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司令”韩先楚与解放海南岛
2021-12-07徐冀宁
徐冀宁
(1、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91;2、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行政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作为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上半年的海南岛战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中南地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是人民解放军南下渡海大军和岛上琼崖纵队密切配合的一场大战;也是解放战争中中南地区的最后一战,以伤亡、失散四千五百余人的代价歼灭了国民党军三点三万余人并解放了海南全岛,“创造了以木帆船为主、配以机帆船成功进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范例(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4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第97页。”,对保卫共和国的南疆安全、筑牢共和国的南疆屏障乃至有效维护共和国的海洋权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解放海南岛的过程中,时任第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人称“旋风司令”的韩先楚全程参与战略决策和一线战斗,担当重要任务、扮演重要角色。在解放海南岛过程中,韩先楚始终坚持以快打慢、赶早不赶晚原则,坚持狠抓部队战备训练,亲自指挥40军两次偷渡登陆海南岛、率领40军主力大举登陆海南岛并指挥岛上战斗,为海南岛战役取得迅速而全面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靠前指挥、亲临一线,主抓40军战备工作,指挥40军两次偷渡作战
从1950年3月5日第一批偷渡部队发起第一次偷渡到同年5月1日解放八所、北黎,整个海南岛战役前后历时58天。总体来看,整个战役可以分成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3月5日至4月15日,这一阶段主要是由小股部队进行偷渡登陆、加强岛上力量并夺取雷州半岛西边海域中涠洲岛这个国民党军的前哨阵地;第二阶段从4月16日至5月1日,这一阶段是大规模登陆、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进行大追歼并彻底解放整个海南岛阶段。在战役准备阶段和整个战役过程中,作为40军军事主官,韩先楚始终坚持靠前指挥,亲临一线主抓40军的全面战备工作,并于战役的第一阶段中先后指挥40军的1个加强营和1个加强团成功进行了两次渡海登陆作战。
(一)主抓40军战备工作
1949年12月,随着广西战役的结束和华南大陆的全部解放,党中央和第4野战军正式将目光投向了雷州半岛南边、与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相望的中国第2大岛——海南岛。12月10日,考虑到兵力不足,第4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原定计划基础上提出增派第12兵团第40军参加海南岛战役;12月14日,第4野战军电令第15兵团指挥第40军和第43军攻取海南岛;12月18日,身在莫斯科的毛泽东向第四野战军发出电令:“以43军及40军准备攻琼崖(2)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第1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539页。。”由此,40军正式加入到解放海南岛的作战序列之中。根据部署,第4野战军的第40军、第43军和两个炮兵团以及部分工兵、通信、防坦克兵部队共同组成了约十万人的渡海兵团并陆续开进雷州半岛,由第4野战军第15兵团统一指挥。作为海南岛战役的主力部队之一,40军在接到命令后随即开始了全面备战。40军的多数指战员来自内陆地区,很多人之前没有见过大海、缺乏海战装备和海战经验,加之整个解放战争进入尾声以及同年10月下旬“金门失利”影响,一时间一股消极低沉的情绪在部队中弥漫。一些指战员“戎装未解而心已歇”,增长了和平观念;一些指战员对上级部署不满、发牢骚讲怪话;一些指战员对大海盲目畏惧、面对大海极为恐慌;个别指战员竟然以自伤方式企图逃避战斗。“今天我吃鱼、明天鱼吃我”“革命到海底”等成了一些人口中的“热词”。正如时任15兵团司令员邓华后来回忆:“茫茫大海,波涛汹涌,敌人飞机军舰耀武扬威,许多同志对于能否渡过海峡产生了很大疑虑(3)军事科学院:《邓华纪念文集》,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第655页。。”面对全新作战环境下全新的作战任务、面对部队中弥漫的消极情绪,韩先楚主抓了40军的战备工作。韩先楚亲力亲为,指挥所直接搬到海边一线。针对部队对海洋的陌生,韩先楚组织相关人员千方百计地搜集相关资料并虚心向当地渔民求教,在部队掀起了一股学习海洋知识的热潮;针对渡海作战装备匮乏,韩先楚亲自组织搜集、改装船只、动员船工,领导发动技术革新,大力推广战士们训练中的一些创造性做法,组织相关人员建立机帆船修造厂并亲自检查机帆船性能、参加机帆船试航;针对部队中存在的怕风浪、晕船等问题,韩先楚积极组织部队进行海上训练并经常下海登船检查训练情况,甚至直接参与训练,与广大指战员一同迎着海风进行训练、一起分析研究、查摆问题、总结经验;针对部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顾虑甚至消沉情绪,韩先楚及时提出开展“将革命进行到底”、忆苦诉苦、立功光荣等相关教育,强调要执行好党中央关于解放海南岛的重要指示。在韩先楚领导下,40军掀起了战备训练高潮。经过艰苦细致的战备工作,40军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克服了缺点、弥补了不足,准备了充足的武器装备、克服了错误的思想意识、鼓舞了斗志和士气,最终实现了“老虎”变“蛟龙”。
(二)指挥118师352团加强营和118师加强团成功偷渡登陆海南岛
1950年3月5日傍晚至3月6日,40军118师352团一个加强营作为渡海先锋营,在118师参谋长苟在松率领下分乘21艘帆船偷渡琼州海峡,并成功登陆海南岛,与岛上琼崖纵队会师,这个加强营成为解放大军中最早登上海南岛的部队(后来荣获了“登陆先锋营”称号),这次会师成为解放大军与长期战斗在海南岛的琼崖纵队的首次会师。韩先楚全程指挥了此次偷渡作战。3月5日下午,加强营在雷州半岛西部灯楼角启渡场海边举行誓师大会、整装待发;韩先楚在誓师大会上作了简短有力的动员讲话,并向加强营授旗,指挥和目送加强营登船起航。据当时出席誓师大会的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回忆:“在会上,韩先楚代表上级党委亲手把一面绣着‘渡海先锋营’的锦旗授给渡海部队,……下午5时,出征的勇士们在118师参谋长苟在松和352团团长罗绍福的率领下,登上了14艘帆船。我随同韩先楚以及118师师长邓岳到海边送行(4)马白山:《浴血天涯》,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版,第168—169页。。”加强营起航向南进军后,韩先楚当夜彻夜未眠,始终关注着风力、风向和加强营的南渡进展情况并与15兵团司令部和118师保持联络;第2天即3月6日下午,收到了加强营“准备拆线”的电报,韩先楚明白加强营已经准备登陆了,但却依然放心不下,直至第3天即3月7日下午,收到关于加强营登陆成功后用琼崖纵队电台(加强营的电台已在战斗中损坏)发来的电报后才最终放下心来。关于这两天两夜,韩先楚的老部下徐锐后来在《将军归去 雄风犹在》一文中有过记述:“韩先楚军长亲自组织先遣营的偷渡登陆作战行动,他送走先遣营后,与该师领导同志一直守候在无线电台旁。他整夜未眠,亲自掌握先遣营的航行及登陆情况,直至先遣营登陆成功,突破敌军防线,胜利进入五指山我琼崖解放区根据地,他才轻松地出了一口气(5)韩先楚传记编辑组:《战将韩先楚》,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219页。。”
加强营偷渡琼州海峡成功20天后,40军118师一个加强团也于3月26日,在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率领下从灯楼角起航,南渡琼州海峡进行偷渡作战,最终也在琼崖纵队接应下成功登陆海南岛,韩先楚在这次偷渡作战中再次担任了“一线指挥”角色。在加强团登船准备起航之时,韩先楚等军、师级领导干部到启渡场坐在电话机旁等待15兵团指挥所命令,兵团指挥所命令下达后,韩先楚即向加强团下达了起航命令并为部队送行。关于这一时刻的情景,时任15兵团作战科科长的杨迪在回忆录中引用40军作战科长尹灿贞的电话报告作了间接而生动的记述:“该军作战科长尹灿贞将加强团准时启渡的电话命令记录后,即对我说:现在韩副司令和解副军长(即解方)都在加强团,我们军指挥所的电话已架到启渡场了。韩副司令要求我接到兵团前指命令就要告诉他,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因此他走到哪儿,电话线就架到哪儿。他就在电话机旁等着邓司令员的起航的命令(6)杨迪:《创造渡海作战的奇迹》,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156页。。”
二、以快打慢、趁热打铁,抓住战机适时发起全面进攻
用一波三折、好事多磨来形容解放海南岛的战略决策过程毫不为过。由于是规模空前的渡海作战,加之之前有过第3野战军第10兵团的“金门失利”,故从党中央到第4野战军再到第15兵团和下属参战部队均慎之又慎,对战役计划研究了又研究、商议了又商议;从1949年末到1950年初再到1950年春,关于渡海工具和发起战役的时间等都随着实际情况不断变化而一变再变。韩先楚参与了海南岛战役的主要决策过程。在决策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韩先楚始终坚持以快打慢和“赶早不赶晚”原则,特别是在40军和43军小股部队分两批4次偷渡登陆成功后力主趁热打铁、发动强渡总攻一举夺取战役胜利。在解放海南岛过程中,韩先楚只是渡海兵团中的主力部队之一——40军军长,并不是兵团级领导干部,是“先锋大将”而不是“中军大帅”。也就是说韩先楚在渡海兵团中处于上传下达的中层,只拥有向上级机关提出建议权力和根据上级命令指挥40军作战权力,并不拥有最高决策权或最终决定权。然而,历史地看,在陌生的作战环境和近乎全新的作战任务面前,韩先楚坚持以快打慢和趁热打铁,捕捉并牢牢抓住了有利战机,对解放海南岛作出了关键性贡献,这是不能也不应该否认的。
(一)坚持“赶早不赶晚”、部署抓紧开展训练
自1949年12月中旬40军加入解放海南岛的作战序列后,韩先楚始终坚持“赶早不赶晚”原则,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指示、在综合分析情况基础上主张早打快打。1949年12月30日,韩先楚在40军党委会议上就强调早日发起海南岛战役的重大意义,指出要乘敌人立足未稳,以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胜利。并指出:如果给敌人喘息之机则将失去战机,后患无穷。此次会议后,40军党委下发了《海南岛作战的准备工作的指示》,该《指示》强调要抓紧战备工作。
为了对解放海南岛的相关事宜进行全面决策部署,1950年2月1日至2日,第15兵团在广州召开了海南岛战役作战会议(亦称“广州会议”或“广州二月会议”),会议的目的是“学习领会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和四野首长的电令精神,以及叶剑英同志的指示,听取琼崖纵队同志的情况报告,和两个军的准备工作情况报告(7)马必前:《海南岛战役》,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0年7月版,第85页。”以及“研究和确定海南岛战役的作战方针和部署战役的准备工作(8)马必前:《海南岛战役》,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0年7月版,第85页。”。此次会议是解放海南岛过程中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前期准备基础上深入讨论并初步确定了海南岛战役的方针、方案等。15兵团司令员邓华主持会议,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兼广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15兵团政治委员赖传珠、15兵团第1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和40军、43军军政首长等参加了会议。作为40军军长,韩先楚也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参加了会议讨论,在讨论发言中明确表示应迅速解放海南岛,提出:“应趁敌人立足未稳,尽早发起海南战役,越拖后越不利(9)何念选:《百战将星韩先楚》,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185页。。”经过讨论,广州会议最终确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10)杨迪:《创造渡海作战的奇迹》,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117页。”的战役指导方针,决定先以小部队进行分批偷渡、随后再以主力部队发起强渡和大举进攻;关于大规模强渡的时间,广州会议在了解了前期准备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决定“战前准备工作向后推迟到六月(11)刘振华:《海南之战》,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2月版,第19页。”,具体而言是5月底准备完毕、进入6月之后发动大举渡海进攻,这与林彪在1月23日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所提出的时间大体一致(林彪在1月23日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曾提出“争取以五六个月的时间完成渡海的准备(12)马必前:《海南岛战役》,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0年7月版,第39页。”)。从上述决定内容可知,广州会议确定的发起强渡总攻的时间是1950年6月。广州会议结束后,为防止出现松懈的情绪而贻误战机,韩先楚没有将会议关于强渡总攻发起时间的决定在40军全军范围传达,只将主要会议精神传达到师级干部,把知悉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部队广大指战员的要求仍然是按照之前计划抓紧时间积极准备,仍然强调准备工作必须在当年3月前完成。从海南岛战役整个过程看,应该说韩先楚对广州会议精神的“内部掌握”对取得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基础。正如1950年11月中南军区和第4野战军司令部作的《海南岛战役总结》所说:“40军对广州会议精神强调干部掌握,对下仍强调部队加紧准备提前完成亦是对的,这样一旦客观情况成熟(原文为“成热”、似为笔误——引者注),渡海作战提前,不至于手忙脚乱仓促从事(13)刘振华:《海南之战》,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2月版,第524页。。”
(二)坚持趁热打铁,力主抓住有利时机全面强渡进攻
广州会议结束后,战役指导方针很快得到了党中央和第4野战军的批准。此后经过一个多月准备工作,派出小股部队进行偷渡作战的时机已经成熟。3月5日至6日,3月10日至11日,40军118师352团的1个加强营和43军128师383团的1个加强营先后发起偷渡作战并取得了胜利,成功登上了海南岛,从东西两侧将以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的名字命名的“伯陵防线”(薛岳字伯陵)撕开了口子。第1批两次偷渡取得成功后,组织第二批偷渡的任务又提上了日程。3月21日,在徐闻县赤坎村15兵团指挥所,韩先楚与邓华就下一步作战计划发生了争论:邓华认为应按原计划实施第2批偷渡,即由40军和43军各派一个加强团进行偷渡作战,韩先楚则考虑到岛上国民党军情况可能发生的变化和气象条件的利弊等,主张将第二批偷渡改为大举登陆、直接实施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经过一番激烈争论,2人将各自意见分别上报第4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迅速回电给2人,支持了邓华的主张。这样,第二批偷渡作战仍然按原定计划进行,3月26日至27日,3月31日至4月1日,40军118师1个加强团和43军127师1个加强团先后发起偷渡作战,同样取得了胜利。按照上级要求,韩先楚在争论之后自然服从了命令,但仍然坚持要以快打慢、趁热打铁。两批偷渡取得成功后,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仍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应继续组织小股部队进行偷渡作战;韩先楚综合考虑了部队的武器装备、精神状态以及岛上国民党军防御重点的变化等因素,坚持认为“必须抓住谷雨前的时机大举渡海作战(14)张正隆:《战将韩先楚》,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122页。”,坚持认为应该在谷雨节气前实施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而不应该再向后拖。4月初,韩先楚在40军党委会议上谈了自己关于抓住有利时机全面强渡进攻的看法,得到与会者的支持。4月10日,第15兵团在徐闻县赤坎村召开了由邓华主持的作战会议,韩先楚在会上坚持并再次提出自己的看法:“各方面的条件都已经具备实施大举渡海登陆了,再不需要搞小规模偷渡,……在谷雨前,海峡大潮前的伏流时期,实行大举渡海登陆是最有利的(15)杨迪:《创造渡海作战的奇迹》,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177页。。”韩先楚的看法得到了包括邓华在内的很多与会者的赞同。此次会议最终也作出了“实施大举渡海登陆作战”的决定,邓华在会后不久即下达了由40军、43军主力实施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相关命令。从这一决策过程可以看出,“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发起全面强渡进攻”并非韩先楚的独到看法和“独家专利”,包括邓华在内的很多人与韩先楚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韩先楚的坚持确实对迅速解放海南岛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这是不能否定的。
三、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亲率40军主力部队登陆作战
正所谓“4月中旬大登陆、捕捉战机又领先(16)韩先楚传记编辑组:《战将韩先楚》,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86页。”,根据第15兵团的命令和部署,1950年4月16日成为大举渡海登陆、发起总攻作战的日子,40军和43军共8个团(其中40军6个团、43军两个团)25 668名指战员参加。4月16日傍晚,韩先楚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登上战船发令、指挥40军6个团向南起航,成为此次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中级别最高的将领。17日晨,在韩先楚指挥下、岛上琼崖纵队密切配合下,40军的6个团在海南岛西侧临高地区成功登陆,43军的2个团也几乎同时在琼州海峡正面、海南岛林诗港一带成功登陆,琼州海峡的天险被彻底突破,国民党“伯陵防线”被彻底摧毁。登陆成功后,根据15兵团的命令和指示,韩先楚在岛上指挥40军的6个团在控制和巩固了沿海地区之后不断向纵深发展以扩大战果,亲自部署和指挥部队乘胜追击国民党军;在韩先楚指挥下,40军部队和岛上接应的琼崖纵队第1总队5天时间里先后解放了美台、加来和临高县城以及澄迈等地。4月20日,薛岳调集了近六个师的兵力集中于海口西南面的美亭、黄竹地区试图歼灭位于这一地区的43军128师,战役由此进入决战阶段。面对决战形势,根据15兵团的统一部署,韩先楚命令40军主力部队克服疲劳向美亭地区迅速穿插挺进迂回包围美亭、黄竹地区的国民党军。4月21日,40军经过急行军赶到美亭地区与43军共同歼灭、击溃了海南岛上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取得了美亭决战的胜利并一举为战役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美亭决战结束后,薛岳于4月22日下午乘飞机离开海南岛飞往台湾,海南岛上的国民党军迅速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态势中。面对这种有利态势,韩先楚迅速命令40军部队向海口挺进并迅速向南展开大追歼。在韩先楚指挥下,40军118师率先攻入了海口市,与43军127师一同解放了海口。随后,118师、119师分东西两路向南发起追歼战,119师于4月30日占领了三亚湾。5月1日,随着八所港(今东方市)的解放,海南岛全部解放,在海南岛局部地区飘扬了23年的红旗插遍了整个海南岛。
“毛主席一声令,旱老虎水上化蛟龙,木帆船打败敌军舰、战争史上话奇兵,看天涯海角红旗漫过尽显风流……”海南岛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占据海南岛苟延残喘和以海南岛为反攻大陆跳板的企图,避免了海南岛成为“第二个台湾”。海南岛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在中南海与邓华的一次谈话时指出“要是晚打两个月,很可能变成第二个台湾(17)罗印文:《邓华将军传》,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191页。”,毛泽东的话说明抓住时机、果断发起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重要意义。据在陈云身边工作的王玉清回忆,罗荣桓与陈云在一次谈话中曾谈到海南岛战役,罗荣桓充分肯定了韩先楚在战役指挥上的主导作用,特别肯定了在两批偷渡之后在有些人还坚持继续组织偷渡的情况下韩先楚能够“积极倡议不失时机地实施大举进攻,并亲自和第1批部队一起渡海登陆(18)韩先楚传记编辑组:《战将韩先楚》,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357页。”。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可以推演,在海南岛战役结束不到两个月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7舰队随即开进了台湾海峡,如果将大举渡海登陆拖到6月以后变数就会增加很多,很有可能会形成十分被动的局面。不可否认,解放海南岛并不是韩先楚一个人的功劳,从渡海大军到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都发挥了自身的重要作用,从上到下、从北到南的每一名参加者(既有解放军指战员也有人民群众)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解放海南岛的过程中,韩先楚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军事才能,再次展现了自身“旋风司令”的本色和特点,为海南岛战役的胜利和海南岛的解放立下了关键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