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

2021-12-07王晓辉

江西农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传染性畜牧养殖场

王晓辉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农业农村局,四川 绵阳 621000)

畜牧养殖业中选择养殖的动物为已经完成人工饲养驯化的动物,养殖的过程分为饲养与繁殖两个不同的部分,这就意味着动物的生长以及繁殖全阶段都需要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进行。在动物生长以及繁殖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类型疾病的侵扰,这些疾病的影响力以及影响范围有所差异。严重的动物疾病不仅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还会导致动物死亡。同时,许多动物疾病还有着传染的特点。动物疾病的发生会极大地影响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带来养殖损失,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控制给予重视,采取积极防控措施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1 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动物疾病类型

动物疾病类型一般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疾病以及其他疾病。

首先,最为常见的是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特点在于具有传染性。专业的畜牧养殖中养殖量较大,传染性疾病会在养殖的群体中流行,容易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传染性疾病指特定的微生物以及病毒等,在动物接触的过程中不断传播,导致感染疾病的动物数量增加。传染性疾病的类型较多,不同类型的疾病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被感染不同疾病的动物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可以根据症状与检测结果,判断传染病的类型。

其次,是寄生性疾病。导致动物出现寄生性疾病的因素是寄生虫,寄生性疾病的存在是极为常见的,不同动物品种易感染的寄生虫类型存在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动物感染寄生虫的表现也不同,寄生虫容易影响动物幼崽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其死亡。

另外,畜牧养殖的动物还会出现其他疾病。动物的生长与生活与人类有着相似性,其身体不同部位的病变或者由于外伤引起的疾病,也是常见的动物疾病。一般这些疾病具有自限性,仅对于患病的个体有所影响。

2 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病因分析

2.1 动物自身的内在因素

在动物的繁殖以及生长过程中,由于动物自身因素造成的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在动物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下,各类疾病都较为常见。首先,最为常见的疾病为普通病,例如,怀孕动物在怀孕以及生产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孕期疾病,这与动物的自身身体素质相关,在母体较弱的情况下,产下的幼体也容易患有先天性疾病。其次,传染病以及寄生虫也会在母体以及幼体之间传播。由于动物自身因素导致的疾病具有不确定性,预防控制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1]。

2.2 环境因素

动物的生长环境对于动物的健康状态有着持续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畜牧养殖中会选择适应于某种动物生长的自然气候、区域进行动物的养殖,因此气候等大环境因素对于动物健康的影响相对不明显。然而,在气候异常以及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动物的身体状态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例如,在极端严寒的情况下会出现动物冻伤甚至冻死。动物的生活环境对于健康的影响更为具体,在养殖场通风效果不佳且卫生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动物容易受到细菌与病毒的威胁,出现传染病。

2.3 管理因素

在现代的畜牧养殖中,动物防疫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防疫管理是影响动物疾病的重要因素,通常在动物的出生以及生长阶段,需要通过各类防疫手段,预防动物受到常见传染病的困扰。通过防疫管理合理用药也能够增强动物的体质,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实际上,养殖管理工作的涉及面广,养殖场的设计、饲养管理以及卫生管理等因素,均属于管理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动物的生长状态以及生活环境,在管理水平不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动物疾病[2]。

3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

3.1 建立有效的安全检疫制度

科学的安全检疫制度的建立以及检疫制度的正常实施,能够有效预防各类动物疾病,促进畜牧养殖综合水平的提升。相关人员需要确定安全检疫的工作重点,根据综合因素制定安全检疫制度。首先,畜牧养殖的过程中需要人员的参与,需对于进入养殖区域的人员、车辆以及物品等进行严格的检查。进入养殖区域的人员、车辆等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避免带入外部的细菌与病毒,确保养殖区域环境的稳定性。其次,需要严格根据动物疾病预防的需求,通过疫苗预防与药物预防的方式,完成防疫工作。在疫苗与药物的作用下,饲养动物的患病率将会明显地降低。另外,需要在动物养殖区域中进行定期的大规模消毒,尤其是在出现传染性疾病的病例时,需要及时地隔离传染动物,并且完成彻底的消毒工作,阻断疾病的传播。最后,还要对引种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引进动物与原有的动物群体发生接触,引进的动物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单独饲养。在单独饲养的阶段,需要对引进动物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避免引进动物带入疾病,影响动物种群的健康[3]。

3.2 提升动物饲养的管理水平

畜牧养殖动物的饲养管理水平,对于动物的健康状态以及疾病预防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首先,需要重视管理理念的更新与优化。在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以及不同种类的动物养殖中,需要关注的管理重点有所差异,如某些动物的繁殖速度较慢,需重点关注繁殖的问题并且做好对动物繁殖阶段的健康管理。其次,在动物疾病的控制中,需要做到以预防为主,结合养殖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定期的防疫检查与消毒管理。在药物与消毒剂的选择上,需要严格选品,避免各类药物对动物的生长带来不良影响。另外,需要重视动物的饲料管理,饲料的配比以及饲料的质量会影响动物的健康,需结合动物的生长阶段判断其身体需求,对饲料的配比进行合理调整,及时加入各类营养物。还要对进入到养殖区域的饲料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由于品质控制问题或者储放问题导致饲料的品质不佳,影响动物的进食与健康状态[4]。

3.3 优化畜牧养殖的综合环境

首先,在建设养殖场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养殖工作的需求对场地进行科学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因素包括:动物生活空间的划分,确保动物活动空间的充分;要满足养殖场内部的通风与保温条件,在合理通风的同时避免养殖场内部出现温度过低的问题;其次,需要关注养殖场周围的环境状况,结合环境进行设计优化与针对性管理。例如,需要避免在养殖场区域种植大量的植物或者出现大量的露天区域,因为植物的增加会导致养殖场湿度增加,潮湿环境下容易引发动物疾病。同时,养殖场中的露天区域中可能会出现野生动物以及野生鸟类,它们可能会带入细菌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另外,在养殖场的管理工作中,尤其需要重视卫生与消杀管理工作。在正常的养殖状态下,需要完成对养殖区域的日常卫生管理,为养殖场生猪出现疾病或者在周围其他养殖区域出现疾病后,则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杀,确保环境的健康。

3.4 应用针对性的动物疾病控制手段

在养殖环境良好以及动物管理工作正常的情况下,畜牧养殖工作中仍旧会出现动物患病的状况。为此,需根据动物患病的状况以及患病的种类进行针对性的疾病管理。首先,需要确定动物所患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对患有传染性动物疫病的个体需要进行及时的隔离,采取单独饲养治疗的方式帮助动物恢复。同时,对于患病动物所在区域的其他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可以在饲料中加入预防药物,起到预防的效果。其次,对于患病动物的病况以及用药状况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的信息对于当前的治疗以及今后的疾病管理,均能发挥积极作用。可建立养殖疾病治疗档案,作为今后疾病管理的重要参考。另外,在动物患有自限性疾病的状况下,需要根据动物患病的严重程度选择治疗策略。如,由于外伤导致的疾病,需要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在群体的接触中造成外伤的刺激,导致伤势恶化。对于非严重疾病,采取正常的药物治疗以及观察即可[5]。

4 结语

畜牧养殖行业中,动物疾病的发生对于养殖经济效益有着不利的影响。为此,需要了解动物疾病的不同类型,并且分析动物疾病的成因,结合动物患病的因素,制定出合理的疾病防控策略。首先需要建立有效的安全检疫制度;其次需提升动物饲养的管理水平;另外可以优化畜牧养殖的综合环境,减少动物发病率;最后还要应用针对性的动物疾病控制手段,进行有效的疾病治疗。

猜你喜欢

传染性畜牧养殖场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研究
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常见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