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农村与档案工作融合发展的“探路者”
——档案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温州样本
2021-12-07温州市档案馆
钱 青/温州市档案馆
2019年12月,全国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推进会在温州召开
2021年1月,苍南县宜山镇档案馆通过验收
古诗云:“温州好,别是一乾坤。”温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民营经济发源地,立足民力、发展民营、注重民富,创造了生机勃勃的“温州模式”。近年来,温州档案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温州“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嘱托,积极打造具有温州辨识度的档案工作标志性成果。2019年11月,温州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国家试点”,温州档案部门围绕试点工作部署要求,先行先试、大胆探路,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推进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形成了有特色、能落地、可推广的温州样本。
档案探索:实施农村档案管理新模式
温州作为整体推进的试点市,涉及的行政村2951个,是全国试点地区中行政村最多的地级市。根据村多面广、情况复杂的实际,温州档案部门创新农村档案工作体制机制,探索实施四种模式,因地制宜推动各村级组织选择最适合的档案管理模式。
实施“户档村管”模式,提高用档“精准力”。将档案工作列入服务农村基层治理的清单目录,探索实施村民档案寄存代管,着力解决部分农村村民缺证件、办事难的关键小事。在瑞安市东岙村、龙港市下洋郑村试点“一户一档”“户档村管”,分别保存全村510户、302户村民土地、婚姻、社保等原始凭证,为村民办理住房审批等事项提供精准的用档服务。
实施“村档乡管”模式,打实基层“基础桩”。围绕农村基层减负增效和村级档案安全完整的两大目标,近年来,温州档案部门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针对村级档案保管条件不佳、换届档案交接不畅、档案收集不齐全等问题,在部分地区试点推行将村级档案交由乡镇集中保管、统一使用的模式,有力夯实了农村档案基础。自2016年探索开展“村档乡管”试点工作起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全市184个镇街、2951个行政村的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其中2166个行政村实行了“村档乡管”模式。其中,龙湾区全面实行“村档街管”,所辖街道全部通过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一级认定。
实施“乡镇档案馆”模式,立好示范“新标杆”。新型城镇化对乡镇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18年原苍南县龙港镇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按照“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建成独立的档案馆,将15个大部门、14个社区全部纳入进馆范围,配置完备适用的档案库房、技术用房以及展览场所,建立镇村一体化查档服务平台,为龙港成为全国首个“镇改市”提供了一流档案服务。2020年,乐清市选择中心镇虹桥镇、苍南县选择灵溪镇和宜山镇,开展乡镇档案馆建设。其中,苍南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加码乡镇档案馆创建,为每个创建成功的乡镇补助10万元。2021年初,这3家乡镇档案馆顺利通过验收,为其他乡镇建设档案馆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试点工作专家组验收现场
乐清市虹桥镇建强村接待查档群众
实施“村档双备”模式,筑牢档案“安全线”。加快推进村级档案数字化工作,全市175个镇街创成数字档案室,普遍达到现行数字档案室标准。全市2500个行政村开展档案数字化加工,对村级组织的传统载体档案进行规范整理扫描,并将数字化成果备份到所属镇街档案室和县级档案馆,实行“村档县乡双备”,有效保障村级档案数据安全。
档案融合:建设农村“档案+”平台
以档案工作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温州档案部门积极转变观念,找准服务农村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致力打造多层次、多维度“档案+”平台,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档案工作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档案+文化”平台,营造农村文化“档案味”。档案是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档案资源是重要的社会财富。近年来,温州各级档案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重要指示精神,整合盘活档案资源,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提供了大量本地人文历史、改革开放等档案资料,通过农村文化礼堂服务项目供需平台,“点单式”地将讲座、展览等档案文化产品送下乡,利用档案传承中华文化,让农村文化阵地更具“档案味”。其中“新中国的记忆”——温州印象档案展览展示项目,被列为2019年全市文化礼堂建设精品项目,分赴各地巡回展出。苍南县策划“陪乡贤回家,留档案永存”等活动,积极推动档案故事与媒体宣传相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档案工作影响力。文成县让川民族村举办“红档山城,恋上让川”档案记忆展,以档案的视角展现了村庄环境改造、文旅产业发展等,极具畲族历史人文特色。
打造“档案+旅游”平台,拓展乡村旅游“新空间”。创新“档案+旅游”平台模式,助力打造“诗画山水”“休闲乡村”“时尚都市”“活力海洋”“文化温州”等全域旅游金名片。瑞安市曹村镇以档案中提取的曹村八大文化为内核,构建了省级研学游基地,年均接待研学人员3万多人,有力助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洞头区档案部门在建设“千村档案”数据库的基础上,为“千村档案”每个村都印制了一批村史小册子,拍摄了档案宣传短视频,制作二维码供村民、游客扫码阅览;充满档案元素的中仑村村史馆、鹿西村村史馆等,已成为村民乡愁的安放地、游客游览的打卡地。平阳凤卧、永嘉岩头、泰顺县、龙湾永昌堡等地在《乡村振兴浙江行》之《跟着档案去旅行》专题栏目播出,反响良好。
打造“档案+数字”平台,提升档案服务“便民度”。以数字资源为基础,融合省档案服务网在线查档、浙里办掌上查档,推进便民服务“瓯e办”、自助查档一体机等“档案+数字”平台,建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档案专题数据库,实现馆际、馆室、镇街、村社等各层级档案信息共享,涉及出生医学证明、学籍、婚姻等民生档案共享目录700多万条,初步建成覆盖全区域的档案查询服务网络,做到了“数据跑”“就近跑”“不用跑”。乐清市建强村积极探索村庄治理精准化、精细化和便民服务智慧化的有效路径,研发了基层数据协同系统,提供了档案查询功能,村民可在手机系统里直接查询,村庄治理手段实现了从“管控”向“智控”转变。永嘉县依托民政“智慧·村社通”平台,开发照片档案电子归档功能,探索村级事务照片“一键”归档,让照片记载乡村变迁、让村民“记住乡愁、留住乡情”。
全国试点验收质询讨论`
洞头区中仑村史馆
打造“档案+综治”平台,探索农村治理“新模式”。找准档案服务农村基层治理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档案原始凭证作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破解农村治理难题,保障社会稳定。龙湾区海滨街道的任免职务档案材料帮某职工顺利办理了病退手续;瓯海区茶山街道、乐清市天成街道、文成县玉壶镇保存的土地档案成功化解了土地承包矛盾纠纷;瑞安市莘塍街道的村级档案、龙港市档案馆的“分家书”档案、地籍档案更是化解了多年的信访积案,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档案办法。
档案保障:夯实试点工作基石
试点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重在打牢基础、以点带面、谋划长远。温州档案部门建立了清单推动、联动协作、考核督办工作机制,全过程管控、全链条衔接,切实为试点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建立任务清单机制,绘好试点工作“作战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国试点工作,市委常委、秘书长亲自部署,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行任务清单制,明确“普遍建立村级档案工作、研究制定村务管理档案基本目录、建立三级档案工作管理网络、推进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等四项重点任务、工作标准,并成立试点验收工作专班,召开专班会议,推进试点验收迎检工作。各地对照市委要求,细化分解试点任务,明确各镇街推进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工作标准和时间要求,对标对表,紧扣时间节点“挂图作战”,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形成多方协同“工作圈”。建立试点工作联动协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档案、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市、县、乡、村密切配合的四级农村档案工作管理网络。注重下沉指导,市档案局成立工作专班,市委分管副秘书长带队走遍12个县(市、区),走访了120多个镇村,精心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土地确权等各类村级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注重部门联动,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档案工作》文件,将镇村档案规范化管理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范围,并在全省率先谋划部署村(社)组织换届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村(社区)组织换届工作顺利进行;会同民政、公安、农业等部门指导各地编制镇村两级“基层治理四平台”和“小微权力”事项基本档案目录。注重基层作用,各县(市、区)档案部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要求推进试点任务,全过程跟踪服务落实。
建立考核督办机制,竖起试点导向“指挥棒”。把考核奖惩作为“指挥棒”,科学引导各地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市委办公室将档案工作纳入对县(市、区)督查考核内容,将试点工作重点任务纳入重要督办事项扣分项目,各县(市、区)将该项工作列为对镇街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督查,进行进度通报,不断强化各地党办(档案局)抓档案工作主体责任,通过层级考核、以考促进,为推进试点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瓯海区、洞头区、永嘉县、苍南县、泰顺县等地制定奖补政策,对全面完成档案规范化建设任务的镇村给予工作经费奖补,切实提高镇村档案工作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温州各级档案部门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聚焦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和实际需要,坚持完善管理制度与强化服务功能相结合,创新推动档案工作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互促互进,全力构建档案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努力形成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的改革经验和成果,为温州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提供档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