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1) 新时期稻渔综合种养的新目标新任务
2021-12-07湖南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410006肖光明
湖南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410006) 肖光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农村部也下发多份文件,明确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要以“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为原则,明确“稻田沟坑占比不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水稻平原地区每667平方米产量不低于500千克、丘陵山区每667平方米产量不低于当地水稻单作平均单产”。
稻田养鱼在我国历史悠久。新时期,稻田养鱼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和消费习惯来选育不同的稻、渔品种,转型升级为稻渔综合种养,这是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耕地安全保护双向倒逼的结果。
1.化解国家要粮与农民不愿种粮的矛盾2020年,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把粮食面积作为约束性指标、产量作为指导性指标下达各省(区、市)政府,压紧压实责任。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愈发必要与重要。稻渔综合种养产品因其绿色生态的高品质带动了产出效益的提升。如2020年,湖南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在湘西试验站辰溪县试验示范基地开展的“稻—鱼—鳝综合种养新模式”,每667平方米可产出稻谷524千克,折算精米325.4千克,按每千克11.6元的市场均价折算,可获益3774.6元;产鱼48千克,按每千克52元的市场均价折算,可获益2496元;产鳝鱼37千克,按每千克90元的市场均价折算,可获收益3330元,总计收益9600.6元;除去各项成本,每667平方米可获纯利约5994.6元,每667平方米产出效益大幅提升。这说明让农民兄弟钱袋子鼓起来,才足以激发其种粮积极性。
2.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更高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农产品最终流向老百姓的餐桌,安全是底线,品质是需求。传统粮食种植和水产养殖无法从生产模式构建的源头上完全杜绝投入品的违规使用,而稻渔综合种养科学利用水生生物与水稻作物的共生关系,从生产模式构建上就杜绝了投入品的过量和违规使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实现了产品绿色优质。
3.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中国是世界上化肥与农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但化肥和农药的整体利用率不足40%,有超过60%的残留进入了稻田环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耕地养分失衡、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等诸多问题。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下,为确保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必须严格管控农药、化肥施用,从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湘发电〔2020〕1号)也将“科学推广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作为推进大通湖水环境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措施之一。
因此,新时期稻渔综合种养要始终坚持稳粮保地的发展主线,以生态效应为根本,经济效益作动力,品质安全当保障,将其作为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三赢”的发展良方进行统筹布局与科学推广。(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