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双新”背景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
2021-12-07李洋
李 洋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2021年秋季黑龙江省正式进入“3+1+2”的新高考模式。在新教材、新高考(以下简称“双新”)背景下,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应当探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现实路径,打造能够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本文就“双新”背景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意义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和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有形抓手。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本轮新高考改革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新教材,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基于学情,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采用科学教学方法,做好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课堂教学的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教材中表述的数学内容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融为一体,落实“四基”,培养“四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新高考背景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融合的策略
(一)突出整体教学设计理念,开展主题式单元教学
在“双新”背景下,为有效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应当遵循整体教学设计理念,开展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即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教材内容的关联性进行剖析,采用一般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重组和整合,形成逻辑严谨的教学单元,开展单元(或主题)教学,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分析新课标和新教材,基于学情,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构建评价体系等,使得单元(或主题)教学模式发挥出最大价值。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可针对某章节中的多个小节进行整合,或对跨章节的知识小节进行关联性整合,形成特定的教学主题,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和顺序性,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质量。
(二)创设针对性数学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情境包括:现实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合理的教学情境是一节优质课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情,创设学生熟悉的、关联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创设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探究和实践。为了促进学生将已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学以致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情和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例如,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班级,教师要多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知识储备和经验,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班级,教师可多创设一些科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体验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体会数学世界的神奇奥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双新”背景下,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现有所学和认知规律情况,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设备,突出教学情境的数学化、科技化、直观性、现实化等,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得学生感受数学的理性之美。
(三)夯实“四基”,培养“四能”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夯实“四基”,培养“四能”。夯实“四基”,就是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基本思想的培养;培养“四能”,就是要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进行培育。“四基”“四能”是教师研究新教材和组织课堂教学的有形抓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学情境提出多样化、多层次的问题,进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独有的魅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建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概念课,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学习,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深化经历体验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培养数学思维,正所谓,没有过程就没有思维。对于习题课,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课学习的“四基”,建立通过基于数学知识本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系,使学生反复经历利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四能”。
(四)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基于学情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利用信息技术,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好课时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思维习惯,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不断完善脑海中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例如,在进行人教(A)版普通高中数学第三章函数内容的教学时,学生在学习幂函数的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回顾之前所学习的研究函数问题的一般套路,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积累数学基本经验,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五)抛出高质量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好的问题是思维的源头,“提好”问题,提“好的问题”,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预设问题和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应当抓住数学本质,抛出高质量的数学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思考。在一般思考学习中,学生主要进行的是对概念与逻辑的推理演绎,从而得到知识内容的关联性。在深度学习思考时,学生需基于数学问题观察、思考数学信息的异同性,分析数学信息的相关性,建模等,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先谈想法,再通过追问使其想法明晰、准确,逐步地在学生脑海中构建起知识的主线和体系。这样做能够促使学生理解概念、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当然,还要结合合适的教学情景、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脑思考、用嘴表达等,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有所发现”到“全面发现”“悟”到“顿悟”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充分体现了“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的教学真谛。
三、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本轮新高考改革的重心,它既被教师熟知,又被教师忽视。我们教师要不断地思考,“如果没有高考,我们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且不可替代的基本素养。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把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摆在首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