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农村电商发展策略研究
2021-12-06赵丹妮向巧玲
赵丹妮 向巧玲
摘要: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日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目前,国内关于农村电商这一领域的研究,己经有相当一部分成果,但关于湖北省农村电商以及湖北省宜昌市农村电商的研究还比较少。作为湖北省内综合实力仅次于武汉市的第二大城市,宜昌市拥有众多的农副产品资源,但目前该地区的农村电商发展不尽如人意。本文将结合宜昌市现有的农副产品资源、政府支持政策、经济发展环境等特点,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宜昌市;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一、湖北省宜昌市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调查
(一)政府大力支持
政府的支持对农村电商的发展至关重要,近些年来宜昌市政府举办了多次活动,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2015年11月2日,《关于成立宜昌市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出台,随即宜昌市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2018年9月28日,宜昌市电子商务培训和内贸工作座谈会在枝江召开,邀请到了百度、阿里、淘宝、华企立方等企业讲师,对枝江市70余家电商企业进行了电子商务专题培训,提升相关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地标产品有所建树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出自特定的地区,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产品的质量、名气以及其他性质,经过重重审批最终批准用当地的地理名称来命名的产品。宜昌市优质农产品品牌增多,成为农村电商提质增效的利器,助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宜昌市拥有504个“三品一标”的产品,其中有19个新增加的无公害产品有26个绿色产品。拥有“三品一标”的产品数目位居全省前列,包括了柑橘、茶叶、蔬菜、粮食、畜牧、水产等产业,众多地理标志产品涌现,例如宜昌蜜桔、清江椪柑、宜都宜红茶、宜昌白山羊等。“一业一标、一县多标”的格局开始形成[1]。
(三)网络覆盖率高
网络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必不可缺的,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中,网络基础至关重要,是它支撑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笔者分别对受访者进行了该地区是否有网络覆盖,可以上网以及家里有哪些信息设施的两个问题的访问。显而易见,在宜昌市各个乡镇,网络覆盖率比较高,有90.1%的人群表示可以上网,只有9.9%的人表示没有网络。在信息设施这一问题中,88.12%表示有电视机,71.29%的人拥有电脑,79.21%的人拥有手机。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宜昌市各乡镇网络覆盖率高,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湖北省宜昌市农村电商发展问题分析
(一)物流环节不畅
电商发展受当地物流体系的影响,当地物流体系越成熟,一定程度上电商就发展地更好。目前宜昌市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较少,可查到的有秭归华腾农产品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湖北三峡银岭冷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市迅安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以及湖北九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冷链物流的基础比较薄弱。除此之外,宜昌市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调查显示,农村电商物流完善的占72.85%,不完善的占27.15%[2]。
(二) 电商人才匮乏
在宜昌市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中,电商人才不足成为其发展的抑制因素。根据问卷显示,宜昌市农村地区人员以及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年龄偏大,51-60岁的人占60%。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总体来看也普遍偏低,大多是小学或者初中水平。虽然当地有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如位于白氏坪的电子商务培训中心,但实际参加电商培训的人员并不多,这与政府的宣传及当地人员的主动学习意识都有关。这些原因导致这类年龄偏大的电商从业人员只能从事分拣、打包、装货卸货等知识含量不高的工作。
(三)消费观念落后
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人们心中缺乏互联网意识。互联网意识在这里指利用网络通过电商的形式完成农村电商的交易,包括买和卖两个方面。农村农民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对互联网的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年龄层次、学历及文化水平等多方面都可能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在以中老年人居多的宜昌市各乡镇,人们对互联网不够熟悉,对农村电商持保留态度。选取宜昌市各地农村进行走访调查,经过座谈访问,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宜昌市居民产品购买渠道进行了分析。
三、湖北省宜昌市农村电商发展策略研究
(一)完善物流与冷藏体系
推进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夷陵电商城、伍家岗三峡国际电商物流城、伍家岗顺丰创新产业园、枝江圆通二级分拨中心、宜昌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等电商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仓储、冷库、物流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电商快递物流聚集发展区。引导各大快递公司如圆通中通申通顺丰等公司根据各乡镇的特点合理布局线下网点,尽量做到全覆盖无配送死角,要特别关注偏远地区。宜昌市市政府应加大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力度,在冷链的宣传、用地、投资融资、用水用电及农产品快速绿色通道等方面提出更多指导意见,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助力宜昌市冷链物流进一步地发展。
(二) 培养电商人才
高校是电商人才的一大重要来源,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和优势。宜昌市有以三峡大学为代表的高校,还有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和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这些学校开设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农村电商领域。其次,除了本地院校力量,还可以面向全国,招揽全国的电商学子,电商人才来到宜昌,为宜昌市农村电商助力,同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提供可观的薪资待遇,鼓励相关专业毕业生服务农村,为乡村建设。
(三)转变消费理念
转变消费观念,要借助新媒体加大宣传。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5]。新媒体宣传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新媒体宣传可以让老百姓潜移默化地了解到农村电商,增加对农村电商的了解程度,进一步拉近自己与农村电商的距离,打消一部分对农村电商存在的怀疑与担忧。投放广告,进行媒体宣传的方式可以是公交车滚频广告、商场横幅广告、广播电台广告、电视节目广告等。各商家可以选择自行宣传,也可以选择联合起来,共同进行宣传,转变消费观念,增强互聯网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1】卿雪春. 云阳县农村电子商务问题调查研究[D].重庆三峡学院,2020.
【2】郑彤彤.湖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7(10): 72-77.
【3】刘靖,冯森洋.互联网+背景下湖北农村电商物流的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1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