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策略
2021-12-07房聪颖
房聪颖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河北 承德 068455)
森林资源是林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根据现阶段森林经营的现状,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改进管理措施,充分认识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林业工程造林中的管理重点
随着低碳生活、保护森林和森林能源再生等环保理念的广泛普及,为实现林业项目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相关人员应充分了解林业工程对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作用。植树造林是改善林业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措施,林业项目需要将生态保护理念充分融入森林管理行动的每一个环节,需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全面系统地确保相关管理工作和林业项目的进行。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应以林业和民用项目的长期发展为基础,在准备工作中,要兼顾林业基础的准备工作,实现林业项目的整体协调发展。
2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造林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符
绿化规划与管理是造林管理的基本前提。从区域上看,既要结合林业项目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又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当地情况调整措施,合理实施造林管理计划,包括林业工程的长期发展规划等。然而,在现阶段的一些区域造林项目中,造林计划严重偏离了林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体现在这几方面:一是为响应国家造林和环境保护政策,部分地区开始盲目植树造林,不仅浪费了资金,而且浪费了土地[1]。二是重新制定造林规划需要专业人员事先进行实地调查、气候监测、苗木资源管理等其他任务的准备,在准备充分的基础上,分层次进行管理和培养。而许多地区缺乏足够的准备工作,加上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使得造林评价和二次评价难以进行,最终导致造林管理困难,阻碍了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三是许多地区希望通过植树造林管理和林业项目的实施,立即改善生态环境,然而植树造林是一种长期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节约型项目,如果过于匆忙,就会适得其反,导致规划不合理、规划不充分,影响林业发展[2]。
2.2 造林管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比较落后
造林管理专业人员素质、技能决定着林业管理质量,当前林业工程中造林管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落后,严重影响了造林管理工作的开展。当前造林管理人员队伍中存在着结构性人才短缺问题,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少,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学历不高。人员队伍整体文化水平低,在林业技术推广和应用、指导林农、服务林农等方面非常吃力,能独立完成造林设计、伐区调查等管理业务的人员很少。此外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低,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方面存在着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影响了队伍的长远发展。
2.3 造林管理资金比较紧张
林业工程的管理在很多方面需要一定的财政支持,例如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引进森林设备和病虫害的治理。林业项目需要相关设施和技术投入,需要为林业项目的管理设立一个专业财务管理部门。但在某些地区,林业项目管理没有专业的管理部门。而有些地区林业项目的资金管理存在问题,例如财务人员不能合理地使用每一笔资金,不能合理分配资源,甚至有些财务人员会无意识地披露财务情况。
3 改善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措施
3.1 坚持造林管理与科学发展同步进行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森林管理的出发点和目标,为达成该目标,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充分认识林业项目科学规划的重要性,从森林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造林,全面管理。二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主要是指林业的优化应考虑综合因素,一般包括土壤pH值、气候特征、水文特征等,综合该地域特征优选树种,做到适地适树,杜绝形式主义,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开展造林工作。三要科学造林,科学应用新的造林技术,不断丰富现有的造林经验,在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同时促进林业发展[3]。
3.2 加强对林业工程的财务管理和资金引进
(1)坚决杜绝林业项目资金浪费,实现资金合理配置,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林业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应明确。根据行业的长期规划和发展制定相关财务计划,应要求工作人员在造林管理过程中分级管理、严格控制所有资金收入和任何应急支出,合理控制造林成本[4]。
(2)建立引入长期有效资金的机制,将林业项目与林业的生态效益与旅游业联系起来,以增加林业管理资金的投入。
3.3 加强造林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强森林经营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经营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加强林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如与全国高校合作,建立林业、农学院优等生阶段培训基地,鼓励其参加各地区林业工作和继续研究,提高中国林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改进现有森林技术的可行性评估,以及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5]。在引入人才时,适度地拓宽年龄限制,提升待遇,以待遇留住人才。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涌现,要强化在职人员培训,每年组织林业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人员知识和技能的与时俱进。
3.4 严格规范标准化技术管理活动
造林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化技术开展工作,以技术确保造林工作质量。具体来说,造林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整地、苗木选择及质量检验、优选造林时间、人工造林、幼林抚育等流程进行造林工作。造林不仅具备经济效益还兼顾生态效益,技术管理活动中相关人员需要具备前瞻性眼光,对造林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设计和管理,从而确保造林目的的实现。
3.5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幼苗跟踪管理活动
大数据技术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幼苗跟踪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为:通过使用移动客户设备和大型数据管理平台定位设备来确定苗木位置,收集有关幼苗的生长状况和涂层特性的综合数据,以便为芽苗提供最佳繁殖条件、害虫防治方法;当苗木春天发芽时,科学地调整水分和养分以及土壤的pH值,从而提高植物生长质量。
3.6 坚持林业技术原则,开展人员培训活动
传统造林活动中的员工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将不再能满足森林管理的需要,未来的造林活动将以技术需求为主,以促进绿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6]。要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和技术水平,明确员工职责;还要控制技术的半衰期,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绿化和维护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创新设计,从而促进林业创新和技术体系更新。从这三方面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技术体系的完善,为员工提供专业学习机会。
4 合理分配管理资金
资金是造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强化资金管理,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造林管理中要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完善资金管理流程,建立专户管理,相关资金经费必须确保票据的真实、合规以及手续齐全,严禁超额支出。做好资金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建立独立的财务监督检查机构,对资金去向、营造林业务完成情况、苗木费用等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公示,建立公开透明的资金管理制度,从而提升造林管理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度重视造林工作,为了提高运行质量,对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人员队伍建设在技术造林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造林业务计划,严格实施和规范管理活动,确保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