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灾害精细化危险度评价和麦积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

2021-12-06杨小莉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信息量危险性断层

1.研究资料

本研究资料主要包括麦积近50年地质灾害灾情资料、地质地理环境资料。地质地理环境特征是了解地质灾害发生和预测的基础,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系等信息,本研究将资料均处理成为栅格数据。资料情况见表1。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1 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的提取与分析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地质环境变异的结果,而地质环境是一个有众多因素确定的复杂系统,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合理的把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非常重要。另外,通过分析主要影响因子与地质灾害空间位置的关系,可揭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找出各影响因子对地质灾害发生过程的贡献大小。本次研究中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的选取是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并结合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实际情况筛选,确定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度、断层密度、地震烈度、距水系距离等6个地质灾害影响因子。

图1为各危险度评价因子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由图(1)~(3)可见,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在海拔高度-20~5100m的地区,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发生地质灾害的比例降低;发生在地形起伏度小于600m的地区,且中起伏地区(75~300m)发生的比例最大(55.6%);发生在坡度小于66°的地区,且主要是10°~40°(74.6%),随着斜坡变陡,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数减少,适当的坡度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必要能量条件,但是对于陡峭的山壁,由于坡积物不易积存,相对稳定,不宜出现 地质灾害(柳源,2003)。

由图(4)断层密度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可见,断层分布的密度可以来描述区域地质构造活动的强弱,地形切割密度大可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发育提供了较好的空间条件,断层密度是用每百平方公里范围内分断层线长度来衡量断层线密度,从历史统计来看,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800km/100km2以内的区域(92.5%)。

由图(5)~(6)可见,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地震烈度5~7度的地区(93%),另外,从整体趋势看,离河流越远,地质灾害发生的减少。

2.2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全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是一种统计分析预测方法,是把各个影响因子对灾害发生提供的信息量值进行叠加所得的总信息量值作为评价定量指标的一种评价方法。如,地质灾害受多种因素影响,各种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利用信息量模型可定量計算地质灾害各影响因子对灾害发生的信息量(贡献),将这些信息量相叠加得到的总信息量值将作为危险性评价的定量指标。

各影响因子对地质灾害发生所提供的信息量值根据公式(1)计算:

式中,S是研究区面积;R是研究区内已发生地质灾害的面积;是研究区内含有影响因子的面积;是影响因子分布区域内已发生地质灾害的面积。

单个评价单元内的总信息量值根据公式(2)计算:

式中,P为评价单元总的信息量值;n为影响因子数;其它参数同上。

将总信息量值作为单元网格内影响地质灾害形成的综合评价指标,值越大表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根据计算得到的各个单元网格的总信息量值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等级划分。

2. 麦积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

依据麦积区地形地貌特征、2.2中的信息量模型精细化地质灾害危险度评价结果,结合麦积区汛期降水气候特征,开展地质灾害危险度区划,麦积区大部地区为高危险区,其中五龙西部、中滩南部、花牛大部、伯阳中部、甘泉东南部、元龙南部是极高危险区,五龙东部、琥珀、石佛、新阳、元龙、三岔等镇为高危险区,中滩大部,花牛中部、马跑泉大部、渭南大部、党川南部、东岔中部是中危险区。

作者简介:

杨小莉(1993-1-)女,汉族,籍贯甘肃会宁,大学本科学历,(现目前的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县级综合气象业务

猜你喜欢

信息量危险性断层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危险性感
危险性感
论井田断层的连接
小议地层倾角大于或小于断层倾角时的断层特征
直立断层平动和旋转运动引起的重力变化
浅谈班班通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几点做法
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机械加工工艺危险性控制研究
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困扰探讨