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2021-12-06罗亚萍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新时代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影响高校和谐师生和谐关系的因素,并从学校服务、教师主导和教师主体等方面提出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和谐;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教育已然呈现出现代化、终身化以及信息化等特征,新时代的教育对教师、对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要及时应对时代的要求,学生的价值观念、学习方式及个人需求也要尽快适应社会的节奏,进入新时代,需要在发展中探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一、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
(一)高校师生之间交流少
教师与学生只有在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中,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传递给学生知识和为人处世的方法。目前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却是教师和学生几乎没有交流,或者仅限于简单的交流,交流形式主要以教育活动为主,交流内容主要是传递知识,双方也只在教学活动期间才有交流,仅仅依靠教与学这一轴心维系着师生关系,其他时间学生则对教师敬而远之。课堂也会经常出现讲台上教师忙着对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或是死气沉沉,或是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偶尔以回答问题的形式与教师进行短暂的交流,师生间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沟通,无法产生思想共鸣。多媒体教学让课堂中的知识量增加了很多,但同时也减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是认识的人,成为了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双方在生活、情感、心灵等方面的交流几乎没有,师生关系仅仅只是简单的工作关系。
(二)高校师生之间合作少
当前,高校师生之间的关系还有很大一部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不平等时期,这对新时期高校的师生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师生间的这种不平等造成了高校师生间常常难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擅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将自己置身于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往往忽略了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教师喜欢的也是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学生,对于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学生,则比较反感和厌烦。教师长期处于话语权的中心,导致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平等,学生个性无法得到发展,通常都是老师高高在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缺乏必要的民主管理,师生间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互助合作关系,而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三)高校师生之间期望低
新时代大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普遍较高,不仅希望教师的的知识水平和上课技巧高,还对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在校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师资紧张,使得一些老师被安排教授自己不熟悉的课程,而学生多元渠道的学习必然导致了学生对老师认同感和敬畏感的降低。教师理想中的学生也是高素质、主动性高、可塑性强的学生,加之教师和学生在年龄、知识结构、价值观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不对等,师生之间很难建立起相应的信任关系。
二、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素质对师生关系的影响颇为深远。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其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水平。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艺术,对教育要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另外,教育活动不仅包含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包括情感的交融,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二)师生心理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的社会价值理念较为成熟,但是由于师生间在个性方面存在的心理差异,不同老师教师会采取各自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甚至会采取过激的行为。现代学生极强的自我意识和传统教师的课堂权威产生了一定的冲突,致使师生关系难以和谐。
(三)教育环境变化
高校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存在于校外一些负面和消极的事件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进而影响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加之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信息的多元学习,也会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在高校校园内,学生获取各种信息较为便捷,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师生关系的疏离现象。
三、新时代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一)保证高校服务使命
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有利于发展师生关系的校园文化。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育人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使命,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学生是生存之本,只有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才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师生关系。其次,高校还要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应尽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办公条件,在关心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等,全方位关心关爱教师,还应做到充分尊重和信任老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并为师生积极交流搭建平台为高度重视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促进师生交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的“学”,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强,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以“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为以“学”为主,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并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三)实现学生主体作用
伴随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高校学生独特的个性和他们强烈的平等、民主、开放意识的增强,面向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时代,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生接触到的新事物越来越多,教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要求、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在认真研究新时期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主动创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成长,和谐发展,不断提升高校的育人水平,保证教育教学的效果。
人才培养的过程需要良好师生关系的支撑和保障,希望高校能够真正关爱学生,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2]胡淑英.如何建立现代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J].文学教育,2010(5).
[3]张亚楠、周海玲.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21(02).
[4]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1.
[5]梁延玲.基于T.E.T.教师效能训练模式构建成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应用探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03).
[6]谭海萍、黄臻伟.沟通与理解: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点[J].中國高等教育.2018(Z1).
作者简介
罗亚萍,女,汉族,198208,陕西澄城县,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管理,研究生,讲师,陕西西安,710100。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研究(立项号:20JG019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