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2021-12-07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户现代化转型

郭 磊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近年来,我国日益关注现代农业发展和小农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推动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确保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小农户进行有机衔接,以使小农户能够充分共享到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从而使小农户的增收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解决小农户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使小农经济发展焕发出更多的活力,确保在小农经济发展空间得到拓展的过程中使乡村振兴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为此,本文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小农户转型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深入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小农户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以此探明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小农户的转型之路。

一、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小农户转型的必要性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小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自身存在的生产规模小的特征,使其在农业领域受到的关注和扶持较少。为全面实现农业快速发展,解决小农户生产上的问题,加快小农户转型是非常必要的,其必要性体现在3 个方面:首先,通过小农户转型,能够缩短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采取各种惠农政策能够确保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得以逐步减小。长期以来,我国在出台各种扶持政策时,很多受益对象都是农业生产大户,而且我国工商资本具有明显的逐利化特点,这也使得一些地区的农村内部贫富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容易造成小农户参与生产的积极性降低,最终导致我国农业生产总量减少。为更好的促进农业增效,只有加快小农户转型,才能使其具备价值实现的载体,进而使贫富差距得到有效减小,从而确保我国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小农户分型可使农村变得更加稳定和谐。很久以来,小农户都处于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虽然其为农村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因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难以经受较大的生产风险。通过加快小农户转型,可使小农家庭经济具备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与竞争力,进而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使现代社会及农村经济变得更加稳定。最后,促进小农户转型能够推动我国绿色化农业的发展。由于一些小农户并不具备较强的生态环境意识,这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只是注重生产的便捷性与生产效益,忽视了对土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利于我国绿色农业的建设。同时,实现农业绿色化发展则需大量的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小农户自身经济收益有限,在绿色发展意识低和经济压力的双重作用下,绝大多数的小农户难以开展绿色化农业。为了实现小农户的转型,就必须要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有效引入农业绿色化理念,以此增强小农户的生态环境意识,使其认识到农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农业生产实践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出农业绿色化理念,进而使广大小农户在农业绿色化发展理念的带动下,逐步落实农业绿色化发展内容。同时,落实小农户转型发展工作,政府部门会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缓解农户经济上承受的压力,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逐步缩小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小农户参与生产劳作的积极性,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小农户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小农户在分散经营方面存在天然弱势

对于分散经营来说,通过精耕细作能够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率。不过,因农业生产规模存在局限性,再加上耕地呈现出细碎化特点,这使得资金、劳动力、技术等方面的要素难以得到优化配置,这也造成分散经营存在明显的生产弱势,进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对于广大的小农户来说,其土地经营规模通常都在50 亩以下,不过这些小农户的土地经营面积累加起来却占到全国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这也充分说明小农户仍旧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经营主体。而对于我国现代化农业来说,其发展质量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水平,但是农业现代化所提出的要求却是采取专业化分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推行生产社会化等内容,而小农户则明显达不到这些要求。另外,小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水平偏低,土地经营面积较少,采取的生产方法及工具也较为落后,这使其农业生产水平普遍偏低。并且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还需要确保农业生产储存及运输等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资本投入水平、土地经营规模和资金回报率,并保持顺畅营销渠道,这些也是小农户无法具备的。

2.小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存在产业脱节问题

一方面,小农户并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这也使小农户在农产品供需生产中出现严重的失衡问题。对于农产品来说,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无法进行统一集中。在生产空间方面则呈现出高度的分散性,不过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却非常集中,这也使得众多的小农户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过程中,因长期存在技术及资金方面的制约,使其在生产过程中难以扩大自身发展规模,从而在对农产品进行供给时,无论是农产品数量还是农产品种类都较为有限,无法对现代社会的农产品需求进行有效满足,进而使农产品在供需过程中经常出现错位或缺位现象。而且小农户在发展过程中无法获取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在获取传递和转化信息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滞后性,这也造成其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情况来对生产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在农业生产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这也造成小农户对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非常差。另一方面,小农户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没有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这也使其难以对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有效的运用,对技术信息的获取难度也较大,无法对经济创新形式进行有效适应,同时我国正不断迈入老龄化社会,这也使得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日益明显的“农户兼业”现象,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而留守于农村的民众则普遍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这些人群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及意愿也普遍缺乏,正是因种种制约因素的限制,使得小农户的升级发展面临重重阻碍。

3.小农户在融资贷款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农业中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在组合过程中需要大量资本来进行黏合,这样农业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增效增收目标。对于小农户来说,其在转型过程中,为了和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有机衔接,就必须要保证资金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而这就需要具备宽松的金融环境。不过,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环境却并不完善,无法对小农户的资金需求进行有效满足,从而导致小农户在转型过程中变得过于被动,这体现在以下3 点:其一,小农户在融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抵押担保物,从而影响其融资能力。小农户所经营的土地并不具备明显的财产属性。我国也并未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抵押贷款,银行也没有对小农户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进行有效担保,从而造成小农户在融资过程中缺少抵押担保物,这给小农户的转型发展造成了很大困难。其二,银行很少开展涉农贷款业务,这是因为银行在开展涉农贷款业务时需要投入大量的风险监管成本,而且还要收集大量的涉农贷款信息,这也使其并不具备较强的积极性来开展涉农贷款业务,而小农户也因金融产品的缺失或银行服务意愿的缺乏,导致无法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充足的资金来进行转型发展。其三,小农户在对融资资金进行获取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即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对小农户进行放贷,但因小农户在资金需求方面呈现出较为分散、数量少、次数多等特点,而且经营规模也往往较小,这使其只能被动地接受金融市场价格,无法针对金融产品进行议价,不仅需要对融资服务费进行承担,还要承担融资使用费,高昂的融资投入成本也进一步削弱了小农户在升级转型中对所需资金的信贷意愿,并由此阻碍了小农户的顺利转型。

4.小农户难以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我国虽然积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及机械设备,但是推广对象却主要以农业生产大户为主,而小农户则很少成为农业先进技术与机械设备的推广受益对象。首先,我国在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只是对农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需求进行了考虑,却并未对小农户的农业技术需求进行考虑,这也造成小农户没有渠道掌握先进的现代农业应用技术,从而使其在农业生产中仍旧采取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而这势必削弱了小农户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最后,我国在推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所制定的各种政策,并没有对小农户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和关注,这也使得这些优惠政策和资金补贴都是以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为扶持对象,而广大的小农户却无法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和资金补贴,这也导致其无法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有效分享,从而严重阻碍了小农户的转型发展。

三、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小农户转型的实现路径

1.对农业现代生产体系进行积极构建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需要结合我国国情,根据我国气候特点及土地分布特点来开发对应的现代农业技术及农业机械,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加工、质量、安全等相关领域进行攻关,以此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量与质量,促进农业绿色化发展,使人和自然能够健康和谐、绿色发展。此外,还要对农业物质装备进行优化,对农业生产装备进行不断的提升与改善,确保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利用率得到不断提高,使农村劳动力匮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针对贫困地区的传统农业,则需通过现代技术设施及装备的有效利用来进行改造,以此开展健康农业、绿色农业,推行“一村一品”工程,使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实现有效对接,使小农户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得到解决,进而提高其经济效益,实现精准脱贫。我国还需要对农业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积极构建,确保合作组织、服务机构等力量得到充分发挥。

2.对农业现代产业体系进行构建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对现有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快速调整,使产业融合内容得到不断丰富,提倡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发展,使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能够和农业进行相互融合,使农业功能得到有效挖掘。此外,还要对农业新业态及新产业进行扶持与发展,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使农业全产业链得到相应的改造与升级。我国还要对农村三产融合模式进行不断探寻与创新,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广大小农户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小农户的主体意识及身份认同,使其具备更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并对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和乡土文化等进行充分挖掘,组织广大农民进行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以此提高其农业生产能力,使我国尽快培育出一批批能够推动小农户转型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3.对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与健全

我国需要对农村土地和小农户关系进行深度审视,对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使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得以顺利构建,使小农户能够对改革发展红利进行有效共享。同时,还要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机制进行不断摸索与建立,采取联耕联种、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土地互换等方式,以此扩大小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并且还要对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进行创新,使小农户能够积极参与到农业现代化进程之中。我国还要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行打造,确保小农户的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并根据小农户的金融需求来开发出对应的金融服务产品,以使小农户存在的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4.加强财政支农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我国需要确保价值链收益分享过程中,能够使小农户充分参与其中,而这就需要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相应调整,确保财政补贴能够覆盖到广大的小农户群体。可采取股权分红、订单农业等方式,以使小农户在价值链与产业链收益分配中得以全程参与。并且,还要对农民增收渠道进行不断拓宽,引导广大农民进行就业创业,并对创业就业扶持服务体系进行健全,通过完善创业就业服务条件,采取资金优惠、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举措,以使乡村小农户在返乡创业人员的不断带动下实现增收目标,进而促进小农户的转型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小农户的转型之路进行不断探索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当前,我国小农户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制约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衔接。为了促进小农户的升级转型,实现增产增收目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就必须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积极探寻能够解决小农户转型问题的有效策略,确保小农户得以顺利迈入转型之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根基。

猜你喜欢

农户现代化转型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