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烹饪专业校企合作优化发展措施探究
2021-12-06韩永明王玉陶
韩永明 王玉陶
摘要:校企合作有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保障,实现校企双赢。但高职院校烹饪专业校企合作的创新和优化发展存在一定的困境,如专业技能培训建设与管理问题、学生心态问题、校企双方合作理念问题等。学校、学生和企业在烹饪校企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学校、学生、企业等角度分别提出了烹饪专业校企合作优化发展的措施,希望促进高职院校烹饪专业和相关企业更好的合作和优化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烹饪专业;校企合作;优化发展
一、高职院校烹饪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望文生义就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形式。这种合作形式的建立与优化发展对校企双方都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通过校企合作来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强化实践技能,实现从教室到岗位的转换,从而更好地将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在校学习的时候就已经提前掌握企业工作的相关制度和要点,熟悉了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就会拥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可以从学生中发现更符合岗位需求的优秀学生,学生的就业机会变多,实现学生顺利就业。
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
社会资源是职业院校进行职业再教育的有力保障,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如能安排优秀骨干员工参与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去,那不仅可以提高企业骨干人才原有的收入水平,优化收入体系,同时能够提高相关企业在职业院校中的行业影响力,进一步发挥企业优势,有助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向企业的定向输出,避免过多社会资源消耗,实现资源整合。
实现校企双赢
当前各大院校烹饪专业的教育模式大体为理论课程+校内实训+实习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取长补短,有助于实现校企双赢。
于学校而言,通过校企合作有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解决在校教师行业工作经验偏弱、实践技能不足的共性现象;校企合作还有助于学校引进餐饮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填补因体制和机制束缚造成双师型教师队伍孵化条件不足的短板,助力全方位育人机制的完善,赋能双师型师资队伍体系建设。
从企业角度而言,企业通过对学生的岗位实践教育,是学校进一步延伸教学场所、参与行业,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契机;校企合作有助于让学生更快地熟悉企业岗位要求,学生一毕业就有直接顶岗工作的能力,解决酒店用人需要,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同时企业从学校获得了科研的设备和理论支持。
二、烹饪专业校企合作发展困惑简析
从学校角度看,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学校的烹饪专业课程教师一般专业理论知识较为夯实,重视学历教育,弱化實践考核,大部分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实践机会。因此,在日常专业技能教学中,教师技术水平不高、实践演练不充分,烹饪创意不新颖,学生学到的专业技能有限。而企业中这些的烹饪技能型人员本身是具有较高的烹饪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较高,但是他们本身工作任务繁重,无暇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加之基于行业企业的特殊性质,部分酒店厨师对学生开展的培训和指导也不会倾其所有,存在有所保留的现象。由此可见校企双方烹饪类专业技术人员都各自存在短板。
从学生角度看,岗位适应能力较弱,学生目的认知不足:
学生目的认知不足,过于关注经济收益。学生在选择企业进行时,往往将企业的住宿条件、伙食条件、工作报酬等因素作为首要考虑对象,而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工作实践的经验积累常常被忽视。实习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应该是锻炼好专业技能,从而为将来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过分考虑经济效益和外在因素的行为充分反映了学生的迷茫,也势必会有一些问题的出现,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
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较弱。独生子女学生在全部学生当中所占比例较多,在家中被娇生惯养的他们常有骄气,这些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有叫苦叫累现象的出现。加之企业的教育与管理方式与在学校有着很大的区别,学校老师一般循循善诱、耐心细致,企业则言简意赅、略显粗暴,加之酒店在旺季常有加班现象,工作任务繁重,学生自我认同感也随之下降,心理上难以接受。
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对学生的信任度较低
大多数学生在餐饮企业里是被固定在一个基础的岗位上,学习和工作内容单一,没有空暇或者机会学习更专业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技能。部分企业更是很少分配学生到相对重要的厨房岗位历练,而给学生提供工作量大、技术含量低的岗位,部分烹饪专业学生甚至被调动到与专业不对口的后勤,负责卫生勤杂的岗位工作。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难以提升,烹饪实践教育质量不高,校企合作的作用没有发挥到位,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从校企双方角度,双方对学生的定位不同
学校与企业各自的目的不尽相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烹饪人才的培养,想让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的构筑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行业企业注入有文化有技能的从业者,助力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服务社会。对于企业而言,更多是为了在经营过程中获得更多利润,他们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并无过大在乎。而且目前烹饪专业的校企合作主要是依靠学校和企业间签订的合同,但是对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具体的人才培养策略并没有权威的、专业的条目,导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会有诸多问题和矛盾。
从人才供需关系角度看,人才需求和供给失衡
餐饮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支撑,而实际的情况是每年的烹饪专业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餐饮行业企业的人才缺口大,但依旧存在就业困难问题,高职院校的招生受社会影响较大,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导致招生规模的扩张较慢。社会瞬息万变,而职业教育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宗旨,其侧重点在于教育,并非立竿见影,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需求,也未能充分融合产业结构特性,两者的矛盾也日渐突出,数量和质量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失衡。
三、烹饪专业校企合作优化发展措施
综合以上发展现状,本节分别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企业角度、校企合作内容角度提出了烹饪专业校企合作优化发展的措施,力求为烹饪行业校企合作发展存在的困惑点燃明灯。
从教师角度出发,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师团队建设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教育也是如此,对教师的培养以双师型为导向,有助于烹饪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企业和学校之间以资源共享、校企双赢为原则,以烹饪学生的专业发展为导向,选派人员交流。学校专业老师通过至企业交流可以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了解行业最前沿的发展态势和人才需求,提升自身烹饪专业技能。同时,学校更加需要与优秀餐饮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诚邀烹饪技能突出的大师为学生授艺,使学生能够紧跟着时代脚步,不拘泥于校园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并践行新时代餐饮行业对烹饪技能提出的新要求,从而进一步建设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做到“双元”甚至多元育人。充分发挥校企教师组合优势,形成双师结构教师团队的长效机制。
从学生角度出发,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要融入讲解校企合作相关事项和内容,也可对顶岗实习的各企业进行详细的介绍,对顶岗实习的目的要着重强调,润物细无声的使学生在实习之前了解岗位的实际需求,以便于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角色。
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进入企业后存在各种抵触情绪,所以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烹饪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譬如学生的抗压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日常课程和学生至企业前都需下意识的穿插和融入此类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非智力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学校角度,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实训室、实训基地是烹饪教学的硬件条件,也是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学校要将“手脑双挥”的职业教育理念合理运用于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室、实训基地的作用,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同时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室的建设能够满足教师日常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学生拥有了可以实践学习的场所才能苦练技能,强化实践学习,获得巩固和提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则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用工不足的问题,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但是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流于表面和形式,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干在实处、知行合一。此外,还可以现代学徒制、大师工作室等为依托,增进校企合作与交流,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时俱进的培养高素质的烹饪专业人才。
从企业角度,开放胸怀协同育人
企业如要在多变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经久不衰,持续不断的人才培养和开发是根本保证之一。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要着力打造良好的环境,在薪金水平、发展通道和企业文化上下功夫,尊重和重视人才,從高职院校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也需积极响应烹饪专业高职院校,有育人积极性与学校协同育人,选派优秀厨师到学校进行兼职任教,力求让他们在学校进行授课时能用语言把自己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精准的表达,能用笔写在教案里、黑板上传授给学生,学生以此为启发,运用自身高灵活性进行学习再加工,同时也可以反哺到企业,代代传承;同时企业也应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敞开心胸用最友好、最善意的方式迎接这些学生,发挥学生的潜能,为企业挣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校企合作内容角度,校企共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无论是对高职院校还是对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日常教学的行动指南,和企业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要转型人才培养观念,在校企共编人才培养方案时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教学计划,课程作为教学计划的核心其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和可行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极为重要啊,所以要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多样化、多元化、灵活化的人才;社会风云巨变,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这深刻的变革,知识经济的大时代呼唤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所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设置也是必要的,在人才培养中既要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给学生提供可以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高职院校烹饪专业作为一个传统又特殊的专业,在校企共编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盲目的人云亦云,而要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自身在烹饪专业学科和文化上的特色。
四、结语
世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高素质的烹饪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职业院校只有牢牢把握住校企合作的契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素质,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校企合作长久发展、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焦光超&甘飞云.(2021).创新实践教育在校企合作中的运用——以烹饪专业为例.科技视界(03),114-115.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1.03.44.
[2]翟小萍.(2020).校企合作提升中餐烹饪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1),181-183.doi:CNKI:SUN:WCBJ.0.2020-21-060.
[3]闵二虎.(2020).基于高质量匹配的高职烹饪专业产教融合现状分析.河北职业教育(02),32-35.doi:CNKI:SUN:XZQJ.0.2020-02-009.
[4]曾晶.(2018).浅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6),18-19.doi:10.16227/j.cnki.tycs.2018.0425.
[5]梁冰.(2015).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和建设.知识经济(16),139.doi:10.15880/j.cnki.zsjj.2015.16.093.
[6]李光磊,高雪琴,杜素娟&崔震昆.(2010).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性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03),187-188.doi:CNKI:SUN:KJQB.0.2010-0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