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措施和方法思考

2021-12-07施永平

江西农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大径间伐杉木

施永平

(浙江省缙云县括苍山林场,浙江 缙云 321404)

我国杉木种植地主要为南方地区,通过推广应用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可有效实现杉木规模化种植,并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 杉木大径材培育意义

经济社会发展使木材需求量急剧增加,为有效满足各行各业发展需求,应切实增加木材供应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森林资源管理的压力。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森林面积均处于缩减趋势,资源短缺情况较为严重,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同时,过度开采资源引发了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森林资源、林业生态已经成为当前研究工作的高频词汇,我国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并着力于加强对林业生态保护的宣传工作,目前,社会大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比较强,因此,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能够满足森林资源保护要求,同时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储备较为匮乏,结合实际情况,在后续工作中,工作人员应提高对杉木培育技术的关注度,加大技术投入,从多角度着手,创造良好的培育条件,并做好立地条件选择,合理筛选种源,学习有效技术,做好密度控制,加强科学施肥,确保大径材杉木培育效果,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木材资源,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发展[1]。

2 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措施和方法

2.1 立地指数控制

杉木立地条件不仅与营林方式密切相关,还会直接影响最终出材量,因此,在整个大径材培育技术落实过程中,应切实做好立地指数控制,实现对立地条件的有效衡量。在立地指数较低的情况下,将会导致杉木生长速度下降,进而对大径材杉木培育工作不利。反之,立地指数高的情况下,虽然能够有效提升杉木生长速度,但是也会造成杉木质量相对低下的情况。杉木立地指数多为18、16、14,其中,数值越高则说明杉木生长速度越快。因此,在实际大径材杉木种植过程中,种植区域应保持立地指数在16以上,确保杉木培育效果。

2.2 种源选择

据相关调查表明,在外部环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与普通树种造林效果相比,优质无性系树种可生产超出2倍的出材量。选择优质树种,不仅能够优化出材量,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成材速度,另外,还能够有效提升杉木材积,改善林分径阶。因此,在大径材杉木培育中,要求工作人员做好种源选择,种源的优良性将会直接影响杉木生长速度以及成材速度。

2.3 混交林种植

以往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林业多追求造林速度,确保森林资源能够尽快恢复,进而改善区域环境恶化问题。因此,行业多选择速生用材林进行大面积种植,导致区域内多单一种植同种、高经济价值的苗木,也会导致林业资源多样性被破坏,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在单一种植同种苗木的情况下,病虫害风险也会增加,从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提高对混交林种植的重视度,将多种苗木引进到种植区域中,适当扩大种植范围,丰富树木种类,为区域林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确保林业生态稳定性。

2.4 科学施肥

施肥对于杉木幼林是必不可少的,可确保大径材杉木得到有效培育,保障最终成材效果。因此,工作人员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施肥管理科学性,有效优化杉木出材量,进而在提升杉木生长速度的基础上,优化杉木抗病虫害能力。总体而言,在完成杉木树苗栽种后,当幼林处于4~5个月时,即可进行施肥,该时期主要施放混合肥,并配合相应的单肥使用。在培育过程中,应具体观察植株生长情况,并以此作为依据,合理对施肥量进行调整,确保杉木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充足的营养供应。

2.5 密度控制

在密度降低的条件下,杉木生长量将会呈现上升趋势,因此,通过合理调整密度,可有效提升杉木速生期生长水平。工作人员应以实际情况出发,有效控制种植密度,并进一步做好伐后保留密度控制工作,切实落实杉木培育工作。同时,在大径材杉木培育过程中,保留密度主要受立地条件影响,在立地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保留密度也呈现明显差异。经研究,有学者确定最佳保留密度为2400株/hm2,但是在实际培育过程中,如果未将立地指数考虑在内,仅仅计算保留密度,则会导致最终密度控制的不科学性。在林地立地指数较大的情况下,树木之间竞争较为激烈,将会缩小剩余林木密度,增加大径材杉木数量。工作人员可结合最大密度模型,并在其与经营密度之间进行选择,最终确定杉木林保留密度。具体而言,如果立地指数为18,可将主伐密度控制在1005~1382株/hm2,如果立地指数为20,则需要将主伐密度控制在959~1319株/hm2。

2.6 主伐年龄

杉木培育同样要做好主伐年龄控制,主伐年龄多处于成熟期。主伐年龄的选择应将杉木成材数量、经济运行情况考虑在内,同时,还要结合杉木培育目标,确保主伐年龄选择的合理性。其中,经济运行情况与木材售价、利率密切相关,而工艺成熟状况主要与立地条件、培育存在关联。因此,在实际进行主伐年龄选择过程中,工作人员在考虑多方面因素后,多将主伐年龄确定在25年[2]。

在间伐方面,因为杉木具有喜光的特性,在培育大径材杉木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保留一定的生长空间,在杉木郁闭前,完成间伐工作,确保杉木能够不受生长空间影响,以免出现相邻杉木之间互相遮挡阳光的情况。正常而言,在郁闭度高于1的情况下,林地空间将无法满足树木生长需求,如果发现树木呈现生长速率下降趋势,应及时予以间伐处理。首次间伐处理主要取决于树枝下高度以及实际树高之间的比例,如果该比例高于30%,需要在冬季、春季进行间伐。结合实际经营经验,针对大径材林,可以将第8年作为首次采伐时间,如果以30年作为杉木的生长周期,则共需要进行5次间伐。工作人员应做好大径材杉木采伐节奏控制工作,低强度、高频率完成杉木采伐。

2.7 病虫害处理

受自身品种影响,杉木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但是在区域单一种植杉木的情况下,将会增加杉木病虫害发生风险。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落实大径材杉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大规模病虫害爆发前,及时予以有效处理。目前,针对杉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应以成长环境着手,确保杉木能够得到舒适、健康的环境,并进一步提高杉木免疫力,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预防。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做好病虫害监控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3]。

3 结论

总而言之,合理应用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不仅能够提升杉木生长速度,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出材量,并满足当前行业在木材方面的迫切需求,在促进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缓解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压力,使森林资源能够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大径间伐杉木
间伐对桉树生长及大径材培育的影响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雪峰山区杉木大径材培育立地及密度控制研究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的有效性探究
公制内螺纹大径极限偏差标准的研究
杉木萌芽更新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