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现状与路径探析

2021-12-07陈雪明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党史红色

陈雪明

(徐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重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在2021 年建党百年之际,习总书记更是提出“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在“四史”学习教育中更加重视党史学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这百年奋进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深入推进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精神力量,学习和理解红色政权从何而来、为何而来,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一、新时代背景下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1.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主要路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接续奋斗中铸就了庞大和深厚的精神谱系,积蓄了丰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更是锤炼了鲜明和过硬的政治品格。因此,学习好、总结好我们党的历史教训,传承好、发扬好我们党的成功经验就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开展广泛而有效的党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把党史教育和思政教学充分融合,传播正确的党史知识,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深化青年学生对中共百年党史的认识,进而充分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培育能够承担时代使命和重任的时代新人。

(2)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需要

2021 年5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思政课与党史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制度依据和重要遵循。目前,高校思政必修课都不同程度的与党史教育交叉融合,我们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思政课本身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教育体系来有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教学过程中,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正确的价值理念来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等重大问题,通过重要事件的发生和典型人物故事来进行具体解读和剖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

(3)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理论需要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和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拼搏奋斗史,呈现了无数英雄人物为着同样的理想信念而燃烧自己生命的故事,这些都值得今天的青年学子去了解和学习,来深刻体会今天的中国来之不易,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和正确的党史观。然而,随着当下网络平台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出现了一些用虚构和片面的内容来歪曲真相,丑化英雄人物等的现象,这些让对真相一知半解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用扎实和全面的党史知识帮助学生去正确和科学地辨析网络上的各种思潮,以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2.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可能性

(1)高校思政课与党史知识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本科生四门高校思政必修课的教学内容中都不同程度地包含了党史知识,与党史教育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其中,尤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最为突出。“纲要”教学内容与中共百年党史有着大幅度的重合,侧重于史实的阐述与经验教训的总结;而“概论”教学同样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侧重于党的思想理论的阐释和分析。另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则是分别从党的事业发展规律和中国精神的发扬传承等角度与中共党史交叉,这些都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

(2)较为系统完善的思政教学体系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在思政课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教材、课程评价、队伍建设、教学实施等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成熟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运行体系,使高校思政课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目前,我国高校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分别设置了内容较为完善和门类较为齐全的思政必修课程,并不断更新相关教材,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持续优化教学体系。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于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高度重视,不仅提出“三为、六要、八统一”的建设要求,还在政策、制度、数量、经费等各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现有条件都有利于迅速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体系。

二、新时代背景下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状分析

从2010 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的颁布到2021 年《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的出台,国家对于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都十分重视,在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扶持之下,“近年来,党史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专业人才培养和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比如在课程设置上,在原有的思政必修课程的基础上,部分高校开始陆续设置了与中共党史相关的选修课,尤其是2020 年中宣部、教育部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中更是明确提出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开设“四史”相关选修课,确保学生要在其中至少选修一门课程,这为高校开设党史相关选修课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和制度支持,促进高校党史课程的开设和完善;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高校党史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日趋成熟和完善,为全国各地高校包括思政课程在内的党史教育相关学科的师资队伍提供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为党史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储备。

面对推进党史教育的现实需要,很多从事一线教学的思政教师也对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探索成果。在本科思政课程中,“纲要”课是与党史学习教育联系最为紧密,在“纲要”课程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一个典型历史事件为中心,采用专题教学的模式”,“基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遵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脉络,阐明党的发展历程”,最终“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在“概论”课程中,“中共党史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的生动历史,其中蕴含着大量丰富而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素材和案例,其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和感召力远远胜过单纯的理论说教”;在“原理”课程中,侧重于通过百年党史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正确性,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要重点突出;在“思修”课程中,则可以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相统一,从百年党史中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历程。另外,很多高校在推进“大思政”格局的过程中,还开展了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的相关活动。如成立各级党史宣讲团奔赴各院系开展党史讲座、组织师生参与党史学习社会实践活动、遴选一批优秀的师生代表共同参与党史宣讲、开展各级各类党史知识竞赛、举办红歌比赛和红色电影展等等,以多种形式促进党史学习与思政育人的结合,调动广大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取得了广泛和积极的影响。

当然,目前高校思政课在党史学习教育方面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也还有需要提升的空间。有学者认为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高校思政课程的调整,“中共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出逐渐弱化的趋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思政课程的内容设置存在部分重合、不够系统、缺乏整体设计等问题;受思政教师本身专业不同的影响,部分思政教师对党史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有限,对课程的讲解“呈现出表面化特征,多限于教材内容的传统讲解,缺乏有效的知识迁移”,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政教师教学方式没有做到及时更新,而传统说教式的授课也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当下网络平台多样化、思想多元化的客观发展趋势,各种错误思潮在网络的蔓延,也给被称为是“网络原住民”的“00”后青年学生接受正确的党史知识带来了一定挑战。

三、新时代背景下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分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当前各种有利的国家政策优势和高校党史教育中存在的发展空间,除了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之外,如何更好地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思政教师师资队伍的党史知识和党史理论建设

就目前而言,全面系统地落实高校党史教育的具体工作主要还是在于思政教师。因此,加强高校思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拓宽思政教师的党史知识视野、夯实思政教师的党史理论基础、提升思政教师党史教学技能,以及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和效果等,就成为了当下的首要任务。不仅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在制度和财政上大力支持,组织不同层次思政教师的党史知识专业培训和党史教学观摩活动以及党史教育教学、党史理论等相关研讨和论坛活动,加强不同地区和学校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还可以开展各类形式的党史教育技能竞赛,遴选一批优秀的党史教育教师队伍进行表彰,烘托和引导党史学习和教育的热烈氛围。在高校设置专门的党史类书库,为高校思政教师学习党史提供必要的文库支撑。同时,高校思政教师更要有主动提升自己党史相关理论和知识的意识,在日常学习和备课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党史知识和理论的学习,积极主动与校内外的党史教育教师、专家请教和探讨教学技巧、教学思路等,并及时学习最新党史研究成果,运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便于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运用党史知识,更有效地将党史知识和精神理念与本课程内容进行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重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思政教育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判断思政教育到底搞得好不好的最终标准还是学生的收获大小。因此,不论是高校已设置的思政必修课,还是陆续开设的党史相关选修课,亦或是开展的各类以学习党史为主题的活动,我们还是应当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和服务对象,让党史教育深入学生的头脑和心灵。当代青年学生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对各种网络平台和科技产品的接触和运用都十分频繁和熟练,并且个体意识较强,思维和语言表达都非常活跃。所以,这就要求从事党史教育的工作者要转变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将党史教育内容与时政、时事相结合,语言表达要“接地气”,要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在讲解党史故事案例时,要注入真情实感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充分重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利用好新媒体优势,丰富师生互动形式;同时,还有给与学生足够的展示和表达空间,组织开展多样化党史学习活动,如红色阅读、红色征文、红色宣讲、红歌比赛、红色主题展览等。当然,在丰富学习形式、增强学习趣味性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守住教育的底线,谨防形式的过度娱乐化。

3.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红色教育资源

除了课本上和网络上的党史知识学习之外,我们还应当利用好本省市以及本校的红色教育资源,通过这些最直接、最鲜活的近距离案例和故事,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在党的百年奋进历程中,无数中共党员谱写了一部部感人的人生篇章、留下了一个个珍贵的红色印记,在每件革命文物、每张党史图片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具体和鲜活的党史故事,接续着一个完整的历史脉络。每一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甚至很多高校在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都留存了这样的红色印记。以江苏徐州市为例,徐州市“八号门”事件遗址便是江苏省第一个党支部建设的历史见证,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贾汪起义旧址、碾庄圩战斗纪念馆以及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等都是在解放战争中留下的著名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革命战士的王杰烈士陵园和展现了改革开放发展成绩的马庄村等,以及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主体所建立的中国第一家赤脚医生博物馆都是我们进行党史教育的本土资源,另外,还有很多徐州藉革命人士的故事,如徐州铜山县人氏胡大勋,他曾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赫赫战功,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站在改革发展的一线,为徐州市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一生便是对一名中共党员职责的最好阐释。这些都共同构建了我们百年党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我们需要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好这些本土红色教育资源,解锁每一个历史细节,组织学生身临其境的重温本土红色记忆,比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解读红色档案、重走红色之旅、开展红色故事展演等,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和体悟红色精神,使红色文化充分地滋养青年学生的心灵,进而激发学生爱党爱国和爱校的情感,更好的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要利用好现有的各类资源,开展丰富有效的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青年学生深入了解我们党的历史贡献和重要成绩,认清国家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好地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出一代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思政课党史红色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