等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8],已经在世界各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9-11],所以中国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提出,以群众基础、市场发育较好的户外运动旅游为突破口,重点发展冰雪运动旅游、山地户外运动旅游、水上运动旅游、汽车摩托车旅游、航空运动旅游、健身气功养生旅游等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将发展户外运动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绿水青山无法自动变成金山银山[12],需要引入合适的产业模式,所以,“两山”论重要思想的前提是绿水青山,落脚点是金山银山。这就点明了户外运动发展过程中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因果关系,即绿水青山意味着发展户外运动应具备的资源基础,随之而来的户外运动旅游给当地居民带来金山银山。

当前中国尚有为数不少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贫穷落后的面貌无法改变,老百姓的生活也无法改善,所以,从干部到群众都认识到建设金山银山的重要性[13],但也面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重顾虑。不能因噎废食死守绿水青山,因为闲置户外运动资源不予利用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要走生态发展之路,适当利用户外运动资源,获得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的双重效益。

1.2 重视环保:绿水青山是主,金山银山是次

户外运动能够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例如,国际山地旅游暨山地户外运动大会举办的3年里,2016年黔西南州实现旅游总收入226.21亿元,接待游客2 866.46万人次;2017年黔西南州实现旅游总收入342.5亿余元,接待游客4 303.92万人次;2018年上半年黔西南州实现旅游总收入280亿元,接待游客3 320万人次[14]。但在政策鼓励和利益驱使的复合作用下,户外运动资源开发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破坏绿水青山、追求金山银山的现象,商业登山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截至1999年,大约有615 t垃圾被遗弃在珠峰[15],中国政府被迫从2018年开始大规模清理珠峰垃圾,并于2019年无限期关闭珠峰大本营[16]。绿水青山是保证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旦生态环境被破坏,户外运动将成为无本之木,不仅失去继续获得金山银山的机会,而且曾经获得的金山银山也要用来恢复生态环境。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进一步阐述了“两山”论的内涵,即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17],强调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主、次之分,即绿水青山可以开发利用,但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再多的金山银山也不可取,所以,“两山”论重要思想的主角是绿水青山,其次才是金山银山。

修建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增加户外运动参与人口,是中国户外运动相关政策的主旨精神。如《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包含建设一批户外营地、登山道、徒步道、骑行道等户外运动场地及相关服务设施,支持利用未利用地、废弃地、边远山地等建设山地户外运动项目,规划和完善山地户外运动综合体建设,鼓励旅游景区、国有林场等合理规划建设山地户外运动设施等条款。当前中国许多地区将户外运动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工作紧密相联,大规模的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游憩地,能够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直接威胁当地的绿水青山。这种情况在美国已有先例,20世纪60年代美国户外运动兴起,后来对自然和人文资源产生破坏,迫使美国林业署、国家公园署和土地管理局在1987年联合颁布《无痕山林土地理论》倡导手册,呼吁户外运动爱好者保护生态环境[18]。因此,户外运动资源能开发则开发、能开发多少就开发多少,一旦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发生冲突,应毫不犹豫地保护绿水青山而放弃金山银山。

1.3 着眼未来:绿水青山是根,金山银山是枝

面对绿水青山、盼望金山银山,这份愿望广泛存在于那些具备发展户外运动条件的地区。但是利用原生态的户外运动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通常只能保障少数户外运动爱好者到游憩地开展活动,不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限,还带去诸多安全隐患,所以中国户外运动资源开发过程中大兴土木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圣境山滑翔伞基地的建设现场,23万m2的场地已经平整到位,环山路改扩建工程投入机械设备15台、运输车辆40辆、施工技术员及工人共50多人,一条全长11.9 km、路面宽7 m的路基已经成型[19]。

中国积极开发户外运动资源的地区,通常第二、三产业比较落后,亟待探索新模式和新路径来带动社会发展。虽然绿水青山可以适当开发利用,但作为一种生态资源,若不加以管控,将面临破坏生态环境的风险。“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20],这是绿水青山所蕴含的比金山银山更宝贵的价值,所以,“两山”论重要思想强调绿水青山是根,而金山银山是枝。

绿水青山是发展户外运动和其他生态经济的基础,当代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追求更高生活质量需要金山银山的支持。但是在发展与保护的矛盾面前,应首先重视绿水青山蕴含的超越户外运动的潜在价值,因为绿水青山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基因资源和能源,是低碳、环保、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也是规模最大的经济体,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1]。如果现在找不到更好的利用手段,但子孙后代将会找到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方法路径,让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带来社会财富、经济财富[22],留下绿水青山就为子女后代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23],所以,开发户外运动资源不能被眼前利益蒙蔽,应着眼未来的发展需要。

2 基于“两山”论思想的户外运动资源开发策略

贫困地区的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同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户外运动参与需要也要求使用一定的户外运动资源,所以,如何有效开发户外运动资源是中国政府当前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

2.1 有的放矢:科学利用优质户外运动资源

目前中国每年有近2亿人参加户外运动,同时中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4.7%,其中14个省级单元的山区面积超过60%,7个省级单元的山区面积超过99%[24],可见中国拥有庞大的户外运动人口和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若不予以利用也是一种资源闲置行为。对普通参与者而言,由于户外运动体验不像风景名胜游览那样存在本质差异,所以,户外运动资源开发若不加以控制,很容易造成同区同质竞争。例如迄今湖北省建造了90多个漂流景区,但正常运营的只剩38个[25],那些废弃的漂流景区造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损害不言而喻。此外,大部分具备开展户外运动条件的地区,户外运动产业比较落后,由于开展户外运动与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对资源禀赋的要求不同,而那些开展户外运动的地区不一定存在具有商业价值的户外运动资源,所以,中国户外运动资源开发需要科学评估,选择具有较好社会经济价值的资源,用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参与需要,从而避免户外运动泛化产生的生态环境风险。

2.2 有限产业化: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厌倦了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旅游[26],加之人民群众的经济实力、空闲时间和健康意识增长,户外运动(如漂流、徒步、露营、沙漠探险、潜水、滑雪、登山等)在中国盛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27]。因为依托原生态的自然条件供户外运动爱好者开展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比较有限,而深度利用户外运动资源和吸引更多户外运动爱好者,随之而来的是修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和涌入大量外来人口,将给绿水青山带来较大的承载压力。绿水青山提供了发展户外运动的可能性,具有带动社会经济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户外运动参与需要的双重价值,但更是当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旦破坏不仅户外运动难以为继,当地居民的生存都将面临困难。因此,户外运动资源开发应尽量利用原生态的自然条件,避免大规模的人工改造,虽然限制了户外运动产业化,但保护了当地社会和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

2.3 保护性开发:构建区域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机制

Andkjær等[28]指出自然环境和场所对户外运动很重要,人们通常到自然环境中活动以寻求和获得各种各样的体验,所以,户外运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历史悠久,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丢弃垃圾、废物)和环境破坏(如踩踏植被、捕杀动物)[29]。由于户外运动的特殊属性,即使不开发户外运动资源,也难以阻止户外运动爱好者到自然环境中开展活动,所以,要采取保护性开发策略[30]。一方面,通过向社会供给户外运动资源,培养户外运动参与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利用户外运动资源开发的红利补贴当地居民,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和破坏;另一方面,动员户外运动爱好者和当地居民,通过植树造林等途径使绿水更绿、青山更青,巩固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论的重要思想。

3 小结

综合而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户外运动资源应予以开发利用,但是发展户外运动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因为户外运动不是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惟一途径,而且绿水青山蕴含着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的价值,它是支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尽量利用原生态的自然条件,利用优质户外运动资源,发挥它们的社会服务功能,但要谨防户外运动过度产业化,避免大兴土木和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冲击,同时,对可利用的户外运动资源采取保护性开发策略,夯实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

猜你喜欢

银山户外运动金山
冬季户外运动
金山之梦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抢险当金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翠挂金山
RIGIDITY OF COMPACT SURFACES IN HOMOGENEOUS 3-MANIFOLDS WITH CONSTANT MEAN CURV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