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2021-12-07王景妍
王景妍
(衡水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党的十八大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大学生的党建工作作为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面。冀中南地区位于华北平原腹地,位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创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是红色资源内容丰富的“老革命”地区。如何将冀中南红色文化资源与在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责任。
1 冀中南红色文化资源及其精神特点
1.1 冀中南红色文化资源概况。冀中南红色文化资源,在物质文化方面,包括冀中南各地(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邯郸、邢台六市)的革命遗址、遗物,革命纪念场所及革命文献等以物质载体形态出现的革命精神。主要包括:西柏坡红色旅游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129 师司令部旧址、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冉庄地道战遗址、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狼牙山、西柏坡纪念馆、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旧址、冀南烈士陵园、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抗大陈列馆、安平县党支部纪念馆等红色革命遗址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非物质文化方面,即红色精神,主要表现为不以物质为载体的红色文学作品、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红色制度等。其中最著名的红色精神为西柏坡精神,还有耳熟能详的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及歌曲 《歌唱二小放牛郎》 等等。
1.2 冀中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特点
1.2.1 具有时代性及现实意义。冀中南红色文化资源完整地见证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动地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作风和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是我们穿越时间之河真切感知历史独特革命精神的媒介和载体,具有超越历史时空的活力[1]。其经久不衰的优良革命传统引领当代人民奋发图强,使人民群众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1.2.2 具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性。冀中南红色文化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高度凝聚,如:革命先烈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图强自律的精神,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这些都为广大学生党员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能量。
1.2.3 具有文化传承性。冀中南红色革命文化有着特殊的历史和时代意义,既承接历史又维系当代,不仅对当代人追忆曾经那段艰难困苦却又激情燃烧的岁月有重要的纪念意义[2],更对推动社会主义的文化繁荣、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以及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巨大作用[3]。
2 冀中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途径
本研究以问卷形式对衡水学院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及积极分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针对“党员教育的最重要内容”,90%的人选择的是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提高理想信念教育你所喜爱的学生党建工作形式”,从高到低依次为实践考察、红色旅游、观看音像资料、红歌传唱、革命故事演讲、书报研读、讨论学习。结合调查分析结果,笔者认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 拓展思政课的理论课程教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意从知识层面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认同。比如在讲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爱国主义专题时,以红色文化资源为素材,分为爱国之道、雄关漫道、人间正道这三部分进行解读,插入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通过播放战争纪录片,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与担当精神。此外,还可以开设面对全校的思政课公选课,扩展学生的理论基础。如衡水学院开设“衡水地域文化概论”,其中包括红色地域文化专题,使学生对身边的红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要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开展体验式教学。比如参观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馆等,将课堂教学拓展为现场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到革命精神与民族大义。
2.2 环境熏陶,营造高校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党建工作的重心在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在于入脑入心。红色文化资源的熏陶和体验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途径,让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校本教材,最终进学生头脑。将红色地域文化资源和学生的党团活动、主题活动紧密结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文化作品,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例如校园内设置红色地域文化回廊、红色文化角、灯箱宣传栏定期开展红色文化展览等,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党建工作与校园红色文化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回顾历史、缅怀先烈的同时,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践行。
2.3 因材施教,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各专业针对专业特点与学生自身需求开展党建工作。红色实践考察、观看红色记录片是各个专业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除此之外,文科类专业可开展交流、讨论、读书会的形式。例如,衡水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课前,进行了“课前一歌”活动,以红色歌曲为对象,既活跃了气氛、增进了师生交流,又加强了对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的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口述史活动,利用假期让学生对自己家庭或周围20 世纪重大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进行访谈,并结集成册出版名为 《寻访历史记忆》 的书籍。学生通过口述史的实践体验活动,增强了爱国之情。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每周组织“学思践悟”活动,通过经典诵读、经典解读、红色文化研讨等内容,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引领全校红色文化学习的方向。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位于衡水市安平县,每逢节假日,思政专业的学生党员轮流担任展览馆的志愿讲解员,更深入地了解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衡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支部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党支部,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员组织的先锋模范的作用,对学校的党建工作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4 开展红色党建网上课堂。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党务工作者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红色党建工作,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有益补充。完善红色文化网站内容,增加对冀中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共享,如红色影视、人物传记、人物访谈等内容,学生观看之后,进行评论,发表感想。组织开展“红色网络课堂”党课直播活动,这是校园党建工作的新形式,也是学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支撑,能够有效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