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能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无公害管理技术

2021-12-07梁文哲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缓苗苗床通风

梁文哲

(石家庄市鹿泉区农业农村局 河北 石家庄050200)

1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抗死棵、抗病毒、品质好、耐贮运、无限生长型品种。如普罗旺斯、齐达利、洛齐3号、百利、金鹏1号、宝冠、圣女、以色列189等。

2 茬口安排

在9月上旬育苗,10月上中旬定植,果实在12月开始采收,翌年7月初拉秧。

3 栽培管理

3.1 播种育苗

3.1.1 种子处理。浸泡于55℃热水中15 min,自然冷却后再泡4~6 h,然后用0.1%高锰酸钾或10%磷酸钠溶液浸种20 min(防病毒病),清水冲洗2~3遍,捞出用湿毛巾包裹,在25℃~28℃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1~2次,当7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亩用种量25~30 g。

3.1.2 营养土配制。选用近年内未种过番茄和茄子的肥沃、疏松园土,按6∶4的比例加入腐熟有机肥或沼渣,过筛。然后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过磷酸钙1 kg、三元复合肥1 kg、多菌灵200 g、生物菌肥1 kg。肥土充分混合后平铺10~12 cm厚做成苗床,并留少量作覆盖用土。

3.1.3 播种。苗床浇透水,待水渗下后,撒一层薄干土(约2 mm),然后播种。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约5 g,均匀撒种后盖土1~1.5 cm。播后盖地膜保湿。搭小拱棚,设置遮阳网,防暴晒,勤通风。出苗前可加盖草苫,出苗一半时揭去。

育苗期极易诱发病毒病,最好播在纸筒或育苗盘、营养钵内,可避免分苗对根系损伤感染病害。营养钵育苗还可采用倒扣摆放,将种子育在底部中央的圆孔内,定植时将苗和钵一起埋在土壤中。

3.1.4 育苗管理。播种后,遇高温和暴晒天气应遮阴。一般温度控制在白天28℃~30℃,夜间20℃~25℃。出苗后及时揭掉地膜,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2℃~17℃。苗床育苗时长出2片真叶时分苗。小心操作,减少伤根。行、株距8 cm。分苗后适当提高温度促进缓苗,白天25℃~28℃,夜间18℃~20℃。3叶1心时防徒长,可喷15%多效唑2 000倍液或1 000 mg/kg矮壮素1次,喷磷酸二氢钾叶面肥1~2次,白天控温在22℃~25℃,夜间13℃~15℃。水分管理小水勤浇,保持见干见湿。营养钵育苗时,长出4~5片真叶时,将营养钵分散摆放,以扩大植物光合面积,防止相互遮阴,整个苗期应保持充分光照。

3.2 定植前准备

3.2.1 整地。在7月份,待上茬作物拉秧后清除作物残体。每亩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6 000 kg、发酵后的沼肥2 000 kg、生物菌肥80 kg、三元复合肥(N∶P∶K=18∶18∶18)70 kg、硝酸钙20 kg、硫酸钾镁15 kg。深翻30 cm,耙平。南北向起垄,按宽窄行起垄,大垄宽1 m,小垄宽0.6 m,垄高15~20 cm。

3.2.2 高温闷棚。深翻整地后大水漫灌至地面见明水,然后地面覆膜并封闭棚室,闷棚1~2个月,其中至少有18 d的累计晴天,使棚内气温度达到60℃、土壤温度40℃左右,并保持30 d的高温高湿状态,以杀死地表及棚架上的病原菌。

3.2.3 药剂熏蒸消毒。高温闷棚后,在定植前15 d,每亩棚室用硫磺粉2 kg、80%敌敌畏乳油0.25 kg、锯末4 kg,分6~8堆点燃,密闭24~36 h,彻底杀灭病虫害。然后通风放净气味,并及时在放风口处加设防虫网,在棚内多处悬挂黄板,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

3.3 定植。秧苗在定植前1周加强通风,白天温度控制在18℃~20℃,夜间10℃左右,进行秧苗锻炼。一般9月中下旬,当苗龄达50~60 d,株高约20 cm,具6~8片真叶,茎粗0.5~0.7 cm,第一花序现大蕾时,即可定植。苗龄35 d。定植移苗前1~2 d浇小水1次,起苗时带土坨,要减少伤根。在地膜上按株距30~35 cm挖定植穴,采用水稳苗法定植,定植密度掌握南密北稀,每亩3 000株左右。浇定植水后隔1 d封埯,降低感染晚疫病的风险。

也可采用“营养钵倒扣育苗移苗”或“纸筒育苗移苗”,避免了分苗,可起到护根防病毒、增温、保水的作用,而且主根扎得深,植株抗性强,产量高,果型好。

3.4 定植到坐果的管理

3.4.1 环境调控。定植后的3~5 d适当遮阴,并控制较高的棚温以利缓苗,白天控温26℃~32℃、夜间15℃~20℃。缓苗后到开花坐果,白天控温26℃~28℃、夜晚11℃~16℃。11月底至12月,逐渐增加棚内昼夜温差,以提高作物抗寒能力。进行中耕或浅耕松土3~4次,使地温保持在17℃以上。采用透光率高的棚膜,注意清洁膜面,温室内墙挂反光幕,想方设法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

3.4.2 肥水管理。定植7 d后安装滴灌管,浇缓苗水,随水带肥(多维肥精、根多多等),每亩可施5 kg,促进生根,加速缓苗。然后控水蹲苗。定植15 d后畦面全部覆盖地膜,膜上开口引出秧苗,滴灌管置于膜下。缓苗后防止旺长,可喷施1 000 mg/kg助壮素1~2次。

3.4.3 植株调整。主要是吊蔓、整枝、打杈,及时去掉侧梢实现单主秆延伸。采用单干摘心换头的方法,保持主干无限生长结果。在3~4穗果时摘心,保留顶部果穗下一侧梢;侧梢生长结果3~4穗时再摘心,再留一侧梢使其延长生长,多余的侧梢全部去掉。1棵植株全生育期可换头3~4次,共结果14~16穗。在植株管理过程中,每采收一茬果实后应及时落蔓,并摘去老残叶和病黄叶。在摘心打杈的同时疏花疏果,每穗花序只保留3~4个果,特别是当第一朵花为大型花时多形成畸形果,应及时摘除,以保持生长均衡和果个均匀一致。

3.4.4 保花保果。花穗开放后,采用熊蜂授粉。放蜂密度为每亩大棚50~60只。注意在使用药物时将蜂箱移出棚室。如棚内连续几日温度较低,熊蜂不出巢工作时,应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3.4.5 病虫害防控。本阶段主要有茎基腐病、病毒病、蚜虫、粉虱。茎基腐病常在定植后严重爆发,采用脱毒壮苗和避免移植伤根可有效减少感染。病毒病应重点防治蚜虫和粉虱等,及早设置防虫网、悬挂黄板防治。

3.5 坐果到采收的管理。此时期是一年中温度最低、光照最弱的时候,植株却进入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旺的阶段,管理尤为重要。

3.5.1 环境调控。尽量控制棚内温度白天在20℃~25℃,前半夜12℃~15℃,后半夜7℃~10℃。12月下旬到1月底,保持地温在15℃以上。当连续出现阴天、低温等灾害天气时,可在棚内安装沼气灯、灶或电灯、电暖,每天补光补温4~6 h,想方设法维持棚温8℃~10℃以上。2月中旬以后,气温回升,要注意勤通风,严防高温引起植株衰老和病虫害。

3.5.2 肥水管理。当棚内第一穗果约70%长到核桃大小时,果已坐稳,这时可浇第一次催果水。膨大期至第一次采收,每隔7~10 d浇水1次,膜下滴灌,每亩每次用水约10 m3,随水施用速效肥5 kg。根据作物长势,可两水加肥一次。最好使用含多种微量元素的专用肥,氮、磷、钾前期比例1.2∶0.7∶1.1,后期1.1∶0.5∶1.4。为防止施肥不均,应在开始浇水25 min后再加肥。

3.5.3 植株调整。在管理过程中,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残病叶和侧梢、侧芽,并清理出棚外深埋或烧毁。

3.5.4 病虫害防控。此阶段易发生早疫病、灰霉病、晚疫病、蚜虫、粉虱等。要以预防为主,加强通风,降低湿度。注意连续阴雨天气防治病虫害时,尽量使用粉尘或剂烟剂,避免棚内湿度升高。采用膜下滴灌,合理控制水量,可有效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

3.6 采收期

3.6.1 环境调控。白天控温24℃~28℃。日光强、棚温高时应增加放风量,严防高温烤棚;当棚内夜间最低气温高于15℃时,开始放底风,与棚顶部风口形成对流。当外界夜间最低气温高于13℃时,开始进行昼夜通风。

3.6.2 肥水管理。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应加大膜下滴灌的水量和次数。2月至4月上旬,每3~5 d灌溉1次;4月中旬至7月上旬,每1~3 d灌溉1次。每次每亩用水10~15 m3,水中加冲施肥6~10 kg。根据作物长势,可二水加1肥。氮、磷、钾前期比例为1.1∶0.5∶1.4,后期比例为1∶0.3∶1.7。建议在番茄转色前,亩用生根膨果腐殖酸类肥料8 kg、大量元素水溶肥5 kg;番茄转色后,亩用生根膨果腐殖酸类肥料5 kg、大量元素水溶肥8 kg。

3.6.3 植株管理。随着果实的采收,应及时整枝、打杈、摘叶、落蔓,改善植株下部的通风和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和病害的发生。在番茄长有10穗果时打尖,当第二穗果采完后进行落蔓。落蔓应在下午进行,动作要缓、轻,逐渐下盘,打平滑圈。落蔓后植株高度宜为1.5~1.8 m,勿让果实和枝叶着地。

3.6.4 病虫害防治。此期主要有溃疡病、叶霉病、疫病、灰霉病、粉虱、蚜虫等,应提前预防。

3.6.5 采收。成熟前期因温度较低,果实转色较慢,提前上市的可在果面微红时采收;后期在果面70%变红时采收。

猜你喜欢

缓苗苗床通风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煤矿通风不良的危害以及通风安全检查项目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问题探讨
探讨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新买的花怎么养
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对露地辣椒生长及抗炭疽病的影响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早春菜定植前后,该怎样管理
预防春茬蔬菜畸形果三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